川普爲何熱衷「雙普會」?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 張志新

7月1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赫爾辛基舉行普京連任後雙方首次正式會晤。據透露,兩國領導人將就美俄關係和一系列安全問題進行討論,會後還將發表聲明,描繪改善雙邊關係和確保國際穩定與安全的措施。此次“雙普會”將對美俄關係乃至國際格局產生何種影響,頗受各界的關注。那麼特朗普為何如此熱衷“雙普會”呢?

事實上,“雙普會”一直是特朗普心心念的一次會晤。早在2016年競選總統期間,他就對“硬漢”普京多次表達過讚賞、欽佩之意,並期望通過會晤改善陷入冰點的美俄關係。雖然此前因為“前俄特工中毒”事件,美國加入驅逐俄羅斯外交官行動令雙邊關係墜入谷底,但特朗普始終沒有放棄緩和美俄關係的努力。美國政府對俄羅斯示好的最新舉動則是,特朗普在參加西方七國集團(G7)首腦會晤前公開表示,俄羅斯應當重返G7。對此,國務卿蓬佩奧解釋稱,特朗普認為莫斯科重返國際社會不可避免,即便克里米亞問題得不到解決,美俄也應通過某種形式的“交易”使俄羅斯重返G7。

特朗普熱衷“雙普會”有若干原因。首先從戰略上講,擁有核導等戰略性武器的俄羅斯雖然已不是超級大國,但仍是有能力摧毀美國及其盟友的軍事強國,緩和美俄關係有助於緩解俄羅斯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的戰略威脅。冷戰結束後,美國戰略界普遍瀰漫著“俄羅斯衰落論”,認為這個曾經的超級大國將一蹶不振。甚至有學者基於俄羅斯人口出生率低、預期壽命低,乃至俄羅斯男性嗜酒等特點,認為這個民族的衰落“指日可待”。然而其後發生的俄格衝突、克里米亞事件迫使美國重新認識俄羅斯這個世界大國,並將傳統大國帶來的地緣政治威脅重新列入美國國家安全的主要威脅之一。

其次,在美國一貫重視的地緣戰略重點區域中東和亞太,特朗普也不希望因與俄羅斯“冷戰”而束縛自己的手腳。除上述核導威脅外,去年以來俄羅斯通過介入敘利亞戰爭升級為中東“超級玩家”,讓美國倍感煎熬。特朗普撕毀伊核協議後,引發各方的反對。6月初在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期間,普京公開批評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將“破壞地區穩定”,對特朗普無疑是當頭一棒。近期,東北亞局勢因為特朗普與金正恩的新加坡會面而風雲突變,朝鮮半島呈現緊張趨緩的態勢。然而,朝鮮去核不可能一蹴而就,原先的六方會談參與國勢必在這一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美國也希望拉住俄羅斯促使朝鮮儘早棄核。

再次,服務於美國的外交現實,在特朗普政府將中俄列為有意挑戰國際秩序現狀的“修正主義國家”後,與中俄同時交惡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近日美國對全球的貿易摩擦升級,繼對華公佈500億美元的輸美產品加徵關稅清單後,11日擬再對華2000億美元輸美產品加徵關稅。此外,美國還通過提升與臺灣的軍事合作、在南海實施所謂“航行自由行動”、限制中美人文交流等對華全面施壓,中美關係中的競爭性一面空前上升。顯然,如果美俄能夠實現緩和,不僅是對中俄戰略伙伴關係的“離間”,也將極大地改善美國的外交環境。

最後,從國內政治的角度看,特朗普存在濃重的“反奧巴馬”情結,實現美俄緩和將凸顯他“強於奧巴馬”的外交才能,同時減輕“通俄”調查的壓力。就任以來,凡是奧巴馬的政治遺產,特朗普必欲“除之而後快”,例如奧巴馬醫改和巴黎協定。反之,奧巴馬做不到、辦不好的事,特朗普一定要有所進展。近期美方在美朝關係上的所作所為,就彰顯特朗普施政的上述特點。同時,特朗普上臺後深陷“通俄門”調查泥沼,特別檢察官穆勒步步緊逼,而美俄關係改善一定程度上將減輕他的壓力,使“通俄”調查成為子虛烏有的“獵巫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