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的火折子,像打火机一样一按就冒火?看完长见识了

为什么古代的火折子,像打火机一样一按就冒火?看完长见识了,中国古代的火摺子主要成分是什么?经常看电视剧里面,古人打开盖子火就燃烧起来了。

为什么古代的火折子,像打火机一样一按就冒火?看完长见识了

关于火折子我小时候见爷爷使用过很长一段时间,火折子一般是火镰,火石,火纸配套使用,火镰火石和火纸估计有很多朋友不知是啥东西,我给各位朋友详细说一下,火镰就是一个铁块长大概四公分宽三公分左右,一边稍微薄一点,火石就是山里常见的白色石头,可能是石英石一类的东西,硬度很高和铁块碰撞会有火星,火纸是用竹子纤维制成黄色而粗糙的纸张,在农村一般用来给过世的人当纸钱烧。

关于火的文明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我们用火取暖烹饪,但是对于保留火种这件事,一直是一个问题。在原始社会,你无法随身携带火把,在度过最早的钻木取火时代之后,人们发明出了最早的引火设备,火折子。

火折子,又叫火摺 子,是一种小巧又方便的生火设备,和火镰子、火石、火折子是一套,武侠剧中,主角们经常会从腰带中取出一根棍子,吹一下,然后就会生出小火苗了,这个就是火折子。

为什么古代的火折子,像打火机一样一按就冒火?看完长见识了

火镰是底层老百姓常用的。他历史就是一个镰刀状的铁片和燧石,还有折叠起来的火绒。火绒是用棉花、硝和树叶制成,一旦遇到火星就容易点着。使用时,用火镰的燧石击打铁片,产生火星,然后点燃火绒。点燃以后,吹几下就点火成功,不过吹也要有技巧。

有钱人家的火折子:首先会选用红薯或者白薯的薯蔓泡在水中直至泡浓。然后加上棉花,芦苇等一起捶打并晒干,然后加上硝石、硫磺等易燃物质。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有些还会加入樟脑,松香等香料。然后拧成绳或者长扁筒状(类似于棉灯的灯芯),将其放入一个竹子做成的筒里。需要用火时,打开竹筒,轻轻一晃或者吹气便可,非常实用也非常简单。

为什么古代的火折子,像打火机一样一按就冒火?看完长见识了

每次需要火,总不能都是钻木取火,而火折子的发明大大解决了这个问题。火折子是一种简单的生火设备,一般和火镰子、火石成一套。平时是放在竹筒里面,使用的时候只要轻轻一吹,就可以产生明火,从而满足生产生活的各种需要。

南北朝时期的北齐经常战乱四起,军队物资缺乏不说,甚至经常没有火用来生火造饭。幸亏一个宫女发明了火折子,才解决了燃眉之急。当时的火折子是用纸卷成的紧密纸筒,先提前用火点燃之后再熄灭。只能隐隐约约的看到火星,放在竹筒里面,可以保持长时间的不灭。

为了方便携带,火折子是在这种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用拇指粗细的一节竹筒七八公分长左右,再把火纸卷成粗细相当的密实纸卷塞进去,前端先用火烧成炭化后用竹筒做个盖子盖起来,用的时候火折子夹在手指前端火石紧挨着放在后端用火镰击打火石,击打三四下就能燃起来,需要注意的是想要熄灭的时候只能用竹盖子轻轻盖起来不能破坏掉前边的碳化断,让其缺氧自行熄灭。

为什么古代的火折子,像打火机一样一按就冒火?看完长见识了

不过,虽说穷富不同,这一类中国版的引火器具,无论是火摺子还是“火寸条”,无不方便了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比起同时代的西方人来,技术更是遥遥领先。看看中世纪的西方文学小说就知道,当时的欧洲人,点火打火都十分费力。直到19世纪,法国和德国相继发明了近代火柴,并作为“洋火”在近代传入中国,中国民间用“火摺子”的历史,才渐渐终止。

一支火摺 子,见证了老一代的生活,也见证了古代中国人,用火方面的智慧创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