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我竟然會用父母傷害我的方式,去傷害別人?

作者 | 周小寬

向日葵簽約諮詢師

胡慎之公號專欄作者

『成長,其實就是讓自己更有勇氣去面對創傷和處理它的過程。』

問:

我在生活中會出現以自己的想法決定一切,不願聽也不信任別人的解釋,我覺得自己的想法都是正確的,並且希望事情的發展都能如自己所願。

同時我也發現自己同樣被家人這樣對待,我受虐的同時,也會同樣以我討厭的方式對待別人,感覺像是一個輪迴,永無止境。如何擺脫這種施虐與受虐的輪迴?

小寬答:

“我們,在受虐的同時,也會以這種方式去對待別人。”

為什麼會這樣?

是一個很複雜的心理過程。

以下我從兩個角度來分析。

第一個角度是,

一個孩子,她小時候被父母“不夠好”的對待了,

比如,父母有一些有問題的人格傾向、狹隘的價值觀、過分焦慮的情緒等,都會在對孩子的養育中,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孩子,往往會下意識地認同自己的父母,

而不可能去判斷父母的行為對錯,以及背後的原因,孩子甚至無法為自己辯護、無法處理受傷害的情緒,所以他們在潛意識裡形成了一種防禦手段,就是“認同”自己的父母。

這就好像是,一個人一出生就被關在一個地方,被某個很厲害的人囚禁、控制。

那麼假如這個人當時還很軟弱、生存都要依賴囚禁他的人,

比如這個人當時還是個嬰兒或者孩子,

那麼認同這個囚禁他的人,以及他這種行為的合理性(即合理化父母的行為),就會讓這個被囚禁的人,感到好受些。

所有的防禦都是為了讓我們感到好受些,特別是應對那些我們年幼時無法處理的創傷時。

於是,當你收到創傷,你的潛意識也在認同著造成你創傷的人。

這就是,你一邊受虐,卻又因為潛意識中在早期形成的“認同”,

而不自覺地去這樣虐待別人的一種解釋。

總結第一個角度就是,父母不恰當地對待我們,讓年幼的我們無法承受,於是我們不得不“認同”(思想上徹底屈從於)父母,以讓自己感到好受些,可以比較好地接受創傷,但“認同”了父母的我們,也會以這樣的方式去對待他人。

為什麼我竟然會用父母傷害我的方式,去傷害別人?

胡慎之心理

第二個角度,就是投射。

一個孩子,她小時候被不恰當地對待了,造成了一種很受傷的感覺。

但是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表達這種情緒,是很困難的,因為即使是成年人,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要表達自己的情緒都需要組織語言,調試心情才能辦得到,

而孩子,面對父母強大的權威道德壓力,加上幼兒貧乏的詞彙量,孩子要表達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傷害,並且表述自己的情緒,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對於人的本能來說,任何一個人,都會本能地希望,有人能“看到”我,“看到”我的創傷,“看到”我的情緒,“看到”我被施加的傷害。

由於父母人格的侷限,內心成長的侷限,

對於很多有童年創傷,受到不恰當對待的孩子來說,儘管他們的本能無比希望自己的父母可以看到自己的創傷和感受,但是遺憾的是,出於人的侷限,父母往往是選擇性看不到的。

就如同一個無辜的人(孩子),被莫名其妙地捅了一刀,然後被捅第二刀、第三刀……身處痛苦中的受害者,最迫切需要的,是這個在不斷捅刀的人(父母),能夠意識到自己在幹什麼,從而停止這種傷害。

但是拿刀的人,並不知道自己手裡拿著刀,也看不到孩子內心湧出的鮮血。

那麼這個孩子接下去會有什麼心願呢?

她的本能會希望,有別人路過時可以看見!

可以看見她已經倒在了血泊之中,可以看到她的痛苦情緒,對她說,你沒有錯,你受委屈了,我會為你伸張正義。

當有人理解到、體驗到才算看到。那麼這個在創傷中求告無門的孩子,就可以通過和這個看到的人建立鏈接,而找到一種獲得平靜的方式。

於是,孩子長大後,潛意識裡帶著的強烈願望,會在一段一段關係裡,發揮作用——她用父母對待她的方式,去對待和她親近的人,用父母虐待她的方式去虐待別人。

很奇怪是不是?

但其實是可以理解的,這就是投射。

因為在潛意識裡,受傷的孩子太希望自己的創傷被人看到,但是她又無法表達,所以用讓別人感受到自己當年遭受的對待,一次次重建當時的案發場景,只不過這一次自己扮演父母,伴侶扮演當年的自己,那麼這個伴侶(另一個人)就會懂得“這個孩子當年有多痛了”!

這就是輪迴。

輪迴,其實是一個受創傷的生命發出的一遍一遍的吶喊:我希望有人看到,我承受的傷害,告訴我,是他們過分地對待了我,而不是我的錯。

為什麼我竟然會用父母傷害我的方式,去傷害別人?

胡慎之心理

以上說的,一切都在潛意識裡完成。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如果沒有覺察,就會不斷複製當年的一切的原因。

她不會意識到,她是以複製傷害的方式,在發出她的求救的吶喊。

這種方法,很悲哀。

但是遺憾的是,潛意識找不到更好的方法。

如果沒有被覺察。

你說,“常常以自己的想法決定一切,不願聽也不信任別人的解釋,覺得自己的想法都是正確的,並且希望事情的發展都能如自己所願”,

而你也是這樣被父母對待的。

好像讓我看到了一個小女孩,她的父母,從不聽她解釋的聲音,從不聽她的理由和想法,只要是父母認為是對的,

比如對她提出的其實很不合理的要求,她都只能去完成去做到,如果她做的不如父母預期,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因為她的父母無法承受失控,她的父母“希望事情的發展都能如自己所願”。

人都需要有掌控感,父母也是。

但是當父母在掌控自己的人生、掌控外界甚至掌控工作掌控婚姻關係時都是失敗的體驗時,他們無力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無力承受無力改變,

於是他們希望可以掌控他們的孩子,

讓她做什麼就做什麼,給她一個目標就必須完成,以此來獲得“重獲掌控”的良好感覺。

這就是關係中,很常見的一種模式。

很多人,通過掌控他人,來讓自己感覺安全。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控制,最為常見,

其次就是伴侶之間。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這樣一個小女孩。

這不一定真的是你的故事的全貌。

但是我試圖在這個問答裡,展現一個心理諮詢中,跟隨來訪者的每一句話,進行分析、幫助她覺察真相的過程。

而這位提問的讀者,我從你的問題裡,已經看到了你的覺察。

當你意識到,你在以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他人,你就有可能順著這個疑問,找到更多的自我真相,你就有可能跳出那個輪迴。

通過思考和覺察,對自己提問,

去表達和處理潛意識中被我們壓抑的過去的創傷,

讓潛意識意識化,

你的創傷也一樣會被看到。

你不需要讓自己的生命成為一個創傷的傳遞工具。

成長,其實就是讓自己更有勇氣去面對創傷和處理它的過程。

而心理諮詢,就是在一種安全的陪伴下,剝開潛意識的層層防禦,看到那個始終在發揮著作用你卻不自知的黑暗角落。

打開防禦,讓陽光照向它。

你可以,停止輪迴。

為什麼我竟然會用父母傷害我的方式,去傷害別人?

胡慎之心理

周小寬:心理諮詢師,看待世界和自我的方式有點特別,一個溫柔而有力量的陪伴者。

個人公眾號:周小寬(ID:xiaokuanjoy)

微信公號號:胡慎之(ID:hushenzhix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