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沒有爆米花的轟動,但低頭時更接近成熟

2018年7月9日,小米創立8年後在香港成功上市,標誌著國際資本市場對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新一代領導性公司的認可。在向雷軍表示祝賀之餘,我也將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朋友們分享。

秦朔朋友圈創辦後,我寫過四五篇關於小米的文章。從不同角度研究小米的創新,也在2016年提醒小米,純線上的互聯網思維必須修正。我持續關注小米,除了作為研究樣本外,還有個原因是秦圈的一個程序員是米粉,他追隨形形色色的小米產品,而且非常向往有一天能見到雷軍。在他不斷安利下,今年我也換用了一臺小米MIX2S。

程序員是80後,他常說,周圍很多人家裡都是全套小米產品,最多的有幾十種,“是米就吃”。我數了數,我家的小米產品有電視、智能攝像頭、移動電源、夜間感應燈、溫度計、太陽鏡,再就是手機,還通過米家APP買過一件襯衫。和80後比真的不多,但一個品牌下有這麼多品類,家裡也沒有第二個。

小米上市:沒有爆米花的轟動,但低頭時更接近成熟

1 小米標準(Xiaomi inside)

我在品牌方面有過不少研究。我覺得21世紀的品牌有三大類型。第一種是傑出品牌,是20世紀延續下來的傳統,強調高品質、聚焦和專業性,比如茅臺、格力、同仁堂;第二種是超級品牌,比如蘋果、谷歌、微信、支付寶,它們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基於核心產品建立起平臺與生態,擴延範圍很廣;第三種是新潮品牌,很多是網生的,速生也可能速朽。

小米的奇特在於,作為智能硬件、互聯網、新零售的三合一“新物種”,它同時也是傑出品牌、超級品牌、新潮品牌的三合一“新物種”。小米手機、電視的方向是傑出品牌,小米互聯網服務、電商、零售的方向是超級品牌,小米生態鏈上則有很多新潮品牌。這是全世界沒有過的商業模式。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覺得這不符合20世紀的品牌規定,比如不能隨便延伸品類。但在互聯網、物聯網背景下,在產品導向到用戶導向的背景下,在物質主義到物智主義、越多連接越有價值的新生活背景下,小米正把它變成現實。這需要很多能力,比如智造、設計、品質、連接、高性價比,最重要的是和用戶交朋友。所有這些共同構成了一種標準,一種品味,一套方法,可以應用於硬件、軟件、服務等方方面面。PC時代有Intel inside的說法,在物聯網時代,Xiaomi inside事實上已經開始。

前幾個月我和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交流,他說小米將是未來十年最偉大的公司之一,小米在商業模式和經營用戶方面已經超過了蘋果。李斌的理由是,商業競爭的本質是經營用戶,因此用戶體驗將是最重要的護城河。只要用戶的心跟你在一起,即使你也有這樣或那樣不完善的地方,總是能快速修正,並被他們接受。在用戶和社群的經營方面,小米走在了時代最前面。在上市敲鑼那一刻,小米專門請了米粉一起上臺慶祝,正是它長期堅持的“和用戶交朋友”理念的體現。

小米上市:沒有爆米花的轟動,但低頭時更接近成熟

三四年前我問過馬雲,BAT這樣級別的下一個是誰?他說,後面總會有人的,是不是雷軍,who knows?他不確定,但當時他只提到了雷軍。這一次小米上市,馬雲也做了投資。

馬雲衡量互聯網公司的最終價值時,強調的指標是“規模化盈利能力”。掙小錢不難,高利潤率也不難,難的是利潤規模化並持續成長。小米創業8年,收入過千億,經營利潤過百億,規模化盈利能力已經顯現。而這是以整個小米生態為背景的。在所有抓住風口的人裡,他用產品性價比抓住了用戶;當千百萬用戶湧向你,想不做大都難!想象力就是這樣一步步放飛的。

人人上網是互聯網的特徵,萬物互聯、人物相連是物聯網的特徵。在物聯網時代,用戶用的不再是獨立的產品,而是能夠提供一系列服務的設備,所有硬件都將智能化,具備感知、交互和控制能力,成為適應分散化生活場景的連接節點。表面看,小米是生產和銷售產品的公司,但本質上,它是用物聯網時代新標準——Xiaomi inside去持續孵化新公司、新業態的超級平臺。小米自己是“網聯新物種”,“互聯網新物種”,同時這個平臺也在創造各種智能化、網聯化新物種。例如,僅僅是小米可穿戴設備APP“小米運動”,通過小米手環、小米體重秤等健康管理類產品,就和千萬級月活用戶連接,參與其生活的塑造。單獨看,這就是一個“獨角獸”。

所以雷軍多次說,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和用戶交朋友,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道理並不複雜,但只有小米勇敢去實踐,而且把道路基本走通了。

小米上市:沒有爆米花的轟動,但低頭時更接近成熟

2 小米原則(Xiaomi principle)

小米上市最有意義的地方,不在於估值,而在於價值。在於這一“網聯新物種”的價值被資本市場認可。而上市前後的風風雨雨,則折射出小米是一家堅守價值觀的厚道公司。借用這兩年的一個網紅詞彙“原則”,可以稱為Xiaomi principle(小米原則)。

今年三四月小米準備上市時,投資者熱捧,幾乎到了“但求額度,不問定價”的程度。當時小米估值八九百億美元甚至更高絕非虛言。幾個月後,受大環境影響,香港股市寒流湧動,前面上市的幾隻“獨角獸”幾乎都跌掉了剛上市時一半左右的市值。小米最終也以發行區間17-22港元的底線定價,估值在540億美元左右。

對於雷軍“在最後定價的時候終於定在了最低價位”,劉強東說:“我今年3月份聽到一個最近兩年上市的CEO分享自己上市心得,說得驚心動魄、洋洋得意!我隨手查一下他的股價,上市不久破發,兩年沒有回去過!……奉勸後面的獨角獸們:向雷軍學習!做到讓股民賺錢才是牛逼的事情!去股市割韭菜的沒有資格成為企業家!”

我估計雷軍並不認為目前的估值反映了小米的價值,但之前就聽說,即使外部估值八九百億美元時,雷軍也打算在發行時打個七折八折,希望給投資者留出空間。就像小米手機的發佈,雷軍多次在已經確定價格、第二天就要發佈的頭天晚上,甚至是上場前15分鐘,把售價再砍一刀。無他,唯恐覺得從顧客那裡拿多了,不夠朋友了。

也許是天意,小米IPO遭遇了外部寒潮,但雷軍順天而動,則又一次攢下了人品。6月29日定價確定後,他通過個人微博稱:“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他越來越相信這種價值觀的力量。

厚道是小米的信用、信譽,也正在成為小米的信仰。

小米上市:沒有爆米花的轟動,但低頭時更接近成熟

按照各大機構預估,2019年小米有望實現155億元(接近24.5億美元)左右的淨利潤,因此540億美元市值所對應的市盈率是22倍左右,考慮到小米的成長性,這個估值確實不算高。我個人覺得小米上市和騰訊不同,騰訊2004年上市時規模很小,市值只有六七十億港幣,所以至今有幾百倍的市值成長。小米上市和阿里巴巴2014年9月在紐交所上市有點像,都是在公司已經有相當規模時上市的,但即使阿里巴巴如此之大的基數,市值也成長了一倍多。如果以阿里上市後股價最低時的60美元左右和最高時的215美元左右相比,空間更大。不管你在什麼價位買了阿里巴巴,幾乎都能賺到錢,因為它總的趨勢是成長。

不少人懷疑小米估值的最大理由是,儘管小米利潤主要來自互聯網服務,但其主要收入來自硬件,而消費者對硬件的忠誠度是有限的,他會換機,那樣的話互聯網服務就無從談起。我不知道雷軍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小米能打破“硬件不能成為互聯網入口”的理由是三個:一個是智能硬件的效率極高。小米招股書中提到存貨週轉天數是45天,根據去年發佈的《Gartner供應鏈25強》,這個數字和沃爾瑪一樣,比H&M(121天)這樣的快時尚品牌快了不止一點。也就是說,小米的運營效率很高,輕易不會被顛覆;第二,是小米已經有了非常豐富的產品組合,通過組合產生了“低頻變高頻”的消費粘性。你買一件小米產品時,它好像是個硬件公司,但你經常在小米的線上或線下渠道購買小米產品,而這些產品都是智能化、網聯化的,這時的小米就更像是一個時時和你在一起、運營你的生活數據的互聯網服務公司;最後一點,小米用戶的遷移成本比想象中高很多。這是因為小米厚道,能用壓低的硬件利潤率和極高的性價比和用戶成為朋友。高效、高頻、粉絲效應,這不都是成功互聯網公司的標配嗎?

所以小米原則的核心,還是“感動人心、價格厚道”這八個字。堅持這樣的原則,以厚道贏得用戶,最後才能實現“得用戶者得天下”。這是真正的王者之道。那麼多機構投資者和企業家為小米融資,無條件支持,典型的“企業家僱傭資本”,決不是偶然的。

3 小米企業家精神(Xiaomi entrepreneurship)

2007年1月,在MacWorld發佈會上,史蒂夫·喬布斯第一次向世界展示iPhone的設計。他先說,“嗯,我們有三個創新,帶觸摸控制的寬屏iPod、革命性的手機、以及突破性的互聯網通信設備”,當人們歡呼時,他突然說了一句:“這其實並不是三個東西,而是一個三合一的東西——於是我們叫它iPhone。”一個新時代開始了。

小米上市:沒有爆米花的轟動,但低頭時更接近成熟

| 小米的感謝米粉廣告

偉大的產品並不等於偉大的公司,偉大的公司是產品、服務、管理、品牌等等的聚合體,其中最重要的是始終堅持創新、改變世界、與時俱進的文化。《喬布斯傳》的作者艾薩克森在《創新者》一書中說:“數字時代最成功的事業都是由能夠鼓勵協作和富有遠見的領導者開創的。這往往被認為是不可兼得的兩種特質:普通的領導者可能是友善的包容者,也可能是充滿激情的遠見者,但是最優秀的領導者可以同時做到這兩點。”在他眼中,英特爾創始人諾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喬布斯和比爾·蓋茨為人挑剔,但他們也知道如何在自己身邊建立強大而忠誠的團隊。相反,不能協作的領導者,再優秀也很容易走向失敗,比如肖克利半導體的瓦解;缺乏充滿激情和衝擊的遠見者,一個協作團隊也難以成功,就像貝爾實驗室在發明晶體管之後,蘋果在1985年驅逐了喬布斯之後,都失去了方向。

作為最瞭解雷軍的人之一,小米最初的投資人、晨興資本的劉芹前天說,“我對小米的未來充滿信心,因為它的創始團隊依然雄心勃勃。小米公司成功的秘密只有一個,那就是雷軍的企業家精神是全球頂尖的,背靠中國超大的人口消費市場,小米終將成長為一流的跨國科技公司。”

我贊同劉芹的說法。正是中國這樣的互聯網發展熱土,加上強有力的中國製造能力,給了小米這樣的企業超速前進、產業跨界、用戶無縫連接、打造前所未有的複合生態圈的可能。而雷軍頑強的企業家精神和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則引領小米越走越遠,一次次開闢新航路,創造新模式。

小米上市:沒有爆米花的轟動,但低頭時更接近成熟

雷軍在給員工的信中說:“2010年4月6日,在中關村銀谷大廈一間很小的辦公室,一家叫小米的小公司靜悄悄地開業了,到現在我都依稀記得,當時只有13名員工,除了我、林斌、阿黎和KK四名聯合創始人之外,還有範典、劉新宇、王海洲、李明、屈恆、秦智帆、李偉星、孫鵬和管穎智這9名創始團隊成員,他們9位同學今天還依然活躍在小米的各個重要崗位上。那一天,我們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就開幹了。”

我看到這段話的時候,就想起了艾薩克森所說的,“數字時代最成功的事業都是由能夠鼓勵協作和富有遠見的領導者開創的”。8年時間,小米也有起伏,9名創始團隊成員至今都在小米,這就是對小米事業、小米激勵模式、小米文化的最好投票。

中國的小米,世界的小米;互聯網的小米,物聯網的小米;製造的小米,零售的小米,服務的小米;創新的小米,厚道的小米;遠見者的小米,協作者的小米。這一切都在8年之中發生。想到這一點,想到小米所代表的中國創新力量,真的有點激動。

小米上市,從股價看並沒有爆米花的轟動,但就像田裡的小米,越是低頭的時候越接近成熟。這一低頭,代表著厚道和謙恭,也孕育著更大的成長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