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平台「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對於一個工薪族來說,在PC主機性能過剩的當下,頻繁的更新換代對自己來說沒有太大的意義。陪伴自己度過了3年的i7 6700k平臺,還是能滿足現在的使用需求了,但是苦於舊款機箱架構的限制和那煩人的嗡鳴噪音,最近琢磨著 “老瓶換新裝”的 DIY玩法,把舊的平臺轉移到新的箱體裡。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雖說是老平臺,但還是先曬一曬配置:intel 酷睿i7 6700K、華碩Z170 DELUXE、宇瞻DDR4 黑豹內存、華碩1070顯卡、散熱器、聯想SL7000 240G固態、金河田MUT1 靜音機箱。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板U搭配:i7 6700K搭配上滿滿堆料的華碩Z170 DELUXE使用。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曾經的旗艦型主板,彪悍的16+4+2的22相組供電,給主板各個部位全方位的提供供電。純白散熱馬甲也是這塊主板的特色,和現在的華碩Z ?70 A系列最大區別就是相組供電上,還有用料上也是非常足的。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簡潔而不失典範的板面佈局。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舊的CPU散熱已經各種灰塵了,恰巧朋友有個閒置的散熱,就送給我使用,來自臺系的快睿 CRYORIG H7散熱器。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散熱尺寸為:98*123*145MM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鍍鎳4熱管散熱底座。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宇瞻黑豹DDR 2400 2*8 16G內存,想當時還是700+的價格購入,再看看現在。。。呵呵呵。。。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宇瞻的內存時序和兼容性還是非常不錯,用了那麼久也沒出過問題。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240G固態做為主運行盤,再搭配1-2塊大容量的機械硬盤。聯想的固態性價比還是非常高的,讀寫速度也過得去。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2年曆史的華碩ROG 1070 8G顯卡。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豐富的輸出顯示輸出插口。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臺企的散熱做工還可以,裝上去感覺還是非常不錯的。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老平臺獨有的魅力,現在的板子弄得花裡胡哨,各種花紋和燈,個人還是比較喜歡樸實的年代感。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因為個人實在對光汙染提不起什麼興趣,所以這次選擇了這款金河田MUT1靜音機箱。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SPCC 黑化鋼材做為箱體的主用材料,前置面板也是金屬感滿滿的銀色烤漆金屬面板。整個箱體看起來相比於硬塑材質的面板更有質感。MUT1靜音機箱不是採用主流的玻璃側透,左右側板而是採用質感更好烤漆SPCC黑化側板。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箱體的長寬高尺寸分別是:473*205*490mm。典型的主流ATX分倉箱體架構,主板兼容ATX、M-ATX、MINI-ITX三種主流板型。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箱體部件儘量以靜音和性能為主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金河田MUT 1 機箱CPU散熱器限高160mm以下,這次的散熱高度為145MM,放進機箱裡綽綽有餘了。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箱體顯卡最長支持40cm以下,華碩ROG 1070 8G顯卡為三風扇長度為33MM也不能塞滿機箱啊。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拆開前置面板,可以清楚看到前置3*120MM(360MM)冷排/散熱風扇安裝,安裝空間還是非常足的。3個靜音風扇也是安裝得輕鬆自如。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上置採用的是開窗式的散熱架構,而不是傳統靜音機箱的封閉式上置蓋板,也是3*120MM靜音風扇的散熱佈局。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三倉分離獨立的佈局,使得風道的對流性還是很充分的,上置和前置3*120MM,下置半開式電源倉蓋板也是可以獨立安裝3個120MM風扇的,使得整個箱體包括後置出風口,一共可以給機箱提供10個風扇散熱安裝,箱體內部提供的散熱很“殘暴”。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上置磁吸式防塵網和前置面板內部都採用了吸音能力更強的細棉。這樣的設置不單增強了防塵性,又增加了吸音功能。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左右側面板拆裝後可以看到,裡面使用的吸音面料採用的吸音能力更好的吸音棉,這種吸音棉的材質應該是應用在高速公路上的高分子樹脂來製作的。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萬萬沒想到,這款CPU底部還帶燈,沒事,靜音側板蓋上啥也看不到。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從這次拆解與安裝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金河田MUT 1機箱新的分倉箱體架構使安裝硬件更加得心應手,過程中沒有收到太多的限制,質感滿分的全SPCC鋼材面板做為主要材料的箱體設計,立體的3*360MM 10風扇散熱佈局使本來是靜音機箱的“散熱短板”問題得到大大增強改善。分佈均勻的高分子吸音棉即使安裝7個風扇也基本聽不到風扇和配件共振發出的嗡鳴噪音,使得自己的老部件又煥發了新的活力,再戰3年也是毫無問題了。

舊平臺“換新”記,裝套無光靜音主機給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