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貴州農村公路旁邊不准種玉米?

手機用戶52089942715


關鍵字:農村,公路旁,不得種玉米。

其實原因很簡單,有人提到國家庫存壓力,我認為這兩者沒有任何關聯。公路旁不準種玉米,原因是安全問題!

大家試想,為什麼不限制麥子或者水稻?原因只有一個玉米高,容易擋住司機的視線。我們知道,貴州曾經道路不通,導致在人們印象中落後,窮。那麼,既然現在通路了,會是那種寬闊的大路嗎?肯定不是,現在農村的水泥路都異常兇險,180度急轉彎隨處可見,90度轉彎那就跟頭髮絲一樣多。關鍵這路還很窄,大家都喜歡把車開在路中間,如此,拐彎時很容易出事。現在農村大都家家戶戶有車,轎車。轎車個頭小,玉米杆太高,路彎道太多,視距就短,無法判斷前方是否有對頭車。所以,禁止路邊種玉米,是為行車安全考慮的。


當然,我想大家應該都知曉的,在農村行車,喇叭一定要好使,凡是轉彎前都要長按喇叭,以提醒對頭車輛注意。農村很多人,開車都不按喇叭的,導致很多時候都需要急剎車。這是很危險的事情。

當然了,農村好一點的路面,拐彎處都有那種凸鏡,但我不知道為什麼很多地方的凸鏡都不見了鏡面,奇怪。😄


總之一句話,農村由於土地等限制,政府在建修路時,一般都會循著曾經的老路來修,不夠寬的就把周遭的荊棘等弄掉,懸崖邊就鑿山,反正,儘量減小成本。

路,修橋是比較貴的,所以,很多路是繞著懸崖走的。地邊也是一樣,如果修成直路,就是直接從地裡橫穿,這種要賠錢,成本大。


沒來過農村的可以抽時間來農村感受下農村的“十里千百繞”,不過,過彎道一定記得按喇叭。😄


溪門飛雪


1、近日,一份由貴州凱里市舟溪村下發《調整玉米種植結構通知》在網上熱傳。通知規定,禁止在村內多處地方種植玉米,若被通報或處罰將免去三年的合作醫療補貼。(3月28日澎湃新聞)

2、3月27日,政協第十二屆貴州省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就“堅決打好玉米種植調整硬仗、調優糧經種植結構”進行協商議政。


為什麼要去減少玉米種植?

1、國家庫存壓力過大。到2017年,我國的玉米庫存達到2.6億噸,接近糧食總庫存的一半。2.6億噸玉米需要付出的庫存成本費就高達650億元。

2、價格下行壓力巨大,繼續種植受損的必然是農民。目前玉米需求嚴重供過於求,價格必然下行。國家也是為了農民考慮,才不鼓勵種植玉米。

3、國家收購政策改革在即。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糧食局聯合宣佈,將取消東北四省區的臨儲玉米收購政策,轉而實施種植補貼政策。這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瓶頸的一次關鍵探索,先從玉米開始,然後是小麥水稻等。

相信貴州政府的本意是好的,調結構是利國利民的大事,只要工作到位、理解到位,誰也不會跟長遠利益過不去。

如何執行上面還得下一番功夫,特別是基層執行時如何保持政策不走樣,估計是很大的考驗。畢竟農民是最苦的,不讓種植玉米,種植其他的收入就增加了?未必見的!!希望基層制定政策時,多於農民溝通。不要好心辦壞事,弄的人民意見太大。

如果你有什麼好的意見可以大家一起討論。


彩雲一直饞


這是因為貴州省將在2018年大幅度調減本區域內的玉米種植面積,計劃由2017年的1100萬畝,調減至600萬畝左右,為了完成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貴州省的很多地區都不能再種植玉米!所以才出現了令很多貴州乃至全國人民都覺得不可理解的——“為什麼貴州農村公路旁邊不準種玉米?”。

公路旁種植玉米將受罰!

近日,甚至有一份貴州省某地關於調整玉米種植結構的通知更是引起網絡熱議,據筆者注意,這份由貴州凱里市舟溪村下發《調整玉米種植結構通知》中規定,禁止在村內多處地方種植玉米,這其中,就包括農村公路兩旁。

另據筆者觀察到,這一則通知中規定,若被通報或處罰將免去三年的合作醫療補貼。

很多人看到這一則通知,不禁覺得奇怪,為什麼在家地裡種玉米還要受罰?

為什麼世世代代種植的玉米就要在一年之內全部剷除呢?

如果真的不再種植玉米,普通老百姓到底種植什麼才比較好呢?

我想,這才是有關部門需要考慮的問題。

望周知!讓自己的親屬、朋友瞭解。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03.30


糧油市場報


第一次在網上看到這樣的消息,很不可思議,對於土地竟然限制種植。第一感覺來是為咱農民這樣的弱勢群體鳴不平,仔細想後其中應該有許多緣由。查閱了一些資料,也在此說說自己的看法。

首先從地形來看,貴州的地方複雜多變,為內陸山川。農業的區域性非常強,立體化的農業比較明顯,適合農業的整體開發,如養種一體化,旅遊業,特色農業等等。雖然貴州可以種植玉米,但並不利於大型機器的作業,這無疑增加了許多人力負擔,種植的玉米也僅供自家食用,並不富餘。另外玉米的產量雖然高,但價格卻並不穩定。在大環境整體脫貧的狀況下,種植玉米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人們牴觸這一政策,大都是已經習慣性的種植玉米,除了玉米以外,並沒有更好的項目,也沒有投入太成本的資金。對於其他的農作物是否可行,也並不清楚。反而對於種植玉米來說,更容易把握,最少不至於捱餓。

想要改變人們這樣的思想任重而道遠,並不適合一刀切的做法。過去老家裡也是這樣,最開始種植溫室大棚,沒有幾家有這樣的資金,也沒有足夠的技術,對於溫室大棚首先有一些牴觸。畢竟農民掙錢不容易,若是賠了真的什麼都沒有了。只有人們看到了希望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人們看到種棚能掙錢,即使比原來苦點累也會種。

網上有這樣一個說法“2018年貴州去玉米化”,甚至有一些地方提出了“你敢種,我敢鏟”的口號。這樣的政策目的是好的,但不讓種玉米同時要給給農民一個掙錢的方向,不管如何當地農民才是推行的主體,是否心甘情願也決定了成敗。


鄉下小土著


在大家開罵之前,首先要明白貴州省政府為什麼要縮減玉米種植面積。誠然,貴州的農村種植玉米已經有相當長的歷史,農民已經習慣了每年開春就在山旮旯裡撒上玉米種,等待秋天的收穫。但貴州事實上並不是玉米主產區,更非高產區。人們從山腳種到山頂,勞作一年的收穫少的可憐,而玉米種植面越大的農村,同時也是貧困面越大越深的地區。為此,為切實推進脫貧攻堅,加快貧困地區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貧困農戶實現增收,實現貴州2020年全部脫貧計劃,成為迫切的政治任務。其次,縮小玉米種植面積,農民種什麼?從1100萬畝減到550萬畝,騰出來的地種什麼?我認為先要明確哪些地要減,哪些地可以不減,不能一刀切。對於山區產量不高的,必須減下來,貴州的氣候適宜生物多樣性,把騰出來的山地坡地改種經果林,改種中藥材是可行的,也許當年看不到收益,但三年後必有更大收穫。最後,調整產業結構,地方政府要做什麼?一是加強引導,細化規劃,做好技術支持和培訓。二是實行退種補貼,彌補前兩年玉米退種可能造成農戶收入的減少。三是產業打造,產業結構調整完成後,必然有新的農產品大量上市,農口部門必須切實做好市場引導和產業佈局,消化吸收,確保農民真正增收。


ty阿勇


問:為什麼貴州農村公路旁邊不準種玉米?

簡單來回答下吧,這事雖然已經過去了,但有些事情還是值得我們去關注的。

1.玉米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

這個就不多說了,這是個大背景,也是部分地方政府做事的方向。

2.關於貴州的玉米生產情況

貴州,地處我國西南腹地,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

受地形限制,印象中,貴州一直是屬於我國較為貧窮的省份之一。為了解決吃飯問題,玉米自進入貴州之後,種植面積持續擴張。

但由於貴州土壤瘠薄,水利灌溉條件差,在玉米廣泛種植的同時,也對當地的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清中葉至民國玉米種植與貴州石漠化變遷的關係》復旦大學,韓昭慶)。

山丘、山坡的過度開墾,加上水資源的不足,在國家玉米供給側的大背景下,促使當地政府開始加大對玉米種植的調控。

3.不種玉米種什麼?

在今年年初貴州農業工作會上,有關部門也對貴州玉米種植調整做出了明確:玉米不是不種,而是種好種優,走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之路。

應該說,本意是好的,就是做法有點太簡單了點,另外一個最關鍵的是,既然引導農民優化種植,那麼也就應該對農民的作物銷售提前做好部署,一旦到了收穫季節,改種的作物收益還沒有玉米好,可能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比較,環保是全社會的事,不能放在一個農民身上。


每日糧油


我看了這些回答 有的人說水土流失 還有人說玉米價格過低不利於脫貧。這些回答都是非常的牽強 不足以信服!你說水土流失 那麼你不是在打磚家的臉嗎? 它們都說玉米秸稈都可以充當土地肥料! 玉米價格過低 這些都是屬於農民自己意願 價格收成低不低農民們心中自己有一杆秤不是你上嘴唇碰下嘴唇就說成這樣 難麼種植水稻小麥收成就好了?價格就高了? 下調種植面積主要原因控制國內玉米的生產量,然後進口國外高品質玉米作物。跟國內需求持平 這才是根本原因 其中的地或許會安排農民種植其他作物!


愛說實話遭人噴


其實這個問題從政策一開始施行我就實地瞭解過農村基層幹部,他們也沒有給出過明確的答案只是按文件要求辦事。

按農村實際情況看這個政策的實施影響最大的應該是養豬,農村每家養豬的精飼料主要以玉米為主,農村種玉米絕大多數用於餵豬,一般都是按自家玉米收成的多少來計劃每年養多少頭豬,自給自足。政策實施以後應該會有很多家庭少養或者不養豬,因為如果靠買糧食來餵豬還不如直接買豬肉。

農村家庭種玉米養豬其實也不是為了賺錢,只為了自己吃肉能方面點,放心點。每年自家過年能殺個豬才有過年的味道,其實自身也吃不了多少都是給離家在外的兒女預備的。對農村人來說能給在外打拼的兒女的最好的東西可能就是自家養的豬肉了!

迴歸問答歸根結底事物的發展要遵循規律,政策的制定實施要因地制宜,在任何時候都要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記不可急功近利,形式主義!


以夢為馬的詩人lh


我搞農業這麼多年,第一次聽說種玉米會導致水土流失,哈哈!那種土豆就不會了嗎?要說人類文明,從早期的四大文明,我看都是建立在水土流失的基礎上。我覺得傳統種植業,長期種植的作物,他必然具有他的合理性。農村目前階段,勞動力缺乏,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種玉米,其實一畝地從種植到收穫,只需要幾個工程,平時管理也很簡單,除草,施肥,打藥。而且,玉米收穫了,可以自己家養豬。而如果改種其他經濟作物,一般說來,用工量要大,技術要求也高,給目前的農村勞動力現狀出入太大。所以,尊重農民意願是第一位的。脫貧,在田地裡做文章也不容易,糧食安全,卻最需要現在這批老農了,不知道以後都不種地了,誰來給我們糧食。或許,退休了,我們去過鄉村生活,再種點地吧!


行攝晏然


不讓種玉米弊病也很多,本人覺得讓市場調節,讓農民選擇最好。十年前本地鎮政府派幹部強行推廣玉米良種,農民不接受,而現在農民主動搶購自己信耐的良種,因為農民從中得到實惠,種子價格雖高但產量高,經濟帳農民會算的。

本地開始聽說村民組長通知不準種玉米,而現在多數農民都種了,有一村為劃片種李子幹部打了農民,但李子還是沒種下去,本人有一畝多地500元一畝租給村裡了的,現在還沒種下李子本人準備載香樟樹了。種李子500元一畝村裡經營肯定要賠本的,只有政府帖錢。所以村幹宣傳入股時我因為也是國家公職人員支持政村工作但不入股。樓上有人說種玉米會發黴不利保存,請問水果蔬菜更易保存嗎?蔬菜水果幾天買不出去就全腐爛了。農民兩三年的存玉米還可以餵豬,我熟知的附近一農戶種玉米該種收除草季節忙幾天,收的玉米每年喂五頭豬一頭年創收三萬以上是實的,而他家只夫妻兩個勞動力,只是在我的苗圃幹活的一種中午回去倒豬食餵豬。(早晚煮好豬食,傳統喂法,不節能但豬肉好吃我近幾年每年向他家買一頭,4一5百斤,也4一5千元)。而本地的不少國家扶持項目象什麼核桃基地,刺梨基地,桃國,養植場,國家帖進不少,確只是一部分錢損失浪費一部分錢進私人腰包,沒產生實際效益,本人覺得在種植方面應該由市場調節農民選擇,政府的扶持農民可採取無息貸款,無償補帖又無效益追蹤追究更易滋生腐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