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窮人的孩子往往還是窮人?


屠龍有術


當我看到這個話題時,特別想表達一下我的看法,我認為大多數的窮人孩子還是窮人這種思想是對的。到底為什麼那?

1.我覺得大多數窮人的花錢思維就有很大的問題,窮人只想買便宜東西,不懂得去在自己可接受的範圍內享受好的生活品質。只知道一味的攢錢。所以掙錢的野心太小,心安理得的過這他們自己的生活。

2.不願意把錢花在投資上,記得一句話:"沒錢時,一定把錢投資給別人;有事時,把錢投資給自己"。窮人正話相反,錢可以胡吃海塞,也不願意投資。

3.窮人害怕改變,因為他們害怕承擔風險,擔心失去太多。萬一更壞怎麼辦。他們的態度太消極,任何事發生只往壞處想。

總之,我認為窮人的孩子99.9%將來還會窮,甚至更窮。


要想可以不受窮,請爸爸媽媽們先改變自己的花錢方式,學會享受美好的東西,孩子只要有了花錢的野心,就會想著掙更多的錢,就不用受窮。慢慢就可以擺脫窮人的命運。


思寶媽媽成長記


為什麼窮人的孩子往往還是窮人

以下均為我個人的觀點,有那些地方說得不好或者不對的,網友們可以指出來。

首先窮人的眼界都沒有富人的開闊,他們很多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例如:研究生賣豬肉,大學生回家耕田,近十幾年來都有這種報道。有很多家長並不是聽到這些報道才有讀書沒有用的想法,而是這種想法很早就在窮人的思想當中了。只不過近來什麼研究生回家賣豬肉之類的報道可以說是更加深化了這些家長“對讀書沒有用的這個想法”。所以總有無數未成年的孩子出來打工,他們早早出來打工,由於文化不高,要想爬上高層,比讀書多,文化高的人要困難得多。且不說父輩思想帶來的影響使得很多窮人的孩子上進心總是沒有富人的要來的強烈,可能有的更甚至永遠帶著父母的那種“讀書再多也沒有用,到頭來不還是得回家耕田”的思想。不得不說正因為很多窮人有這種思想是導致孩子的重複著父輩的人生之路的其中的原因之一。

其中窮人的物質條件也是導致自己的孩子比富人的孩子落後的原因之一,雖然這只是落後的原因之一,並不能決定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的。但是光是先天條件就比不上富人了,如果後天更加不努力那就只能永遠都只能在富人之下。說到窮人的物質條件比不上富人的,不只是指生活上更加指的是學習條件上。由於優質的學習環境總是富人首先拿到,富人拿剩的就是窮人的了,當然也不排除窮人當中也有優秀的孩子,能夠在貧窮的家庭中成長為一位比先天條件就優於自己的人成績還要好的,現在也不少。不過由於富人擁有這些先天條件不得不說在起跑線上我們窮人的孩子就先是落後於別人的。當然窮人中的也有思想朝前的,認為讀書是更好的出路,所以全力支持自己的孩子讀書。這樣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必然也會被自己父母的積極的思想影響到了,從而可能擁有更加上進的心態來追求美好的生活。努力可能不一定會有回報,但不努力就一定沒有回報,長期以往的努力總是會有回報的。就看堅持的人多不多,說到堅持可能物質條件好的堅持一件事更加支持得久。當然啦在困難中仍然能夠長期以往地堅持的人可以說沒有什麼可以難得倒他的,成功對他來說可能只是遲早的事。物質條件這個因素可能影響到孩子的未來的路並沒有上面所說的接受不到教育更能影響一個人的前程,但是卻是不容忽視。

最後可能是家庭的因素限制了他們。總有那麼一群窮人家的孩子總是小小年紀就很懂事,什麼事情都做。由於家庭實在是太困難了,有得讀書也沒有時間過多的時間花在學習,從而耽誤了學習這也是有可能的。不過努力向上的窮孩子還真不少,他們可能很多的家務活要做,但是總能夠擠出時間來學習。有得可能是太過於懂事了,窮人家的孩子又特別地多,導致愛讀書的可能就沒得讀不愛讀書的有得讀也不讀,這可能也是一個因素。當然最重要是的生而為窮人,當父母的思想是最先決的因素。由於接受的文化教育不高,可能有的連書也沒讀過不會教孩子導致孩子也是一個文盲。才使得自己的孩子要比接受文化且有一門本領的人獲得好生活要困難得多,甚至可以說可能一輩子就只能在家耕田了。當然也有例外的只不過是說明窮人家的孩子要比富人家的孩子得到財富要難得多。所以說窮人家的孩子還是窮人最大的原因在於父母!思想的轉變很重要,富人總是會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孩子站在起跑線上,如果不改變讀書沒用論這個想法的話,更加別說能夠成為富人了。因為比你帥,比你有錢的人還要努力你覺得你自己還要付出多少才能有別人有錢了。所以窮人不努力不讀書就永遠只能當窮人


風的思念


貧窮是一個複雜的現象,它不僅僅是貧窮本身,它還直接使人喪失能力 ——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許多答案在比較富人和窮人的種種差別,以此來說明為何窮人窮,這可真是何不食肉糜的典範了。這就像在討論,為何沒腿的人速度慢,是因為擺臂的姿勢不對,是因為邁步頻率有問題等等,讓人看得瞠目結舌。

只有當一個人或家庭從絕對貧困的狀態中解脫,然後才談得上發展。但遺憾的是,今天的世界,或者説中國依然有許多家庭陷在為了吃飽飯都要拼命的狀態,如果每天為了吃飯就已經竭盡全力,那所謂發展云云就實屬扯淡了。

貧窮就是一種能讓人失能的事,要想成為富人,你就得先是富人才行。這聽起來很荒唐,但事實就是沒有第一桶金,這世上就不會有富人,而

第一桶金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的是幸運,這就是現代社會學研究的結論。所以,消除貧困這事情,必須依賴政府和國際組織,才有可能成功。


聯合國早就發出過消除貧困的綱要

聯合國很早就把減少貧窮作為優先考慮的工作。聯合國大會宣佈1997年到2006年這十年為“國際消除貧窮十年”,其目的是要消除絕對貧窮,並通過國家果斷的行動和國際間的合作大大減少全球的全面貧窮。在千年宣言中,世界首腦們決心到2015年,除在反貧窮和抗疾病的鬥爭中完成許多其它目標外,將使每天生活費用不到1美元(約6.33元人民幣)的人口數量減少一半。


消除貧困是烏托邦思想還是切實可行?

我個人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從長遠來看,必將是一個全民共同富裕的過程,也即貧窮終將消除的過程。如果社會是零和遊戲,有人贏就一定要有人輸,那麼窮人就將永遠存在,因為輸家不管曾經有多富,最終都會變成窮人。但社會發展不是零和遊戲,人們創造的總財富在不斷增長,如今最需要的是改革分配機制和激勵機制,同時給絕對貧困的人提供相關協助,幫助他們脫貧。


在《消除貧困舉措: 國際勞工組織與2030年議程》的文件中,提出了十七條綱要,大家不妨看看,未來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1. 消除貧窮

  2. 消除飢餓

  3. 良好的健康

  4. 優質教育

  5. 性別平等

這五條將是未來的標配,是社會對每個人應該承擔的責任,而這依靠飛速發展的技術,完全有成為現實的可能,如今計算機AI突飛猛進,優秀的醫生和教師不足的問題,將很快得到解決,而配備電腦比配備活人可要簡單太多了!AI是人類發明的最重要的工具和助手,不要作死去抵制AI就行。

其餘綱要,大家看看下面這張圖片。

《消除貧困舉措: 國際勞工組織與 2030 年議程》綱要;勞動界的未來。


三思逍遙


對於這個問題我可以談一下自己的淺薄見解。因為我本身就是窮人家的孩子,開始讀了點書之後,就時常思考這個問題。

窮人家的孩子往往還是窮人的原因,概括起來說有兩點:思維方式落後和資源匱乏。

一、窮人思維方式落後

我出生在魯南地區的一個小村莊。父母都是農民,有比較深的重男輕女思想。我上面有兩個姐姐,直到我這個男孩出生以後,父母才沒有再生育。我出生的時候,正是山東地區計劃生育政策最嚴的時候,因了此,我二姐把戶口落到了我姨媽家,她是在我姨媽家長大的。

我大姐比我大8歲,那個時候她剛剛上小學。父母覺得女孩子,上了學沒啥大用處,就時常讓我大姐回家幹農活,照顧我。本來我大姐的成績還可以。結果經常曠課,導致了她學習成績下滑,初中的時候,就輟了學,去山東沿海打工。

到現在我大姐,經營著一家手機維修店,日子過的也比較緊巴。

不過我大姐想開了,只要了一個女兒,準備集中手裡的資源,把我外甥女教育好。

我母親卻經常勸她再生一個。

我算是比較幸運的一個,從小比較老實聽話。雖然不算多麼聰明,不過學習倒是沒落下。中考的時候,我考了全班第三,超出錄取分數線60多分,很幸運的上了高中。但是遺憾的是,我們40多人的班級只考上了3個人。

我們村裡和我同齡的十幾個小夥伴,只有我和鄰居家的一個男孩上了大學。大學畢業之後,父母就想讓我留在老家當老師。可是我卻沒有聽他們的話,來了北京。

後來我爸跟我講起這個事。跟我說,他後悔讓我上大學,見了世面,就不肯在家附近找個工作上班了,要是我沒有文化的話,就像鎮上買豬肉的那個孩子一樣,子承父業也挺好的。

我們那個鎮子並不富裕。但是近十幾年來興起了雞鴨養殖產業。鎮子上有好幾家雞鴨屠宰場,本地的勞動力不夠用了。這些屠宰場的老闆,就去四川那些更窮的山區招工。所以,有很多的南方人在我們鎮上打工。

四川山區的這些人,對子女的教育更不上心。常常一生就生七八個孩子,跟著父母一塊出來打工。那些雞鴨屠宰場裡,有很多八九歲的小孩子,在幫父母幹活。一天掙個十幾二十塊,這些孩子可能連基礎的義務教育都享受不到。從小就跟著父母到處打工,顛沛流離。

所以就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裡面:因為窮,導致觀念落後。因了重男輕女的思想,多生了孩子,沒有錢給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孩子接著打零工。

在窮人圈子裡,還流傳著這樣一個理論:窮人要多生孩子,孩子多了,指不定以後哪一個就輝煌騰達了。他就可以幫助兄弟姐妹了。還有就是多生孩子可以防養老。

稍微懂點概率論的人就知道這是歪理邪說。多生孩子,不讓孩子接受教育,這個孩子有沒有成功的可能性?有。但是可能性有多大,近乎於零。

這就像我們說通常學習好的混的不如學習差的這個理論一樣,都是錯誤的。

比如,我們初中那個班,有40個人,只有3個人考上了高中,現在回頭看看。我在北京工作,另一個在家裡當公務員,還有一個在上海讀研究生。我們是不是班裡最有錢的學生。不是。

那37個人裡肯定有混的比我們好的,但是也就只有一個兩個而已。其他的30多個人,都混的不如我們三個讀了大學的。

從概率上來說,接受好的教育,人成才的概率更大,這是對讀書無用論最有利的反駁。

指望多生孩子防養老的想法也是錯誤的。窮人生了一幫沒有接受過教育的孩子,長大了自己的事,都照顧不過來,哪有精力管你啊。再說了,孩子多了更可能出現兒女之間相互推卸責任的情況出現,兒女都認為:我不管的話,其他兄弟姐妹會管的。

二、窮人資源匱乏

我出生的那個小村莊,到現在都沒有普及開互聯網。也就是說,如果我上不了學,不能出來工作的話。你們現在肯定看不到,我對這個問題所做的回答。

我小時候,家裡什麼也沒有。

家裡沒有藏書,我沒有書讀。沒有網絡,我根本就不知道互聯網是什麼。家裡只有一臺電視機,沒有安裝有線電視,只能收三四個地方臺。我小時候,所有的知識來源都來自於電視和我爸給我講的一些故事。

更別說其他的條件了。

我正兒八經開始讀書是在我20歲的時候,上了大學,進了圖書館以後。我正兒八經開始接觸網絡是在我22歲的時候,有了自己的第一臺電腦。所以我實際上只有4歲的網齡。

跟那些四川山區的孩子相比,我算幸運的。至少接受了正規的學校教育,考生了大學。

也就是說,窮人家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被資源限制住了。要什麼沒有什麼,你讓窮人家的孩子怎麼進步。

窮人自己是認識不到這一點的:他們的意識裡還認為網絡是洪水猛獸,是容易讓人上癮的壞東西。小孩子好好上學就好了,沒有必要讀一些課外書。

大人都認識不到這一點,你讓窮人家的孩子自己意識到這一點嗎?很難的。

曾經有段時間,我回家考駕照,我同一個初中就輟學的男生去網吧上網。我在看電影,他跑過來了說了一句:你咋來網吧看電影啊,不玩遊戲多浪費時間啊。

是的,在這些孩子眼裡,網絡就只有玩遊戲這一個功能罷了。從來沒有人引導他們去通過網絡學習知識,他們的父母不懂,就更不能指望他們會懂這些了。

我一直抱有的一個信念就是:一個孩子能學會的東西,只要給予另一個孩子適當的條件和略微的引導,他也一樣能學會。可是窮人家的孩子,這兩點都不具備。

就今天而言,我國的網民數量才7億多,也就是說,你能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就已經比那些接觸不到網絡的人要好太多。

真正的窮人是生活在我們看不見的世界裡的,我們甚至意識不到他們的存在。

你要這些窮人家的孩子翻身,談何容易。

一個人見識了什麼是好的東西以後,才可能對好的東西有嚮往。如果一個人一輩子待在閉塞的小山村裡。他又怎麼能意識到自己要改變命運呢?

所以,一代代的惡性循環就是這樣產生的。

以上。


趙聰的冥思錄


為什麼窮人的孩子往往還是很窮?其實不止如此,在這世界上往上數十幾代、幾十代都是貧農的家庭大有人才,但在隋唐以後,也即九品中正制以後的科舉制度到現代的高考階段,往上數十幾代甚至幾十代都是有錢人或者有權的往往寥寥。

原因何在?說多大,是因為階層固化,但這說的太籠統,所以還是往小了說吧,關鍵是教育。教育決定了後代打破階層的概率。

富人們,一般來說素質要高許多,自身文化水平也還不錯,視野開闊,家庭經濟條件更是沒話說,這些因素共同決定了富人的孩子能夠更好地獲得優質教育,而且富人的孩子生活的環境也會薰陶著他們。

窮人視野不夠開闊,自身知識水平又不夠,造就了他們的子女沒能獲得好的教育,另外,家庭貧困也給了這些子女教育路上的不確定性。許多窮人想讓自己的子女獲得優質教育,奈何家境條件不允許,最終誤了子女的教育。

隋唐至今,普通人群想脫穎而出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考試去改變命運,以前是科舉考試,如今是高考。

可能有人會說,如今的階層已經固話,考得好不如生得好,即使考上了清華,如今也很難買得起北京的房子,若生在北京一個普通家庭,一出生就坐擁價值幾百萬甚至千萬的固定資產。

話雖不錯,階層固化只是把底層通往上層的通道壓縮了,只要你有實力,早晚會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知識不一定能夠改變命運,但沒有知識一定難以改變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