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農村常見的「鍋底灰」用處極大,現在卻不常見了!

小時候農村常見的“鍋底灰”用處極大,現在卻不常見了!

記得小時候有個磕碰出血,家裡的老人都會去鍋底弄點兒灰,往傷口上一抹,就當是上了藥了,關鍵是效果還很好。印象中最深的還有一次,小時候可能是吃多了冰棍,拉稀不止還便血,後來家裡帶去找村裡的郎中看病。最後開的方子是:家裡鍋底下的灰,拿來熱水沖服。看著有點兒戲,但回去後按著方子喝了幾次,果然藥到病除。

從小,就對”鍋底灰“,這黑乎乎看似不乾淨衛生的東西有一種莫名的親切和好感。

小時候農村常見的“鍋底灰”用處極大,現在卻不常見了!

原來,這真不是兒戲,更不是迷信偽科學。因為鍋底灰能治病的事在宋代就有文記載。宋代《聖惠方》載其:“治血痢,不問遠近:黃連一兩,灶突墨二兩,木香半兩。搗細為散,每於飯前,粥飲調下二錢。”

再到明代,也是鍋底灰的鼎盛時期,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都有記載:“辛溫,無毒,止上下諸血,婦人崩中帶下,胎前產後諸病,傷寒陽毒發狂,黃疸,虐痢,咽喉口舌一切諸瘡”,由此證明:明代的鍋底灰有多種用途,已經不僅針對血痢,就連黃疸,虐痢等疾病都能治癒了。

鍋底灰,現在中醫裡多叫百草霜,灶突墨,灶突中塵,灶額上墨等。

小時候農村常見的“鍋底灰”用處極大,現在卻不常見了!

鍋底灰,以前更是許多農村家家可取的”小秘方“,而如今農村禁止燒柴了,大鍋灶都要推了(雖說有補貼通天然氣,但是舊習俗也就斷了),再有個出血什麼的,就去藥店買止血貼,生病也只會選擇依賴抗生素。

有時想想也真的是可惜了!

(注: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