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農業大學價值千萬的科研玉米被當地村民偷摘,可能會導致有學生不能畢業,這件事你怎麼看?

本拉閘


湖南農業大學價值千萬的科研玉米被偷摘,偷玉米的都是當地村民。由於這是學生的實驗基地,可能對學生的畢業都造成影響,因為這可能是他的畢業作業。愚昧無知偷摘者,可能把自己的行為當作沾鄰居家的便宜。因為農村人有這種認為,沒收到家裡的莊稼就不一定是你的,野獸,鳥類,人都可能侵犯它,常常有人把這種情況叫做“皇糧在外,人人有份!”

看到這個報道,我就想到了西遊記中的孫猴子大鬧蟠桃園,吃一口就能長命千歲的蟠桃,讓它全遭踏了。就象問題描述中說這種玉米,價值千萬,也不知道被這些不懂事人派了什麼用場?按說作為農村人對玉米不是太希罕的,不知是因為特別親睞農大的玉米,還是鄉間這種哄搶風氣,連老太太也加入了此列。無論如何,此風不可長。

我有個朋友原來在農科所工作,他也是農大畢業,當年在鄉下掙的工資,乾的農活。我去看他,正是盛夏時節,農科所外一大片西紅柿地,我嚐了個遍,各種顏色,形狀,口感不同的。真是到了地頭,你才會知道,你的肚子真的很小。由此,我可以知道,試驗田裡的東西也是可以吃的,也並非真都是真金白銀,珠寶項鍊。只是你一定要讓科研人員給你。因為只有他們才知道,什麼是不能動的,應該保留的。那可能真是他們終年勞動的心血,或許還不是一代人的。

假如真吃了,偷了,損壞了科研項目的標本,那可真的比孫猴子毀掉蟠桃園的桃子罪過大了。蟠桃雖然結果也不容易,卻總還有長出來的一天。試驗田裡的種子你一但吃了,可能真的就斷子絕孫了。俗話說“寧吃祖宗,不吃籽種”,就是說這種事的。因此,對這樣的事,我感覺還應當認真對待,犯到了什麼?受什麼處罰,以儆效尤。至於把偷摘的東西送回去了,那也只能算自首情節了。


天太2


有媒體報道,某農業大學“實習基地”的玉米、棉花等科研成果,被當地村民偷盜。其中,一個獲得審批的玉米新品種,被偷盜的最嚴重,一旦被擴散出去,損失或達千萬。目前,正組織村民歸還所“拿”農產品。

對於這樣的事情,如若不是涉及“科研成果”,或許也不會被如此關注。在鄉村田野之間,類似的“毛賊偷”事件,要是發生在普通農產品上,或許算不得什麼大事情。於此,這裡更要釐清偷盜行為內在的驅動邏輯:“毛賊偷”。

這裡為何要強調是“毛賊偷”呢?其中,有兩個重要的特徵,一個是“偷盜行為”多出於“佔便宜驅動”,一個是“偷盜行為”不會涉及“過多利益”。而這也導致,“毛賊偷”在鄉村中有被默許的生存空間。首先動機“較單純”,再就是“危害小”,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毛賊偷”基本上不會被太過追究,最多也就是小範圍內的道德譴責。

在鄉村有過生活經驗的人都很清楚,人們的很多生活資料(糧食蔬菜),都是自給自足的。而且在鄉村田野中,人們種的都是大田,一般因多數人都有自己的田地,也就不太會特意進行看管和照料。當然,人們也不是因為“沒人偷”才不去看管,是因為一般情況下,不會有“大偷”(損失較重的偷盜事件)。

這種情況下,對於“毛賊偷”來講,只要不是“太過分”,一般而言人們是默許的。實際上,那些“慣偷毛賊”也很清楚底線是什麼?如果給別人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自己也會很麻煩。所以,大多數時候,即便“偷”也只是“吃多少,偷多少”,並不會讓事情鬧的“不可收拾”。

從這個層面上去看,“毛賊偷”的主要目標就是生活資料(糧食蔬菜),他(她)們偷盜的目的,一般食用多一些,多是應季的“果蔬”為主。如大田糧食等,一般而言,偷盜的會較少,因為這屬於鄉土秩序中基本的底線:“偷吃可以,但要是賣錢就不行”。

雖然,人們有一定的“默許空間”,但對於“慣偷”而言,還是較為厭惡的。甚至,在一個村子裡,“慣偷”基本上都被人們熟知,就算知道也不會太過宣揚。有“慣偷”行為的人群,一般所在家庭或家族中,“慣偷行為”都已成風,他(她)們自己總覺得“小偷小摸”引不起什麼大事端,但還能滿足一下自己的小貪心,所以“毛賊偷”就成為鄉土秩序中,一直難以根除的弊病。

當然,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擴大,鄉土秩序也開始被逐漸瓦解。但是,作為鄉土秩序中,費孝通所強調的“差序格局”,卻一直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一個村子裡生活,即便大家有一定的矛盾,但也不會輕易戳破。

畢竟,抬頭不見低頭見。這也導致很多人即便知道“毛賊偷”是誰,也會盡量不說破。這裡面也很微妙,一方面“偷的量小”,太追究顯得小氣,一方面“偷得量小”,戳破不值得。在他(她)們看來,同村如同宗,比起關係維繫,小的損失並不會太在意。

實際上,還有一點,鄉村中的人們都很清楚,私的毛病在很多人身上,比愚蠢可能更甚。很多情況下,“被偷和偷人”往往可能同時發生,發生的頻繁後,就成為一種潛在運行的機制,只要不突破底線,索性維持著也“沒毛病”。

不過,在“科研玉米被偷摘”的事件中,更反映出鄉村秩序中,公和私的相對性。就“玉米”的歸屬方(大學實習基地)而言,很容易被當地人認為是外來者。這種情況下,一提到是“外來戶”,差不多很多人都有佔便宜的意思,一下子就變得自私起來。

而這對於那些“慣偷者”來講,更顯得躁動不安。甚至,連一些平日裡很安分的村民,也會被帶動的進行偷盜。從媒體對“實習基地老師”的採訪中可以發現,過去幾年一直存在“散偷行為”,但這次比較嚴重,這也更加實證“毛賊偷”的事實。

就如媒體後續跟進的報道中,一個八旬老太被“抓個正著”,從行為的考量來看,就是一種“偷盜行為”,可從危害角度來看,又算不得大問題。作為老太來講,可能就是看到別人偷,所以自己跟著也偷點,至於偷盜動機幾乎談不上。

但這些“毛賊偷”本身的意識發作,卻凸顯出一種較為自然的趨向。作為“大學實驗基地”而言,只不過是一種外界刺激因素而已。相信,要是村民們真的知道後果很嚴重,相信碰都不敢碰,老早就遠離。因為,我們很清楚,“毛賊偷”的價值觀裡,最怕攤上大事兒。

只是,這種慣常的“毛賊偷”,並不會因這樣的事情就能徹底根治,這種“鄉土病”是一種大歷史下,植根於人情認知基因的弊病,它本身的根治需要時間,更需要鄉土秩序的徹底淨化。而對於“科研玉米被偷摘”事件,也僅能算是一次“鄉土病”導致的“鄉土事故”。


姬鵬


科硏玉米也偷,就算是普通玉米也不能偷,拿十快錢去巿場都得幾斤玉米了,我想大家都知道科硏玉米投入幾多資金和時間,大量的科硏人力物力才能得到的科硏成果,現在未成熟摘了,又要等一年才能夠去再種,這個時間大家想下又要遲一年才得出科硏的成果,我奉勸一句,什麼東西都不能偷,做一個良好的公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