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詩意棲居」的郎木寺並不是一個寺院,而是一個小鎮

原來“詩意棲居”的郎木寺並不是一個寺院,而是一個小鎮

匆匆而過的旅人在異鄉輾轉難眠,看盡世間的繁華迷離,仍然在夢中期待著與天神邂逅。在靜謐的甘南,有這樣一座天籟小鎮——郎木寺,用淡然低調的性格詮釋著大千世界的浮沉餘生。

原來“詩意棲居”的郎木寺並不是一個寺院,而是一個小鎮

不明就裡的人們會把郎木寺當做一個普通的藏地寺院,事實上,郎木寺既是一座寺院的名字,也是一座小鎮的名字。更讓人疑惑的是,這裡根本沒有純粹叫做郎木寺的寺廟,因為這座小鎮原本的名稱是“達倉郎木”,藏語的意思為“虎穴”,而郎木意為“仙女”或“吉祥天母”,兩者的意思可以說大相徑庭。

原來“詩意棲居”的郎木寺並不是一個寺院,而是一個小鎮

紅軍長征途徑四川若爾蓋時,總政委陳昌浩在給朱德和張國燾的電報中首次提到郎木寺,在此過程的電報中,共提及三次郎木寺。自此以後,郎木寺一名被錄入中國行政區劃中,郎木寺之名沿用至今。

原來“詩意棲居”的郎木寺並不是一個寺院,而是一個小鎮

郎木寺鎮有三座寺廟,分別為達倉郎木賽赤寺、達倉郎木格爾底寺、郎木寺清真寺。郎木寺令人津津樂道的是,這座小鎮居然同屬於甘肅、四川兩省管轄,並且都叫郎木寺,達倉郎木賽赤寺屬於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管轄,達倉郎木格爾底寺屬於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管轄,這兩座寺廟只隔著一條狹窄的白龍江。

原來“詩意棲居”的郎木寺並不是一個寺院,而是一個小鎮

聽當地居民說,晴朗的日子裡,郎木寺的天空中總會掛著大朵大朵的雲彩,那幅景象好似《西遊記》中的仙界一般,遺憾的是,這次郎木寺之行恰逢陰雨之後,沒能親眼目睹村民口中雲霧繚繞的夢幻景象。

原來“詩意棲居”的郎木寺並不是一個寺院,而是一個小鎮

生活在郎木寺的人,內心居住著一位天神,這位天神代表著最原始的信仰,也代表著郎木寺人對百般流轉的歲月最炙熱的守候。

原來“詩意棲居”的郎木寺並不是一個寺院,而是一個小鎮

餘音繞樑的郎木寺,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生存環境,隨著海拔的逐漸攀升,氣壓強度降低,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接受著高原氣候的臨幸,但人們依舊保有一顆純淨的心靈,緋紅的臉頰是對大自然有力的抗爭。

原來“詩意棲居”的郎木寺並不是一個寺院,而是一個小鎮

郎木寺建築的顯著特點就是仰月狀的塔頂,穿行於寺廟的樓宇之間,隨處可見金光閃閃的火焰珠寶,大氣偉岸的龍頭翹角,濃郁的佛教氣息撲面而來。

原來“詩意棲居”的郎木寺並不是一個寺院,而是一個小鎮

有人說,郎木寺,是對寧靜最後的堅守。一尊尊莊嚴肅穆的神像,一張張華麗精美的唐卡,正如《我不是藥神》主題曲《只要平凡》輕聲呢喃的那般,沒有神的光環,你我生而平凡,在心碎中認清遺憾。生命漫長而短暫,為了儘可能降低遺憾的無奈,人們用盡所有方式,物化那些重要的記憶。

原來“詩意棲居”的郎木寺並不是一個寺院,而是一個小鎮

金碧輝煌的郎木寺中有著形形色色的裝飾物,天氣晴朗的時候,整個廟宇都散發著金色的光芒,莊嚴肅穆之感愈發濃烈。

原來“詩意棲居”的郎木寺並不是一個寺院,而是一個小鎮

郎木寺寺廟內部是不允許拍攝的,一來是對文物的保護,二來也是尊重神靈的體現。不過,廟外的雕像彩繪等還是可以拍攝的,如此精美巧妙的神像如果不用相機永遠定格下來,日後一定會留有遺憾。

原來“詩意棲居”的郎木寺並不是一個寺院,而是一個小鎮

儀式感是每個宗教最基本的要求,郎木寺也不例外。每逢特殊的日子,不論是遠道而來的藏民,還是一心修行的喇嘛,都會在這裡虔誠的打坐、誦經,行雲流水的過程是肅穆的莊嚴的結合。

原來“詩意棲居”的郎木寺並不是一個寺院,而是一個小鎮

栩栩如生的雕像不得不令人感嘆,古人是用怎樣的智慧創造出這精美形象的作品,每一處細節,每一個眼神,每一種形態,都是真實人物的再現。

原來“詩意棲居”的郎木寺並不是一個寺院,而是一個小鎮

在中國人的觀念中,龍不僅是權利威嚴的象徵,也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化身,所以在中國的佛教寺廟中經常能看到龍像雕塑。郎木寺的龍像雕塑尤其多,並且在製作工藝方面更加細膩傳神。

原來“詩意棲居”的郎木寺並不是一個寺院,而是一個小鎮

郎木寺被人們親切地比喻為“東方小瑞士”,這要得益於上世紀二十年代一位美國傳教士,他在這裡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歸國後便將這裡秀美的風光和風土人情著書發表,隨即這座小鎮就引起眾多海外人士的關注,許多人不惜遠渡重洋只為來這裡尋找一捧心靈淨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