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身在職場的我們會如此焦慮?

焦慮這個命題,從它出現在公眾眼前時就已經無數次被討論過了。它涉獵的範圍不可謂之不廣,比如作為家長會焦慮,作為子女也焦慮;有工作了焦慮,找不到工作還是焦慮。似乎焦慮已成了現代人的通病。

而與此同時,焦慮的原因也多種多樣,令人眼花繚亂。這裡就來討論一下,為什麼身在職場的我們會如此焦慮?

為什麼身在職場的我們會如此焦慮?

首先,是社會價值觀的導向

網絡時代,人們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瞭解到外界的各種信息。比如你在微博,馬雲也在微博,數不清的明星和大佬們都和你身處一個社交平臺上。你可以輕鬆跨階級圍觀有錢人的生活,時不時還可以評論兩句,似乎真的觸摸到了什麼。然而,回到現實,你仍舊是你,北上廣的房子仍然是看一眼都覺得貴的天價,而看病難看病貴仍然像是永遠也無法解決的社會問題。

於是你開始焦慮,越來越多像你一樣的普通人也開始焦慮。再添些其他因素,整個社會都變的焦慮起來。人們越來越在乎錢多錢少的問題,社會價值觀也越來越功利化。別說沒錢了,錢少似乎都成了一種恥辱。

而身處其中的職場人,自然受到社會價值觀的影響,工作就在這裡,工資看著也絕不像要漲上去的樣子,怎麼能不焦慮?

其次,與工作有關

這是毫無疑問的。對職場人來說,工作壓力大,工作任務繁重,拼命加班累成狗也不見得就能找到晉升的途徑。明明累得只想回家睡覺,卻時不時還得陪領導出去應酬。沒有人願意透支身體的痛苦方式來換取錢財,可是沒辦法,沒有它你就無法生存。

太多的職場人竭盡心力來拓展並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絞盡腦汁加班到深夜只為把手頭的工作任務保質保量完成,壓力大到讓人喘不過氣來的時候也只能選擇咬牙堅持。這樣的狀況下,怎麼能不焦慮。不抑鬱就是好的了。

為什麼身在職場的我們會如此焦慮?

再次,與自身有關

對職場人來說,很多時候滿足現狀意味著不思進取。於是身為職場人在完成工作之餘,還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和價值。比如空閒時間報個班,日常有空多看幾本工作相關的書籍等等。

然而很多時候,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比如繁重的工作任務幾乎佔據掉了所有的空閒時間,如果還想有所謂的提升,連必要的休息時間都不能得到保證。一開始還能儘量堅持,時間一長,人往往變得力不從心。於是開始洩氣,過段時間乾脆選擇放棄。可是拼命工作,工資卻是死的,絲毫不見漲。作為職場人,忍不住開始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而這樣的日子重複久了,又怎麼能不焦慮呢?

最後,是來自家庭的壓力

大多數職場人背後都會有一個家庭,這是社會常態。於是,買房、買車,扶養照顧老人、子女教育等又不斷在生活中給職場人帶來壓力,各種瑣事讓人頭昏腦脹。壓力一大,焦慮自然就如影隨形了。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讓職場人努力前進的,不再是前方閃閃發光的理想,而是背後現實的萬丈深淵,怎麼能不焦慮。但無論如何,焦慮總是會有的,關鍵還在於你怎麼來克服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