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大傳統名菜 北京最有名最經典的十道菜


相傳國宴上的烏魚蛋湯是鄧小平至愛的一道國宴湯菜,被譽為釣魚臺臺湯。這道宮廷菜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清朝康熙五十四年的《日照縣誌》中記載:“烏賊魚口中有蛋,屬海中八珍之一”,可見當時的烏魚蛋就已是貢品級別的海珍,產于山東日照。

在所有譚家菜的頭菜中,清湯燕窩和黃燜魚翅這兩道菜為珍寶中的明珠,其原因除了譚家菜在高檔乾貨食材的處理上有自己的獨門秘籍之外,也和他們的湯脫不開關係。“廚師的湯,唱戲的腔”,這句名言裡說的就是譚家菜的高湯和譚鑫培老先生的唱腔。譚家菜的黃湯是千百年來獨一份的珍饈,這入湯的雞一定要用自己覓食的走地雞,只有皮緊、皮薄、皮下有黃油的走地雞才能煨得出鮮美異常的譚家湯。

京醬肉絲是一道特色京菜,選用豬瘦肉為主料,輔以甜麵醬、蔥、姜及其它調料,用北方特有烹調技法“六爆”之一的“醬爆”烹製而成。相傳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北京紫禁城東北方約4裡地的一個大雜院裡,有一個原籍東北的陳老漢,和孫子相依為命,靠做豆腐維生。


抓炒魚片,是北京仿膳飯莊廚師按照清宮御膳房的抓炒技法而烹製出的一道名菜。關於“抓炒魚片”還有一段故事。據說,有一次慈禧太后用膳時,在面前的許多道菜裡,獨獨挑中一盤金黃油亮的炒魚片,覺份外好吃。她把御膳廚王玉山叫到跟前,問他叫什麼菜,王急中生智,回答曰“抓炒魚片”。從此“抓炒魚片”一菜便成為御膳必備之菜。

選料精細的黃燜魚翅是譚家一等代表菜,居各魚翅菜之首,也是北京名菜之一。據說中國名畫家張大千常差人乘飛機到北京買剛出鍋的某道譚家菜帶回南京享用,這故事裡的某道菜指的就是譚家的黃燜魚翅。在譚家菜十多種手法的魚翅烹飪中,用色澤金黃、湯味醇厚、香氣撲鼻的濃湯做出來的黃燜魚翅力壓群雄,是此中的翹楚。

“富貴雞”又叫“叫化雞”,原是江浙的名菜,後來聞名於京菜。相傳它的由來,還與乾隆皇帝出巡江南有關。相傳微服出巡的乾隆皇帝,不小心與隨扈人員走失,弄得灰頭土臉流落於江蘇常熟,有一位叫化子看他可憐,就把剛烤好的“叫化雞”分給他吃,飢腸轆轆的乾隆皇帝吃到這肥嫩酥爛的雞肉,真覺是人間美味,就急忙問其名,叫化子看著像流浪漢的乾隆皇帝,但他的眼神卻充滿了富貴權勢,於是就答:“富貴雞”。


“水晶肘子”是北京的著名菜餚之一,經過歷代廚師的精心研製,逐步形成了具有獨特風味的傳統名菜。豬肘營養很豐富味甘、鹹,性平;有和血脈、潤肌膚、填腎精、健腰腳的作用,含較多的蛋白質,特別是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質,是使皮膚豐滿、潤澤,強體的食療佳品。

北京烤肉也是北京著名的特色菜餚之一,由於在天子腳下,北京烤肉的做工尤為精良。首先要將肉剔除肉筋等,放在冷庫或冰櫃內冷凍後將肉切成薄片;

北京烤鴨是具有世界聲譽的北京著名菜式,起源於中國南北朝時期,《食珍錄》中已記有炙鴨,在當時是宮廷食品。用料為優質肉食鴨北京鴨,果木炭火烤制,色澤紅潤,肉質肥而不膩,外脆裡嫩。北京烤鴨分為兩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鴨店也即是兩派的代表。它以色澤紅豔,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美味”。


涮羊肉,又稱“羊肉火鍋”,始於元代,興起於清代,原是北方少數民族的吃法,遼代墓壁畫中就有眾人圍火鍋吃涮羊肉的畫面。早在18世紀,康熙、乾隆二帝所舉辦的幾次規模宏大的“千叟宴”,內中就有羊肉火鍋。後流傳至市肆,由清真館經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