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昆明小升初:第一次課堂體驗和第二次課堂體驗的區別

近年來,關注中小學教育的家長頻繁接觸到一些新的名詞,比如說“公費生”、“委培生”、“定向生”、“搖號”、“面談”、“面試”、“課堂體驗”等等。而在2018年昆明民辦招生錄取工作中,家長又遇到了新的名詞——第二次課堂體驗。雖說2018年小升初已經告一段落,但是,對於2019屆即將面臨小升初的家長來說,對於“第二次小升初課堂體驗”的概念還是不太瞭解。那麼,新名詞“第二次課堂體驗”指的是什麼呢?與 “課堂體驗”有什麼區別?

隨機走訪了一些家長,他們對於“第二次課堂體驗”的理解是:小升初課堂體驗沒過,可能差著幾分,平時四、五、六年級的期末考試成績又特別優秀,學校不願意“一考定終身”,所以願意給這些學生機會,重新再參加課堂體驗,如果成績達標了,就可以被補錄了。

對此,家家樂學校負責小升初志願填報指導的老師表示,上述關於“第二次課堂體驗”的理解有失偏頗。

第二次課堂體驗的主要目的是給沒通過課堂體驗的孩子一次補錄的機會,這個理解沒錯,但是,補錄的學校不是原先統一填報的限報民辦學校。

第一次課堂體驗,就是大家通常講的限報民辦初中統一的課堂體驗(也有部分家長稱之為小升初擇校考試,其實跟考試有很大的區別),而“第二次課堂體驗”,是非限報的民辦初中提出來的,是在限報民辦初中招生錄取工作結束後,非限報的民辦初中各自安排的“課堂體驗”。這時的課堂體驗,題型難易程度、出題模式、評分標準……各有千秋,完全不同於市教育局統一規定的《2018年昆明市民辦初中課堂體驗》卷。有些非限報民辦初中,為了吸引家長報考本校,把自己學校的“第二次課堂體驗”錄取分數與常規的限報重點中學課堂體驗錄取分數擺在一起,顯得兩所學校錄取標準相差無幾的假象。

因此,簡單來說,昆明小升初只有一次嚴格意義上的課堂體驗。如果小升初搖號沒搖上,課堂體驗沒有被錄取,家長和孩子對民辦中學痴心不改,可以選擇非限報的民辦初中,參加這些學校自己組織的新生選拔,也就是所謂的“第二次課堂體驗”。

以上內容,就是第一次課堂體驗和第二次課堂體驗的區別,2019年面臨小升初的你,分清楚了嗎?

本文標題:《解讀昆明小升初:第一次課堂體驗和第二次課堂體驗的區別》

本文首發平臺:人民號(人民日報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