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語文命題重點提升科學閱讀素養

2018高考語文命題重點提升科學閱讀素養

作者 蘇玉傑博士

2018年的全國高考語文命題,除了傳統文化考察(論述類文本閱讀)、英雄人物考察(文學類文本閱讀)外,還有兩篇文章是傾向於科學素養的考察,如實用類文本閱讀,約四分之三的材料聚焦於潘建偉和墨子號上,再如語言應用的17-19題更是借鑑北京高考題,集中到一篇閱讀材料上,這不光增強了語言應用功能,更擴大了閱讀量,從這篇閱讀材料是“大洋一號”也是科學類素材,我們不難得出:高考語文命題重在提升考生科學素養。

2018高考語文命題重點提升科學閱讀素養

蘇玉傑博士

高考語文命題為何重點提升考生科學素養?中國教科院研究員蘇玉傑博士對此這樣解釋:語文的命題若是隻傾向於語言、文學和文化的考察,會把語文教學引導到絕路上去,語文更應該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從高考命題上加以這方面的傾向性引導,有助於中小學語文學科教育的改革。長期以來,語文教學是失敗的,尤其是長期以來“真語文”教育思想嚴重的影響,讓語文教學和考試都失去了思想性、人文性,更削弱了科學性和文化性,這兩年的高考語文命題改革,為扭轉這一教學現象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尤其是今年的高考命題,或會讓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教育有深入的革命性改變。

蘇玉傑博士結合著個人調研和教學實踐,深入剖析語文的應用性學科性質,他說:作為一名高中生,讀不懂《人民日報》上的評論員文章,讀不懂“科學家的故事”這類的文章,讀不懂“紅色故事”,那如何繼續深造,又何談未來擔當呢?蘇博士還說,四維學習法,就主要是以《人民日報》為素材進行語文素養全方位的探究。在寫作環節,蘇教授舉一篇自己特別喜歡的習作《到世界去——由魚缸理論想到的》為例進行闡述,該文主旨是“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實際上是一篇展示中學生科學素養的真性情表達,文章也體現了對民族科學和民族文化的自信,更有一種高中生的擔當。

2018高考語文命題重點提升科學閱讀素養

蘇玉傑博士

蘇玉傑博士還談到:“不追科學家只追明星”、“不追求社會價值只追求物質利益”、“不崇尚個人奮鬥只知道個人享受”的價值觀也將會隨著教育的深化改革,得以扭轉和改變。高考命題在此方面還應大有作為,這一“指揮棒”的功能發揮也是一種高考“正能量”。在前不久的一期《朗讀者》上,潘建偉院士朗讀的愛因斯坦的“我的世界觀”視頻就被蘇教授很好地發揮在了自己的教學實踐調研中,聽過蘇玉傑博士的課的高中學生是有深刻感觸的。最後蘇玉傑博士總結說:語文教育如若不能通過閱讀和寫作提升科學素養、文化素養和擔當意識,語文教育還有什麼意義?!所以,應為高考語文命題者的改革精神點贊!

【蘇玉傑博士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教育科學轉化與應用中心培訓專家;國家教材委員會調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後;語文中高考命題研究專家。從事超常教育的課題研究和問題教育課題及科研項目開發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