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產值或達3萬億 再生資源回收補短疾行

2020年產值或達3萬億 再生資源回收補短疾行

日前,國家商務部發布《中國再生資源"再生資源新聞專題")回收行業發展報告(2018)?》指出,隨著國家政策加碼,社會資本關注度提高,新型回收模式湧現,我國再生資源行業呈現出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趨勢。

促進再生資源回收,合理利用再生資源,既能環節原生能源的供應壓力,又能減輕環境汙染,從而形成綠色低碳的循環經濟模式,從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進程。這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重視再生資源回收的根本原因所在。

2016年12月21日,工信部、商務部、科技部聯合發佈《關於加快推進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在2020年建立再生資源產業體系,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達到3.5億噸。

2017年5月,發改委等14部委聯合發佈《循環發展引領行動》提出,到2020年主要廢棄物循環利用率達到54.6%左右,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達到3萬億元,75%的國家級園區和50%的省級園區開展循環化改造等。

作為政策扶持性產業,再生資源行業從無人問津搖身一變成為“香餑餑”。截至目前,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的數量在9~10萬家,從業人員約1100~1200萬人。而且在“互聯網+”的推動下,行業重組浪潮此起彼伏,強化了行業集中度,格林美、啟迪桑德等企業縱深發展步伐提速。

不過據中國環保在線觀察分析,在產業規模日益壯大、產業集群度提高的情況下,我國再生資源產業仍舊面臨著不少短板,繼續填補。譬如在近10萬家再生資源回收企業中,小微企業佔據較大比重,行業集中度總體偏低。

業內專家分析指出,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普遍存在賬期長、壓貨的情況,而小微企業規模小、知名度低、抗風險能力低下、融資信貸能力弱、現金流不穩定,引進新設備研發新技術更是天方夜譚。

而且由於市場的調節作用有限,我國大多數企業並未形成一定規模的回收量,且回收利用率偏低。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再生資源回收率不高於60%,與發達國家80%~90%相比仍舊存在不小的差距。

總體來看,當前我國再生資源回收產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四點:行業集中度低,技術水平也有待提高;再生資源價格普遍下降,行業呈現區域性低迷;行業同質化嚴重,不甚規範;監管執法不到位,劣企驅逐良企。

對此中國環保在線認為,在當前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基本情況下,採用行政、經濟等手段加以引導,驅動企業轉型升級,培育龍頭企業崛起是亟需解決的難題。具體來看,需要健全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形成行業發展長效促進機制;加強執法監管,創造公平的市場經營環境。

此外,樹立嶄新資源觀,把再生資源作為重要的資源來看,以及抓緊完善現行稅收優惠政策,完善行業標準,促進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等,都是促進再生資源回收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不可或缺的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