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雪山拍攝構圖解析

大家好,我是風光攝影師少衛,上一期中我給大家分享了我在海螺溝拍攝的作品和我的行程,這次給大家帶來的仍然是川西,但是內容上不一樣了,這次想跟大家聊聊如何拍出自己喜歡的構圖。

我覺得,並不一定需要模仿別人的圖片找機位找靈感。一般我在去一個地方之前,也會看相關這個地方的一些圖片,看的並不是機位,而是環境。從別人拍攝的場景中找出自己想要拍攝的視角,這是一般我在決定下一段行程後做的第一件事,規劃路線也很重要,但是跟我們方向不一樣,我們先不提。其次,就是勘景,俗稱踩機位,根據自己腦海中想構建的最終作品去觀察該機位是否能達到我們成片的效果,例如天氣原因,光線條件,視角構圖等。

高原雪山拍攝構圖解析

當然,很多時候我們不會在一個地方停留太久,就沒有機會去等待我們需要的拍攝條件了,怎麼辦?這個需要大家提升對點線面的敏感度,以趣味或者有深度的構圖去彌補我們外在因素的缺失。舉個例子,我在單純遊玩路線的時候,由於時間短不能停留,就會優先比較關注看到的景物的結構,大量的對角線、之字形、三角形以及引導線構圖來為圖片加分。

高原雪山拍攝構圖解析

以上兩張圖片就是最常見的對角線構圖,讓天空和山體形成一個側面的夾角,看上去很簡單的山體局部,會和天空形成對比,產生視覺上的反差。

高原雪山拍攝構圖解析

高原雪山拍攝構圖解析

以上兩張圖片就是我們提到的之字形構圖,在畫面中山脊綿延形成翻折,這種構圖也是最穩定的構圖方式之一。

高原雪山拍攝構圖解析

高原雪山拍攝構圖解析

這是我們之前提到的三角形構圖,可以看到畫面中又各種各樣的三角形構成,第一幅中的兩邊的山體以及中間的峽谷,第二幅中山頂和前景山體,這些都是畫面中的三角形,他們會使原本不穩定的構圖趨於穩定。

高原雪山拍攝構圖解析

高原雪山拍攝構圖解析

這就是我們最後提到的引導線構圖,畫面中的主體會是一種具現化的線條,以圖片舉例就是公路,當我們第一眼看到這些圖片的時候,視覺焦點就會停留在主體以及主體的延伸上面,對觀者有一定的視覺引導作用,這就是引導線構圖。

高原雪山拍攝構圖解析

那麼,其實很多時候某一張圖片都並非只是單純的擁有一種構圖法構成的,他們互相之間也可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比如這張圖片,裡面就可以看到多種構圖方式。不要去侷限的尋找某一種構圖,而是要訓練自己在看到某個畫面的時候,第一時間把它剖析成點線面的構成關係,這樣非常有助於我們對於趣味構圖的捕捉。

高原雪山拍攝構圖解析

當有時候我找不到那些明確的點線面結構的時候,我教大家一個方法,那就是拉近再拉近,試圖去拍攝局部或者小品,有時候反而可以發現很有意思的地方。這也是我在出行的時候除了必要的廣變(例如EF 11-24mm f/4L USM)鏡頭之外,還會帶一隻長焦(例如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的原因。

高原雪山拍攝構圖解析

當然構圖方法也遠遠不止這些,比如還有三分構圖法,以及三分構圖法衍生而來的鏡子構圖法,興趣點構圖法等等不勝凡舉,我們在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