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南京拍些什麼,才不俗套?

去南京拍些什麼,才不俗套?

當我推開宅門的那一刻,就如同一併穿越至明清時期。這裡是金陵城——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相比南京,我更愛“金陵”這個名字,整座城市都被古色古香的韻味籠罩著。它更像是一名深沉而古樸的老者,經歷過人間地獄般的噩夢,卻也在這座城的骨髓裡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

去南京拍些什麼,才不俗套?

去南京拍些什麼,才不俗套?

一排排的老房子,舊而不破,像極了北京四合院。老門東和大部分古鎮一樣,古色古香中夾雜著濃濃的商業氣息。雖然建築群的風格比較古樸,但由於是新建,並沒有被歲月侵蝕的痕跡。拍攝風光或建築未必首選的就是廣角鏡頭,長焦鏡頭在拍攝古鎮時非常好用。可以把視角收窄,也可拉近近景和遠景的空間距離,造成一種強大的壓縮感,帶來乾淨的畫面。

去南京拍些什麼,才不俗套?

江南貢院是拍攝水面倒影的最佳取景地。拍攝倒影最多的就是利用水面,將岸上景物與平靜的水面同時納入鏡頭,形成景物和倒影清晰、完整的對稱影像,這種對稱式構圖最能體現大自然的靜謐。水面倒影通常比景物本身的光線要暗,如果想讓倒影更為突出清楚,可以使用漸變灰濾鏡(GND)來平衡光差,特別是在晚上拍攝有燈光的倒影時這個技巧更為重要哦。

去南京拍些什麼,才不俗套?

去南京拍些什麼,才不俗套?

有時候地上一灘不起眼的積水,也可使原本的平凡無奇的畫面充滿想像空間與魅力。首先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才可以用另一個視角看世界。即使如果不是到處都有那麼美麗的建築讓我們拍,那我們可以用相同的技巧去呈現貼近你我生活的景象,在乏味的視覺環境中尋找新鮮感。

去南京拍些什麼,才不俗套?

去南京拍些什麼,才不俗套?

座座古色古香的磚瓦房,門口都張燈結綵各式各樣的燈籠。穿梭在每一條小巷中,就像是古裝劇中的元宵燈會。一片繁華盛景,令人流連忘返。但是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作為5A級景區的熱門景點常年人山人海。所以,白天適合用長焦拍攝細節和壓縮空間抓取人物,而到了晚上就適合拿出廣角和三腳架,不僅可以拍攝唯美的江南夜景,也可以虛化雜亂的背景人群。

夫子廟科舉博物館對面的一排紅燈籠吸引了我的眼球,架起了三腳架拍了一張慢門,成功虛無了流動的人群。在科舉博物館的底層有一個頗有氛圍的藏書館,藍色的LED顯示屏上滾動著一些科技知識。長曝之後只剩坐著的兩位老人。動態的LED屏長曝疊加後也像一條絢麗的銀河。

去南京拍些什麼,才不俗套?

原本是計劃去紫金山頂俯瞰城市夜景,可是去了才發現,夜景也還是有的,只是能出片的機位都被樹枝擋住了。即使拿著70-200的長焦,轉了一圈也沒找到一個可以拍的角度。而山頂上是天文臺,天文臺附近為了避免光汙染是沒有路燈的,所以整個山頂就是黑乎乎一片。之後才想到利用三腳架拍攝長曝,嘗試了一下沒想到效果還不錯。為什麼會拍出粉色天空?

現場實際看到的天空是有點紅紅的,山下的城市燈光透出了黃色。經過長爆之後,紅黃的交融就呈現了淡淡的粉色。由於現場是無任何光源,所以我將相機高感調高至3200。5D4在像素大幅增長的情況下,暗部彩色噪點控制的很好。

去南京拍些什麼,才不俗套?

去南京拍些什麼,才不俗套?

作為旋梯控的我當然也不能放過南京的。在河海大學一座非常有歷史的圖書館裡,至今還有不多見的旋轉樓梯,聽說這裡的旋梯是因為電影《致青春》在此取景之後而出名。一般拍攝旋轉樓梯大家都會首選一隻廣角鏡頭,確實利用廣角鏡頭可以收納進完整的樓梯全景,並且邊緣的拉伸效果可以讓畫面更有張力。但是利用中長焦鏡頭,一樣也可以捕捉樓梯的細節美。比如第一張是用16-35廣角鏡頭從上往下拍,而第二張則使用70-200中長焦從下往上拍,能在雜亂的環境中凸顯主體,這樣看像不像一隻蝸牛?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承載著六朝的興衰。作為六朝古都的南京不愧為帝王們爭相建國立成的地方,有時旅行不需要明確的目的,逛南京彷彿像逛古董鋪子,到處留下時代的痕跡。其實,我們不經意的決定就是一場旅行。風景從來不是我們設計好的,有時,我們所到之處本身就是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