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8年尋訪超百座惠陽客家圍屋 編書收錄圍屋故事

羅東8年尋訪超百座惠陽客家圍屋 編書收錄圍屋故事

羅東編寫的《惠陽客家圍屋》。

羅東是江西人,定居惠陽後,愛上了當地的各種圍屋,今年5月還出了一本書——《惠陽客家圍屋》。該書收錄了他踏訪的60座惠陽圍屋故事,系統地展示了散佈在惠陽民間的圍屋情況,記錄了圍屋背後的家族史、村史、客家遷徙史。他說,編寫《惠陽客家圍屋》是出於興趣愛好,旨在為保護和傳承客家文化貢獻綿薄之力。

羅東今年53歲,8年前定居惠陽,此前曾在深圳工作、英國留學,愛好文史旅遊,平時以研究惠州的紅色文化、客家文化、華僑文化為主。

羅東說,在老家江西贛南地區也有很多圍屋,家鄉話稱作“土圍子”,所以在惠陽看到圍屋感到特別親切。說起惠陽客家圍屋,他滔滔不絕:惠陽客家圍屋的樣式主要是方形和半圓形,圍屋通常背靠山坡而建,前面則有半圓形的池塘,既體現風水中陰陽學說,更有防火、禦敵、蓄水之用。“古人的智慧,不得不佩服。”他對惠陽的客家圍屋產生了興趣,想通過一些書瞭解更多有關惠陽客家圍屋的故事,但他苦苦尋覓蒐集到的資料並不多。後來他轉念一想,既然還沒有太多的文史資料系統地記錄惠陽客家圍屋,乾脆自己做個記錄人,於是他開闢了公眾號記錄惠陽客家圍屋的故事。

計劃繼續出系列叢書

“我去過的惠陽客家圍屋已不少於100座。”羅東說,每一座圍屋都有不一樣的故事,自己每次探訪也有新的發現。

《惠陽客家圍屋》一書中,關於平潭的圍屋介紹僅有一篇文章《新圍舉人樓圍屋》。舉人樓圍屋在平潭鎮新圍村樓角,他千方百計找到村裡90多歲的老人陳計明,但老人說的是學佬話,兩人語言溝通不暢。後來,羅東請來了平潭鎮紅光村人幫忙做翻譯,這才從老人口中瞭解到很多關於舉人樓的傳奇故事。

在沙田探訪圍屋時,不小心被螞蟻咬傷,被村裡的大黃狗追著跑……羅東克服各種困難,踏訪為人知或不為人知的老屋。他感慨地說,他在英國讀書期間,考察過多個英國古城堡,每一處城堡都是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有效利用,成為當地旅遊目的地。其實,客家圍屋與英國城堡有異曲同工之處,古為防禦和居住,今應保護和利用。

如今,羅東尋訪客家圍屋的步履沒有停歇,他還在邊尋訪邊記錄。他計劃接下來繼續出系列叢書,為惠陽客家圍屋留一點史料。

彙報全媒體記者:李芳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