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最悽美的梁祝愛情:石評梅和高君宇,生不同牀死同葬

民國最悽美的梁祝愛情:石評梅和高君宇,生不同床死同葬

君宇,我無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淚流到你墳頭,直到我不能來看你的時候。【石評梅給高君宇寫的碑文】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愛情是美好的,人也是有貪戀的,要是可以,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和自己傾心的人在塵世中朝朝暮暮相伴到終老。

可是宿命不可違,愛情也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情,在我們顧慮重重,糾結鬱悶中,也許我們還是會和傾心的人擦肩而過。

錯過一時,錯過一生。

在你轉身的剎那,也許就註定了抱憾終身。

石評梅,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她的文章充滿"冷月、孤墳、落花"等淒涼的詞彙,寫盡感情的心酸,而她自己的愛情更是一曲悲歌

她反抗封建禮教,可自己又是人言可畏面前的弱者,她遲遲不敢面對高君宇的熾熱戀情,卻在高君宇撒手人寰後悔之晚矣,痛不欲生。

無數個日夜,她撫碑而泣,眼淚一滴滴流盡墳頭,最終疾病纏身,抑鬱而亡。

在愛情是一個奢侈品的年代,我們一起來看看石評梅和高君宇這段民國最悽美的故事吧

他們的愛情穿越生死,生不同床死同葬。

民國最悽美的梁祝愛情:石評梅和高君宇,生不同床死同葬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石評梅出生於有著1600年曆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山西陽泉市小河村。

她原名叫石汝璧,乳名心珠(高君宇後來親暱地叫她小珠),因為喜愛梅花的美麗堅貞,寫文章後她給自己取名石評梅。

她的家庭很好,有錢有文化,她的父親石銘是清末的舉人,有著滿腹的才學,母親雖是續絃,可也出生於書香門第,知書達理。

她自幼聰慧可人,父母也極其重視對她的教育。從她三歲開始,父親就教她讀書,認字。即使後來上了小學,晚上還是會教她《四書》《五經》等古典書籍。

在這樣強大的家庭私塾教育背景下,讓石評梅的古文基礎很好,她寫的文章用典、引用詩詞都靈活自如,深得大家喜愛。

不出意外,她躍身文壇後,一步步成了和蕭紅,呂碧城,張愛玲齊名的民國四大才女。

不過對這位才華橫溢的才女,大家更關注的是她和高君宇的悽美愛情故事。

我們跟著時光倒溯,從他們的初遇開始吧……

那是1919年,石評梅太原女子師範學校畢業後,在父親的支持下孤身進京,進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求學。

在她踏入京城的那瞬間,她和高君宇的戀情就拉開了宿命的序幕。

民國最悽美的梁祝愛情:石評梅和高君宇,生不同床死同葬

此時,渴望光明,有著反抗思想的石評梅在勤奮學習的同時,經常給宣傳新思潮的刊物寫文章。

這和1916年進京求學,並已加入共產黨的同鄉高君宇在思想上是高度一致的。

1920年,石評梅和高君宇在山西的老鄉會上第一次相遇了。

石評梅見到了高君宇,這位自己父親多次提及的出色的學生在會場上發表著演講。

那慷慨激昂的聲音,那剛毅執著的表情都如閃電般吸引著這位才女。

高君宇對冰雪聰明的石評梅也早已耳聞,這場同鄉會上,清麗典雅的才女石評梅談吐不俗,大風得體,令他傾慕不已。

兩個進步青年相見恨晚,互相傾心,可是橫亙在他們之間的千山萬水在相遇前就奠定了這場愛情的悲劇結局。

石評梅剛剛經歷過一場失敗的初戀,她深深愛慕過的學長吳念秋是有婦之夫,她愛了,累了,也怕了。

對一個人失望其實沒關係,可是對愛情失望就真的很悲劇。

高君宇在老家也有一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妻子,他們沒有感情,可是要掙脫這場包辦婚姻的束縛還是需要極大的勇氣。

民國最悽美的梁祝愛情:石評梅和高君宇,生不同床死同葬

我是有兩個世界的,一個世界一切是屬於你的,我是連靈魂都永禁的俘虜,為了你死,亦可以為了你生。【高君宇表白石評梅】

同鄉會後,他們經常通信,還常常相約散步於林木蔥蘢,花草繁盛的中國四大名亭之一:北京陶然亭。

他們說著理想,談著抱負,當然還有他們這段纏綿悱惻的感情,可是不管高君宇如何熾烈地表白,石評梅都還是選擇婉轉地拒絕。

初戀的失敗讓她對感情心生恐懼,她更是畏懼世俗流言,不想去傷害高君宇遠的妻子。

亂世裡,他們也是聚少離多。

“滿山秋色關不住,一片紅葉寄相思。”

那一年,漫山的紅葉似火,在西山養病的高君宇按捺不住相思之情,給石評梅寫信,訴說著自己的深情。

“枯萎的花籃不敢承受這鮮紅的葉兒。”

不出意外,石評梅找藉口婉轉地拒絕了。

可是感情是藏不住的,一旦萌芽,即使沒有土壤,在荒蕪的石壁上也會生長,枝繁葉茂,開出花來。

1924年,已加入共產黨的高君宇被北洋軍閥通緝,他在逃亡期間,冒險回到老家,與妻子李寒心辦了離婚手續,結束了這樁早已死亡的婚姻。

他把離婚的事情第一時間寫信告訴了石評梅,渴望得到愛情的回聲。

“我們可以做以事業度過這一生的同志。”

石評梅再一次拒絕了,說早已抱定獨身的素志。

“我是有兩個世界的,一個世界一切是屬於你的,我是連靈魂都永禁的俘虜,為了你死,亦可以為了你生;在另一個世界裡,我是不屬於你,更不屬於我自己,我只是歷史使命的走卒。”

收到回信的高君宇萬分悽愴,可是他沒有放棄,再一次表白了對石評梅矢志不渝的感情和對革命事業的堅貞不屈。

民國最悽美的梁祝愛情:石評梅和高君宇,生不同床死同葬

願你承受了它。或許你不忍,再令它如紅葉一樣的命運吧。我尊重你的意願,只希望用象牙戒指的潔白堅固,紀念我們的冰雪友情吧……【高君宇送石評梅象牙戒指】

1924年,在石評梅的生日到來之際,高君宇買了一對象牙戒指,自己戴了一枚,給石評梅寄去了一枚。

這對象徵著他們純潔愛情的象牙戒指,一直被兩人戴在手上,最後跟隨他們進了棺木,埋進了地下。

石評梅的好友廬隱還寫了小說《象牙戒指》來紀念這場悽美的愛情。

很多時候,我們拒絕,我們可以肆無忌憚也不是不愛,而是總覺得時光漫長,愛自己的人永遠不會離開。

石評梅在同鄉會上遇見高君宇就小鹿亂撞,後來也深深戀著高君宇,可是她顧慮重重,還是無數次拒絕了他的表白。

“珠,放心。我原諒你,至死我也能瞭解你,我不原諒時我不會這樣纏綿地愛你了……”

1925年3月4日,因為急性盲腸炎住院的高君宇,在病床上握著石評梅的雙手,再一次深情地訴說著自己深情。

可是這段感情還是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第二天,手術失敗的高君宇帶著遺憾永遠地離開了塵世,年僅29歲。

民國最悽美的梁祝愛情:石評梅和高君宇,生不同床死同葬

生前未能相依共處, 願死後得並葬荒丘! 【石評梅的遺囑】

石評梅無數次拒絕,她想著這個人會永遠在,可是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一場疾病帶走了心力俱悴的高君宇。

高君宇走了,石評梅的世界也徹底崩塌了。

“碧海青天無限路,更知何日重逢君。”

她數次暈厥,送的輓聯上寫著何日重逢君,可是他們生前是永遠都不會重逢了。

石評梅把自己的照片放進棺木,把高君宇葬在了他們經常漫步的陶然亭畔,那裡有著他們美好的回憶。

墓碑兩側是她親筆題寫的文字,一側寫著:

我是寶劍, 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我願死如彗星之迅忽。

墓碑的另一側寫著:

君宇,我無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淚流到你墳頭,直到我不能來看你的時候。

很多時候,先離開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帶走了一個人的心。

高君宇走後,石評梅堅持為真理髮聲,去抗拒這個黑暗的世道,這是他們共同的使命。

可是屬於她的更多是悔恨和內疚,她恨自己的懦弱,做了愛情的逃兵。

她戴著象牙戒指,每週都去高君宇的墓前,流著淚訴說著自己的深情和懺悔。

松柏森森,天空寂靜無聲,這個深愛著她的人再也不會出現了……

生前未能相依共處,願死後得並葬荒丘!

三年後,悲痛中的石評梅在疾病中留下了合葬的遺囑,香消玉損,也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年僅27歲。

民國最悽美的梁祝愛情:石評梅和高君宇,生不同床死同葬

對比她和高君宇的生死之戀,曾經擁有過於淺薄,梁祝化蝶過於虛無,不讀她肝腸寸斷的血淚之文,不會懂得愛情的力量。[摘自好友編寫的《石評梅文集》]

石評梅走後,人們發現她枕頭下的日記本里是高君宇的照片和當年送她的紅葉。

她的好友廬隱、陸晶清等人把她葬在了高君宇的墓邊,棺木裡放著高君宇的照片,她的墓碑上用篆書刻著四個大字“春風青冢”。

他們兩墓並排,兩碑並列,這對劍膽琴心的苦命鴛鴦在死後終於永遠地在一起了。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我相信,在另一個世界裡,他們一定活成了梁祝中那對形影相隨,比翼雙飛的胡蝶。

時間的車輪不會停息,很多的故事都會在歲月的長河中消散,可是陶然亭畔的那兩座墓碑,還是會深深地刺痛我們。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要是你也遇見了傾心的人,請別掩藏真情,

執子之手,在塵世中傾情相愛吧,

世事無常,別給自己留下太多的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