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嘆:平定七國的周亞夫,因「地下造反」最終絕食吐血而亡

眾所周知,韓信在用兵在中國史上少有匹敵者,漢朝的天下基本上是他打下來的。對劉邦說不上忠心耿耿,但他也在關鍵的時候屢救劉邦,這是事實。儘管說韓信謀反之事疑點頗多,但還是謀反的罪名殺之,並誅滅三族。

如果說韓信自身有些託大,功高蓋主之嫌,而被君主劉邦所猜疑,尚且說的過去。而就在韓信剛剛死後不久,一個叫周亞夫的孩子出生了,這個周亞夫可不簡單,他可是侍奉了文,景兩代君主的帥才猛將,他平定七國,鞏固西漢政權的肱股之臣。

可嘆:平定七國的周亞夫,因“地下造反”最終絕食吐血而亡​​​


說起來這個周亞夫也是將門虎子,其父是大將周勃,不知道是周勃老了還是怎的,作為平叛韓信的參與者,對於韓信之所以落得悲慘結局,其中因由應該心知肚明,難道沒和周亞夫提起?即便不敢深談,起碼也要提醒次子周亞夫,為官之道。可是咱們這位主人公周亞夫,卻最終還是不會做官,結局竟然是絕食吐血身亡,讓人惋惜不已……

關於周亞夫,後人和史料記載,評論極高,“周亞夫嚴猛哮吼之用,可謂國之大將軍。”等等,突出事蹟:一是駐軍細柳,體現了周亞夫嚴於治軍,為保衛國都長安免遭匈奴鐵騎的踐踏而做出了貢獻。二是指揮平定七國之亂,這可是真刀真槍砍出來的戰績。而平定七國,是周亞夫需要濃妝豔抹的一筆。

公元前154年,吳楚等七國叛亂。周亞夫代行太尉,領兵向東進擊吳、楚。周亞夫對景帝劉啟提出用梁國拖住吳兵,自己率兵斷絕他們的糧道的建議,獲得同意。

可嘆:平定七國的周亞夫,因“地下造反”最終絕食吐血而亡


周亞夫調集軍隊在滎陽會合,這時吳國軍隊攻打梁國,梁國告急,請求援助。周亞夫卻領兵向東北急行至昌邑,深溝高壘進行防禦。梁國每日都派使者請求援助,周亞夫卻堅守營壘不去救助。

可嘆:平定七國的周亞夫,因“地下造反”最終絕食吐血而亡

梁國向景帝上書,景帝派使臣命令太尉救援梁國。周亞夫卻不執行,堅壁不出,而派弓高侯韓頹當等人率領輕騎兵斷絕吳、楚後方的糧道。吳兵乏糧,飢餓難當,多次挑戰,周亞夫終不出擊。夜晚,周亞夫軍中突然驚亂,互相攻擾,甚至鬧到了太尉周亞夫的營帳之下,周亞夫始終高臥不起,過了一會兒,就恢復安定了。後來吳軍揚言要奔襲周亞夫軍營的東南,而周亞夫卻派人戒備西北。不久吳兵果然以其精銳攻打亞夫營西北,不能打下。吳兵受飢忍餓,戰鬥力極弱,便引軍撤退。

可嘆:平定七國的周亞夫,因“地下造反”最終絕食吐血而亡

周亞夫於是派精兵追擊,大破吳軍。吳王劉濞丟掉他的大部隊和幾千名精兵逃跑了,躲在江南的丹徒。漢兵乘勝追擊,俘虜了他們,吳軍全部投降。懸賞黃金千兩捉拿吳王。一個多月以後,東越人斬下了吳王的頭前來報功請賞。

這次平定吳、楚之亂,歷時三個月,可謂神速。這時將帥們才領略到了太尉周亞夫的計劃謀略得當。

可嘆:平定七國的周亞夫,因“地下造反”最終絕食吐血而亡

而為此得罪了梁國,加之後來又因為封侯之事得罪了太后,廢太子之事得罪了皇上,你說這周亞夫還能有好嗎?就這個不得勢時候,他的孝順兒子又買了皇家殉葬品的,還被告發。這下機會來了,廷尉責問亞夫為何造反,周亞夫說:“我所買的兵器都是殉葬品,怎麼可以說造反呢?”審問的官吏說:“你即使不在地上造反,也要到地下造反哩!”

可嘆:平定七國的周亞夫,因“地下造反”最終絕食吐血而亡

可憐周亞夫進了廷尉的監獄後,絕食五天,吐血而死。就這樣,這位鞏固西漢王朝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功臣,最終和當年的韓信一樣,都因所謂的謀反罪,而難逃厄運。

或因才略領風騷,許負一言未細描。

待把從頭著眼看,浮生已過奈何橋!

歷史是人民寫成的,可惜在更多的時候,歷史是統治者寫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