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電飯鍋」,很多年輕人不認識,在農村還在用


古代人是怎麼用來煮飯的呢?除了熬稀飯直接用鍋煮之外,便是用這種叫甑子的東西。近日,小編在貴州農村的集市上,終於看到了有人在賣這種東西。在城市裡,好多年輕人都不認識了。

這個叫甑子的東西,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甑蓋、甑身、甑底。甑身圓柱形,用竹片在外纏繞固定密實,避免在蒸飯的時候漏氣。

甑底是可透氣的竹片做成,蒸飯的時候還得鋪上一層薄紗,這樣能讓水蒸氣透過空隙,將米飯蒸熟,甑底要放在甑子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地方,絕對不能放甑身底部,否則蒸飯就變成了熬稀飯了。

甑蓋用木頭做成,在蒸飯的時候蓋到甑身上即可。不過聽說有些地方也用的竹子做成。用甑子做飯,先是將生米在甑子裡蒸個半熟,倒出來,用蒸飯的水齊平泡一陣,再繼續在甑子裡蒸一會兒就熟了。

賣甑子的人說,這都是他自己一手做的,一週能做3-4個,價格從50至60元不等。上午趕集已經賣了3個。他還說,儘管現在電飯鍋已經很普及,但農村的很多老人都喜歡用甑子蒸飯,覺得這種飯鬆軟適宜,口感好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