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公共環境景觀綠化設計研究

綠化設計是公共環境設計中一個重要的要素,然而植物在景觀設計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它能夠作為主景,引人注目,也能夠作為背景,甘居人後。然而許多設計者卻僅僅將植物的設計作為裝飾品,作為彌補設計缺陷的元素,或者將綠化設計理解為簡單的種花種草。但是,在很多環境設計師的眼中,植物不僅僅是簡單的林木、花草,而是生態、藝術和文化的聯合體,是環境設計的基礎與核心。本文將初步探討綠化設計在景觀設計中的植物配置。

一、環境景觀綠化設計的現狀

乾貨:公共環境景觀綠化設計研究

在景觀設計中有很多園林綠化規劃設計與施工都是同一單位或個人,為了能使設計的方案容易被接受採納,而在植物配置中不顧科學,一味地迎合領導的意圖或者只為推銷利潤高的樹種,盲目地追求經濟的效益和迎合領導的意圖。

或是完全成為領導者思想的執行者,換一位領導換一種設計方案,有的設計最初看起來確有可取之處,但是在實施的時候碰到了困難,或出現問題自己也難以解釋清楚,最後或者要改變設計方案或者就是半途而廢。

這是不顧客觀實際,盲目求新、盲目求景點豐富、盲目求經濟效益,而不考慮單位或甲方的承受能力,也不論植物配置是否真正合理、是否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

二、環境景觀綠化設計中常見的問題

乾貨:公共環境景觀綠化設計研究

縱觀目前綠化設計存在諸多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在有些設計中,沒有很好的使用鄉土植物,盲目地從外國或外地引進植物,雖然在景觀能夠取得較好效果,但新引入的植物往往不適應環境變化,表現出生長不良、對病蟲害抗性較弱等性狀。

第二,片面種植單一植物的現象,因植物搭配不當而破壞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第三,結構沒有層次化,沒有注意到植物層間的混配與結合,不能很好的形成植物的高低的錯落與疏密。

第四,植物搭配的不合理,佈局不夠得當、優美,沒有科學的利用植物間的相互關係。

在綠化設計中要儘量使用鄉土植物,這類植物往往具有較強的適應性、養護成本相對較低等諸多優點。也可以適當的引入外來的或者新的植物品種,豐富當地的植物景觀。在堅持物種鄉土化原則下,還要需要做到植物品種的多樣化,儘可能多選用一些物種,同時要兼顧各種植物的類型,不盲目跟風。

植物的結構復層化與品類多樣化是密切相關的,在選擇植物時除了要多品種、多類型以外,還要注意植物層間的混合配置的結合,形成高低錯落、疏密有致的復層的植物群落。

在品類多樣化和結構復層化的基礎上,在設計中還要爭取做到植物搭配是否合理化,既要佈局得當、景觀優美,又要科學的利用植物間的相互關係,配置成有利於植物生長的生物鏈結構。

三、環境景觀綠化設計中植物配置的原則

乾貨:公共環境景觀綠化設計研究

公共環境植物景觀設計是藝術與科學的綜合,是在掌握植物的美學、生態學及其功能用途的基礎上,對景觀和植物配置的整體把控,在綠化設計中植物的配置應注意掌握以下四個原則。

① 自然的原則

在植物的選擇方面,儘量以自然生長狀態為主,在配置中要以自然植物群落構成為依據,模仿自然群落組合方式和配置形式,合理選擇配置植物,避免單一物種、整齊劃一的配置形式。

② 生態的原則

在植物材料的選擇、樹種的搭配等方面必須最大限度的以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生態質量為出發點,也應該儘量多的選擇和使用鄉土樹種,創造出穩定的植物群落;以生態理論為基礎,充分掌握植物的生物學、生態學特性的基礎上,合理的佈局,科學的搭配,使各種植物和諧共存,植物群落穩定發展,從而發揮其最大的生態效應。

乾貨:公共環境景觀綠化設計研究

③ 文化的原則

在植物配置中堅持文化原則,把能反映某種人文內涵、象徵某種精神品格的植物科學合理的進行搭配,使城市公共環境充滿人文內涵的高品質發展,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文景觀。

④ 美學的原則

植物景觀不是植物的簡單組合,也不是對自然簡單的模仿,而是在審美的基礎上進行藝術的創作,是園林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在植物景觀配置中,植物的形態、色彩、質地及比例應遵循統一、調和、均衡、韻律四大藝術的表現手法,既要突出植物的個體美,同時又要注重植物的群體美,從而獲得整體與局部的協調統一。

結語:在綠化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各種植物的矛盾和優勢,並加以合理地搭配,使其達到最理想效果,以便創造更良好的景觀藝術。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摘自論文網,由旅髮網編輯整理,僅為傳達更多信息之目的。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旅髮網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旅髮網官方網站!有驚喜紅包派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