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聚焦高質量發展,加快跨越時代拐點|中經智庫

“最江蘇”導讀

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這一定位,江蘇堅持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明確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城鄉建設、文化建設、生態環境、人民生活“六個高質量”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務,為江蘇實現高質量發展謀劃佈局。

2017年,江蘇實現區域生產總值達8.59萬億,十三個地市中有三個入列“萬億級城市”。雄厚的發展實力背後,江蘇正面臨土地開發強度高,區域發展不平衡,居民收入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不匹配等問題,如何加快跨越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化的時代拐點,成為江蘇亟待破解的難題。

“拐點的到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是發展的規律使然。”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說。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這一定位,江蘇堅持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明確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城鄉建設、文化建設、生態環境、人民生活“六個高質量”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務,為江蘇實現高質量發展謀劃佈局。

集智創新,點燃發展新引擎

高質量發展需要創新引擎帶動。

江蘇是科教資源大省,今年初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江蘇有54個項目獲獎,總數居全國省份第一,高校專利授權數全國領先。但科技對江蘇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還不夠高,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依舊存在,創造新產業、引領未來發展的科技儲備尚有不足,產業總體仍處於全球價值鏈中低端。

“江蘇創新驅動發展,總的命題就是如何提升江蘇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地位。如何把江蘇豐富的科教資源激活起來、把實驗室沉澱的科技成果轉化出來、把世界高端創新要素集聚過來,這是我們要重點做的三件事。”婁勤儉說。

江蘇:聚焦高質量發展,加快跨越時代拐點|中經智庫

蘇州市創新產業發展引導基金總規模500億元,首期規模120億元,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以國家新興產業政策為導向,採取“母基金+子基金”的運作模式,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醫療健康、先進設備製造與物聯網、消費升級與文化。

近年來江蘇先後制定實施“創新40條”、“人才26條”等政策,從集聚創新要素,暢通創新成果轉化,優化創新環境等方面加快推進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

江蘇各地市正在積極作為。蘇州市近年來瞄準納米科技、生物醫藥等新興領域持續強化創新要素集聚。設立創新產業發展引導基金,發放“科貸通”貸款70億元,成立蘇州知識產權法庭,江蘇國際知識產權運營交易中心等,落實知識產權強市戰略,先後吸引高層次人才2.25萬人、高技能人才2.2萬人。

2017年,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所蘇州研究院、哈佛大學韋茨創新中心等一批國內外頂尖的研發機構相繼落戶蘇州,蘇州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53萬億元,發明專利授權量1.16萬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5%,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連續9年居全省第一。蘇州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幹細胞實驗平臺、中國移動研發中心等重大創新載體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小核酸醫藥、人工智能等一批未來產業已處於爆發式增長的零界點。

目前,包括無錫物聯網,常州石墨烯,南京智能製造等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江蘇各地市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今年,江蘇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將制定實施重點產業集群培育促進計劃,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等一批萬億級產業集群,目標在5年後,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46%和35%,主要創新指標達到創新型國家中等以上水平。

生態倒逼,探索發展新路徑

同許多地區一樣,江蘇曾走過依託資源消耗的粗放型增長階段,這在促進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汙染、生態退化等問題。

如何在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中尋找平衡點,實現新舊動能有序轉換,成為江蘇實踐高質量發展的重點課題。

近年來,江蘇大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嚴守生態紅線,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去年,江蘇實施“263”專項行動,進一步降低煤炭消費總量和落後化工產能,提升環境治理水平。一系列環保措施出臺,為江蘇經濟發展騰籠換鳥提供了契機。

江蘇:聚焦高質量發展,加快跨越時代拐點|中經智庫

今年6月,國家能源局和生態環境部聯合發文,批准全國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技改試點項目84個,江蘇華美電廠和徐礦電廠均成功獲批,標誌著徐礦集團電力產業實施“一體兩翼”戰略,在開源創效中取得的又一豐碩成果。

常州市近年來著重瞄準冶金行業轉型升級,關停轉並各類冶金企業共計200餘家,化解過剩鋼鐵產能50萬噸。常州東方潤安集團曾一度裝備落後,產品單一,環保設施缺乏。2010年至2017年,企業連續投入28億元,完成燒秸、轉爐優鋼、電爐特鋼等一批技改項目,使220萬噸普鋼產能全部轉化為優質碳素結構鋼和特種鋼,實現了“質變量不變”,成功佔領全球電梯導軌40%的市場。

徐州市注重探索去產能後的跨界續能。徐礦集團將主動壓減產能與拓寬產業結構相結合,通過在關閉礦井土地上進行棚戶區改造、主題公園建設等,使原來生態遭到破壞的採煤基地成為功能性休閒度假園。同時依託多年累積的人才、技術、設備等優質資源,打造鋰電池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製造、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產業鏈。目前,徐礦集團營業收入中煤炭營收佔比以降至兩成。

“落後產能是一個相對概念,我們要去的產能,很多在國內不算落後,但還是要主動去、堅決去,目的是把江蘇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婁勤儉說。

近年來,江蘇累計淘汰鋼鐵產能2061萬噸,超過墨西哥全國的鋼產量;淘汰煤炭產能1000多萬噸,去掉了全省產能的40%。在大力度去產能基礎上,江蘇經濟總量五年連跨3個萬億級臺階,江蘇實踐高質量發展更有底氣。

深化改革,釋放發展新引力

江蘇提出的“六個高質量”發展,是一個系統性工程,要求江蘇各級政府加快職能轉變,進一步釋放改革動力,營造發展要素引力場。

近年來,江蘇深化“放管服”改革,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軸,先後制定實施459項重要改革舉措,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累計取消、下放、調整887項行政審批事項,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江蘇:聚焦高質量發展,加快跨越時代拐點|中經智庫

淮安市運用集成技術、雲存儲技術、電子簽章技術和施工圖在線審查等技術,開發建成便民、高效、陽光的“淮安市建設項目數字化聯合圖審系統”。目前該系統是全國最先進的數字化聯合圖審系統,真正實現了建設工程施工圖審查“全球網上報,全程不見面”的革命性變革。

淮安市在全國首創在線數字化聯合圖審,在遵循現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使各審圖機構“串聯式”審查變為“並聯式”審查,由“接力跑”變為“齊步跑”。同時,淮安應用雲計算技術,聯合相關部門建成“建設項目數字化聯合審圖系統”,實現施工圖網上聯合審查、異地辦理、遠程互動、信息共享,極大降低了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江蘇也積極為企業減負。去年江蘇國稅部門全年辦理各項稅收優惠超過5700億元。為出口企業辦理出口退(免)稅超過2300億元,同比增長24.87%,出口退(免)稅總規模位列全國第二。

良好的營商環境,成為江蘇吸引發展要素彙集的重要引力點。2012至2017年,江蘇累計實際使用外資1353.8億美元,居全國首位,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中阿(阿聯酋)產能合作示範園、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建設紮實推進。中韓(鹽城)產業園、崑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獲國務院批准設立。去年,江蘇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4萬億大關,同比增長19.1%。(中經社分析師朱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