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萬多名河長信息公開 打造全民治水江蘇樣本

6万多名河长信息公开 打造全民治水江苏样本

蜿蜒流淌的秦淮河、水清岸綠的太湖、一步一景的鳳城河……水鄉江蘇向人們展示著流動的美。江蘇的水美,得益於治水有方。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江蘇在治水方面成效明顯。尤其是2007年,江蘇在全國首創“河長制”,經過10多年的探索實踐,江蘇不僅改善了水生態環境,更為全國治水提供了江蘇樣本。

華麗轉身

一條條“母親河”靚起來

水鄉江蘇,老百姓家門口的水,多得不勝枚舉。

南京的內外秦淮河和秦淮新河、蘇州的大運河和陽澄湖、泰州的運鹽河和鳳城河……河道很多,而且以歷史悠久著稱。據水利部門統計,江蘇水網分佈稠密,水域面積佔全省面積的16.9%。但隨著城市的發展,一些水環境問題也隨之凸顯。比如:水質惡化、侵佔岸線、河湖萎縮、圈圩養殖等。經過多年對黑臭河道堅持不懈的整治,一條條“母親河”逐漸變得清亮。

6万多名河长信息公开 打造全民治水江苏样本

蜿蜒流淌的南京秦淮河

今年4月,南京的內秦淮河煥然一新,河面上的漂浮物、岸邊的垃圾不見了,如今,水質清亮,“十里秦淮水上游”的盛景讓每個人心曠神怡。

泰州的“母親河”鳳城河,近年來已打造為以古現代水利工程、重要歷史文化遺存和古典園林群為特色的城市河湖型水利風景區。

2016年起,連雲港斥巨資治理總長約59公里的“母親河”,工期30個月,未來不但能提高防洪排澇能力,還將極大改善水生態環境。

治水有方

“河長制”讓治水成效顯著

從2007年首創“河長制”,到2011年在全國試點水利現代化建設,再到2017年全面建立“河長制”……江蘇在治水方面,不斷改革、創新、前行。尤其是“河長制”,讓江蘇治水成效顯著。

2007年,太湖藍藻暴發引發無錫供水危機,為解決這一問題,無錫市首創“河長制”,由各級黨政負責人出任河長,統籌負責轄區內河流的水環境治理。“河長制”實施一年,無錫79條河流考核斷面達標率從53.2%提高到71.1%。

2008年6月,江蘇在太湖全流域探索實行河長制。經過10年的探索實踐,太湖水質由劣V類提升到IV類,東太湖水質總體達到II類,水生態系統逐步好轉。2016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全面推進河長制工作決策部署。2017年,江蘇宣佈在全國率先全面建立“河長制”工作體系。

目前,江蘇“河長制”組織體系全面構建。全省落實五級河長64426人,覆蓋15.86萬個河湖水庫和小微水體,實現了全省水體全覆蓋。如今,江蘇的大小河流旁,都豎著一塊塊“河長制”公示牌。

不過,治水、發展水文化是一項長期工作。江蘇省水利廳正以河長制、湖長製為統領,堅持長期、全面實施生態河湖行動計劃。同時,也呼籲全民參與治水,發現水問題,及時向河長反映。

水韻江蘇

到2020年消除

設區市黑臭河

如今,長江與大運河形成江蘇水系的“經緯線”。萬里長江自西向東貫穿江蘇,江蘇段也稱揚子江。揚子江沿線共有8個設區市,由西向東,分別是南京、鎮江、揚州、常州、無錫、泰州、蘇州、南通,形成了長江名城旅遊帶。

針對各地不同水資源稟賦、水生態特點、水文化底蘊和水景觀特色,目前,全省已累計建成178個“水美鄉鎮”和1437個“水美村莊”。

6万多名河长信息公开 打造全民治水江苏样本

揚州三灣溼地公園位於古運河文化帶

據江蘇省旅遊局工作人員介紹,2016年,江蘇以絲綢之路精品之旅、揚子江名城之旅、大運河文化之旅和東黃海生態之旅四個經典系列線路為重點,同時將新景區和休閒度假、商務會獎、養生等內容充實到基礎線路中,構建成豐富多樣的“水韻江蘇”產品體系,並進行立體化、全方位的推介營銷。今後,江蘇省旅遊局還將在境外增加布點,推廣“水韻江蘇”。

為更好展現流動的美,江蘇一直在努力。正在推進的江蘇省生態河湖行動計劃(2017—2020年),以堅持“生態優先、河長主導、因河施策、改革創新”為基本原則。預計到2020年,江蘇實現恢復水域面積100平方公里,基本消除設區市及太湖流域縣(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主要河湖生態評價優良率達到70%。到2030年左右,江蘇實現重點水功能區水質全面達標,河湖生態全面修復,防洪除澇全面達標,供水安全全面保障。屆時,“水韻江蘇”將別有一番清亮、靈動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