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蘭山模式引關注 17地市環保人臨沂學「治水」

9月28日至29日,全省水環境管理工作會議暨水環境質量達標滯後地區工作調度會在臨沂市蘭山區召開。來自省環保廳以及全省17地市的環保人,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共計100餘人參加了會議。

蘭山區面積8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7萬,流動人口80萬。轄區共有河流72條,其中流域面積超過50平方公里的10條,沂河、祊河、涑河、柳青河等穿城而過。

今年5月25日,在黑臭水體源頭治理經驗交流會——“柳青河治理”觀摩會上,由中國工程院彭永臻院士、侯立安院士、北京工業大學教授李軍等13人組成的專家組,高度評價了山東金鑼集團淨水系統技術的綜合優勢、肯定了金鑼源頭治理柳青河黑臭水體模式。專家組一致認為,運用金鑼淨水系統在保證治理效果的前提下,大大節省了截汙納管投資和汙泥處置費用,幾乎不產生汙泥,縮短了工程建設週期,降低了施工難度,摸索出了黑臭水體治理“柳青河”樣本的“蘭山模式”。

今年1至8月份,臨沂市10個國控、3個省控斷面考核指標均值達標率為100%。蘭山區按照“以河為軸、沿岸開發”的理念,著力打好“分佈點穴、互聯通絡、全域強體”水汙染防治組合拳,形成院士專家團隊認定的柳青河樣板、蘭山模式,全區水域環境持續改善。

◎現場觀摩

水質“蝶變”看得見摸得著

9月28日下午,與會人員依次參觀了青龍河淨水廠、柳青河黑臭水體治理現場、萬畝荷塘、沙汀社區汙水分散治理現場以及柳青河流域水環境檢測平臺,大家切身感受到、體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水環境改善。

临沂兰山模式引关注 17地市环保人临沂学“治水”

匯聚而來的汙水通過青龍河淨水廠變成源頭活水注入青龍河下游。

1 青龍河淨水廠: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青龍河淨水廠是中心城區黑臭水體治理工程重要組成部分,位於青龍河上游,採用PPP模式,總投資1.97億元,佔地約21畝,設計處理規模3萬噸/日,輻射青龍河源頭附近9平方公里區域,服務人口7萬人,於2017年8月10日投入正式運營。

該廠採用“地下全埋式”,分兩層,深18.5米,地上為街心綠地公園,既實現了“處理、活水、景觀”的環境效益,又為市民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採訪中,一位淨水廠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雙嶺路以南、濱河路以西、蒙山大道以東、涑河北路以北的生活汙水全部彙集於此,處理後的汙水變成中水後再補充到青龍河當中,為該河流的下游源源不斷地注入源頭活水。

临沂兰山模式引关注 17地市环保人临沂学“治水”

柳青河南昌路段黑臭水治理現場,與會人員正在觀察進水和出水的顯著變化。

2 柳青河南昌路段黑臭水治理:從臭水溝到灑水車指定用水點

柳青河南昌路段建有岳家塢社區、古城社區、臨沂一中等社區、學校,涉及人口萬餘人,產生的生活汙水通過排水渠流入柳青河,造成河水發黑發臭。

由於城市建設後期汙水管網建設、改造及管理的複雜性,近期內接入汙水處理廠難度大、成本高。為消除該段河道黑臭現象,2017年9月,蘭山區政府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第三方公司設計建設了日處理汙水500-800噸的柳青河南昌路段汙水處理工程,出水COD<30mg/L、氨氮<1mg/L,年可削減COD22噸、氨氮5.7噸,應急解決了此處汙水直排和河水黑臭問題。

此外,該工程同時實現了就近利用中水灑水、城市綠化的作用,日可供50餘輛次灑水車用水,成為市環衛集團指定取水點。

临沂兰山模式引关注 17地市环保人临沂学“治水”

經過沙汀社區汙水處理工程處理後的汙水,還能看出它原本的樣子嗎?

3 萬畝荷塘人工溼地水質淨化工程:廢水循環利用打造的旅遊好去處

萬畝荷塘人工溼地水質淨化工程是“十二五”期間臨沂市代表山東省迎淮檢查的重點項目之一,由金鑼集團投資30億元,流轉半程等2個鄉鎮、12個村的1萬餘畝土地投資興建,主要目的是進一步淨化金鑼集團屠宰過程中產生的富含氮磷等營養物質的汙水處理廠尾水。

該工程建成投用,不僅起到利用水生植物消納尾水營養物質的作用,而且還達到節約水資源、保護和美化水環境的效果。八九月份,蓮葉接天,荷花映日,每天有數千遊人前來觀賞和休閒。更重要的是,萬畝荷塘水中有機質豐富,植物長得快,魚蝦水鳥眾多,荷葉雞、荷葉茶、蓮子、龍蝦等農副產品的銷售也帶來了不錯的經濟效益,年可實現綜合效益6億餘元。

萬畝荷塘集汙水治理、中水利用、節能減排、生態恢復、旅遊觀光、就業增收為一體,建成至今運行良好,經濟收入和生態效益可觀,是一項優質的環保示範工程。

4 沙汀社區汙水處理工程 當年的重汙染如今能養魚灌溉

沙汀社區是蘭山區半程鎮典型的農村社區,長期固定居住人口5000餘人,日產生活汙水200-500噸,是我市汙水管網未覆蓋比較有代表性的區域之一。前期汙水經汙水收集池簡單預處理後匯入汪塘再排入龍王河,最終匯入柳青河,是柳青河上游一處重要的汙染源。

為解決該社區汙水問題,蘭山區在該社區東側建設了日處理能力300噸的小型汙水處理設施,從源頭處理沙汀社區生活汙水,處理後的汙水COD降至30mg/L以下,氨氮降至1mg/L以下,實現了農村社區汙水就地收集、就地快速處理,有效彌補了大型汙水處理廠覆蓋面不全的問題。處理後的尾水用於灌溉、養魚等,既解決了社區周邊汙水橫流問題,又改善了社區周圍環境。下一步,將利用中水管網將該處中水接入附近社區和學校,用於綠化、澆灌、衝廁和道路灑水,最大限度實現中水就地回用。

5 蘭山區水環境安全防控智慧平臺 131臺水質監控2人即可搞定

結合河長制和水汙染防治工作,蘭山區政府投資300萬元建立了水環境安全防控智慧平臺,在河流橋樑、匯水支流、重點村居等38個節點全部安裝視頻監控,實時傳送現場畫面,確保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處理。同時,招聘專職工作人員成立河道巡查隊伍,對視頻監控未覆蓋區域開展地毯式巡查,形成了24小時全天候平臺監控與現場無縫隙巡查相結合的全防全控網絡體系。

水環境安全防控智慧平臺還可對全區內安裝的一體化、分散式汙水處理設備遠程操控,實時掌握設備運行情況,省時省力,大大提高了智能管控水平。

現在,全區131臺設備僅需2人便可實現實時維護、檢修。目前,正在探討與天網工程實現互聯互通、共享共用,全方位、高效率、智能化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確保全區水環境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