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日零時活動結束,超113萬人次爲口碑民辦學校點讚 且聽民辦學校「掌舵者之聲」

溫州都市報全媒體發起的“為溫州口碑民辦學校點贊”活動,已於今日凌晨零時結束。“掌上溫州”這一“點贊帖”,總瀏覽量超149萬人次,總點贊量超113萬人次。點贊活動雖已落幕,但社會各界更加熱切關注溫州民辦學校發展,為促進我市民間辦學實現跨越式騰飛獻出“金點子”,也許才剛剛啟幕!溫州民辦學校到底有哪些短板和危機?溫州民辦學校如何升級進位健康發展?

7月9日,本報刊出民辦學校教師心裡話,匿名的傾訴打動人心。今天,作為溫州民辦教育的主力軍、民辦學校的掌舵者,他們也要發聲:對於民辦教育的短板,他們有著清醒的認識;溫州的民辦教育該走向何方,他們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建議。

這些校長都是對溫州教育事業有著一腔熱情的民辦教育工作者。他們或許有著自己的利益訴求,但正是他們勇敢發聲,使得溫州民辦教育沒有“孤芳自賞”,也沒有成為“皇帝的新裝”。

有問題,先提出來,再想辦法解決,這是基本處事邏輯。正如一位民辦校長所說的,雖然言辭有些激烈,但他是以憂患意識看溫州民辦教育的短板,是希望引起主管部門的重視,讓溫州民辦教育能夠發展得更健康更理性更優質。

截至今日零时活动结束,超113万人次为口碑民办学校点赞 且听民办学校“掌舵者之声”

文成縣振中學校校長王振中:

溫州民辦教育當下群雄紛爭

挑戰多於機遇危機先於生機

溫州民辦教育起步早、覆蓋面廣、特色鮮明、創新舉措多,是溫州教育的金名片、全省乃至全國民辦教育的試點示範樣本,整個社會對於民辦教育的認可度逐漸提高,這是值得我們引以為傲的,也更需要我們倍加珍惜呵護。

當下的溫州民辦教育,疑似處在群雄紛爭、魚龍混雜的階段,挑戰多於機遇、危機先於生機。除受國內外經濟社會大環境影響之外,還跟“放管”無序和少數民辦學校無底線惡意競爭不無關聯。

首先說“放管”無序。近年來,一些政策規定要麼於法無依、於實無據,要麼空頭支票無法落地,更糟糕的是政策互不銜接甚至相互掐架,嚴重失信於民,受到社會廣泛質疑和詬病。

試舉幾例:

1、短短兩三年時間,僅市區就新增上規模民辦中小學13所,增長數量超過原來的100%,這種未經嚴謹科學論證、人為色彩濃厚的隨意擴張,無疑加劇了現在各民辦學校之間搶奪師資生源等資源的無序和混亂,導致各公民辦學校意見頗大。應該說在教育總體佈局規劃的把控,公民辦教育協同發展以及新民辦學校興辦的頻率和速度上是粗放甚至任性的。

2、市編辦、人社、財政等聯合發文規定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改為在編辦登記為事業法人、核定事業報備額度、享受事業單位五險一金標準,可是轉登兩年多過去了,報備額度卻無影無蹤,以後誰還敢相信政策文件呢?

3、個別無良民辦學校多年來無視法律法規和教育常識,在招生收費、教學管理等方面隨心所欲,有關方面卻聽之任之甚至默許縱容,極大破壞了本來就脆弱的民辦教育生態。

其次,少數民辦學校不誠信不自律惡意競爭,導致辦學成本高企、管理失範、生存艱難、社會聲譽下滑。

比如,某新辦市直屬民辦中學以超高薪酬等虛誇許諾,肆意搶挖兄弟學校合同期未滿的骨幹教師,引發諸多民辦學校教師非正常流失;如個別學校採用不正當手段編造虛假升學數據和辦學業績,欺上瞞下,忽悠社會輿論,矇騙學生及家長,以賺取聲名和私利;極少數民辦學校明顯違反國家課程標準,任性刪減體藝課程,嚴重傷害學生身心健康,等等。諸如此類無底線無良知的互黑互撕互害行為,任其瘋長下去,溫州民辦教育將自毀前程,還哪有示範品牌之美好形象展現在國人面前?

因此我認為,發展民辦教育要循序漸進,需綜合考慮地區的教育需求與容量、公辦和民辦如何協調發展等。政策出臺要慎重,不能隨意更改,既然出臺就要想辦法兌現。地方政府對民辦教育,放什麼管什麼,怎麼放怎麼管,應該在國家法律法規框架下出臺具體政策措施,鼓勵並規範各民辦學校創新和可持續發展。其次,對明顯違規、嚴重喪失辦學底線的害群之馬,堅決驅逐出溫州民辦教育領域。

民辦學校本身要做到依法辦學,必須遵守教學的規律和常識,要有良心有道德有誠信和契約精神,要切實保障學生身體、心理素養的全面和諧成長。

我講不足,是以憂患意識看溫州民辦教育的短板,是希望引起主管部門的重視,讓溫州民辦教育能夠發展得更健康更理性更優質,為老百姓提供更充分、選擇餘地更寬闊的特色品牌教育資源,促進溫州教育的升級進位。

辦教育是育人的良心事業,不是經商,教育之道不是經商之道,更非害人之道。所有做民辦教育者,務必心懷愛心善意,務必恪守良知,務必堅守教育常識,務必敬畏為人處事底線,為溫州民辦教育做實事做善行,為溫暖之州貢獻智慧和力量!

截至今日零时活动结束,超113万人次为口碑民办学校点赞 且听民办学校“掌舵者之声”

溫州新星學校校長 蒼南縣新星實驗學校董事長 蒼南縣星海學校董事長 葉方敏:

溫州民辦教育目前多小散

需要集團化更加規範發展

近年來,民辦教育成績突出,整體發展勢頭不錯,社會反響較佳,政府對民辦學校發展也比較重視,不過也存在政策支持不到位、辦學規範程度不夠、學校之間發展不均衡等問題。

我在民辦學校工作已經22年。對於我來說,在民辦學校很鍛鍊人。因為公辦的校長,更多的時候只是在被動執行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策,而民辦學校,你要面對錯綜複雜的競爭,還會碰到各種各樣複雜的事情和人際關係需要去協調和處理。因此,這22年,也是對我個人能力的提升和成長。

作為民辦學校校長,我感覺民辦學校辦學的自主權會大一些,條條框框相對少一點,這個是比較有利於教學的,比如在國家政策規定的框架下,可以自行開發校本課程。不適應學校發展的教師,可以進行人員變動,公辦學校這方面比較難做。

優勝劣汰師資機制的另一面,是民辦學校的老師不像有編制的老師這麼穩定,流動性大。此外,各個民辦學校還存在惡性競爭,像有些剛辦的學校不擇手段搶老師等。

溫州民辦教育目前處於多、小、散的境況。其次,師資是制約今後民辦學校發展的一個因素。我們自己培養的老師,會去考編制,會被公辦學校招走。民辦學校的老師更多的是“輸出”,而受政策限制公辦教師“輸入”將越來越難,尤其像一些小地方或者鄉村學校,更難吸引老師。另外一個就是土地政策的支持不到位,也成為民辦教育發展的桎梏。

在這樣的情況下,民辦教育需要集團化,按區域分成幾個大的集團,使其發展更加規範化。多、小、散的話,內部就容易產生許多問題。集團化之後,大家可以坐下來好好商討解決之策。此外,主管部門出臺政策要慎重,多考慮究竟是扶持還是制約,有利的政策出臺後也要兌現。

截至今日零时活动结束,超113万人次为口碑民办学校点赞 且听民办学校“掌舵者之声”

溫州中通國際學校中學部校長 王友生:

不能以做生意心態辦教育

單純逐利,這就太浮躁了

儘管溫州民辦學校近兩年的體量在增加,但民辦教育整體教育環境有待改善,諸多教育現象有待規範。比如說部分學校招生過早無序搶奪生源,民辦學校合同期內教師無序流動等突出問題都給學校和家長帶來焦慮。

這些困擾教育發展的焦點問題,期待教育行政部門及時合理規範、有序引導。事實上,現在的溫州民辦教育並沒有強大到哪裡去,無論從教育資源的配置、優秀師資的引進、教育理念的落實,都存在諸多困難,是需要教育主管部門著力扶持的。有關部門可以通過召開一些能讓參與者暢所欲言、能講真話的會議,聽聽民辦學校辦學者和管理者的真實心聲,這樣才知道民辦學校發展的困難在哪裡。主管部門和辦學者,都是希望溫州的民辦教育越來越好,但是如果不能聽到各個層面相關的真實聲音,相關決策可能有失偏頗,民辦學校發展的真正困難就不能有效解決。

就民辦學校本身而言,首先,其發展也具有一般學校發展的共性,不能急功近利,不要急於求成,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判斷優質民辦學校的關鍵更要看學校練的內功,特別是學校能否提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適合的教育環境,而不是靠某一兩方面吸引眼球的亮點而達成的。這是要靠學校內部的精細管理和營造優秀學風及良好校風來獲得社會認可的。

其次,現在溫州民辦學校的優勢在於它能夠為部分優秀學生提供優質教育選擇。相對於公辦學校,民辦學校應當為家長提供新的教育理念即“教育+服務”。民辦學校要做符合學生個體成長的教育,同時能提供優質教育服務,通過準確把握家長面對教育的困難並能實施相應的教育策略,這樣就減輕了學生的學習緊張和家長的選擇焦慮。所以,民辦學校重要的是向社會展現能夠為有需求的學生提供怎樣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管理服務。

再者,民辦學校需要有適合自己的管理機制。舉辦者和經營者的心態、辦學目的和初衷要端正,不能以做生意的心態來辦教育,現在一些學校是單純抱著逐利的目的,這就太浮躁。

截至今日零时活动结束,超113万人次为口碑民办学校点赞 且听民办学校“掌舵者之声”

泰順新城學校校長 張傳科:

民辦學校優秀師資“輸出”多“引入”少

近些年,溫州民辦教育整體發展勢頭是好的,不管是高中、初中,還是小學,都湧現了不少優質學校。

我在民辦學校工作16年了,從一名普通老師到中層幹部再到校長,最大收穫是個人的成長,從骨幹教師到市教壇新秀、縣名師,還在縣教師發展中心當了三年研訓員,這些都得益於民辦學校工作的經歷。包括老師也一樣,到民辦學校以後的進步也是非常顯著的,一方面是因為學校對老師不遺餘力地培養,另一方面,是因為到民辦學校後他們高標準、高效率的工作節奏。

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工作最大的不同之處,首先在於在民辦學校工作總是時時刻刻有危機感。危機感來自民辦學校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畢竟公辦學校的生源是固定的,師資也基本固定,不會說哪一天就沒有生源而停辦。但民辦學校就得靠自己的質量和品牌佔領這個市場,一旦有一兩年教育質量得不到家長和社會認可,那麼生源等各方面就會出現問題。當然,正是這種危機感造就了民辦學校的工作效率,包括老師工作的責任心、工作動力以及良好的工作狀態。

其次,民辦學校辦學機制更加靈活,比如可以實施優質優酬,想要留住優秀老師,可以給更多的薪水;哪個老師教學效果不理想,在合同期到期之後可以解聘。此外,平時教師考核機制也會比公辦學校更加靈活,公辦學校平時可能對於不認真工作或者工作效率不佳的老師也沒有辦法,而在民辦學校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然而,這幾年溫州民辦學校,特別像泰順這種山城的學校,優秀師資引進這塊是短板,一直在“輸出”很少有“引入”,培養幾年的優秀老師容易流失,有些是考入編制,有的到城裡的民辦學校高就。我們能夠約束老師的手段也不多,老師合同沒到期就想走的,也沒有什麼辦法能夠約束他們。第二個方面,目前存在一些收支問題。相比較於溫州市區和其他縣,泰順因為整個經濟水平的問題,學校的收費是不高的,而老師的工資在逐年提高,辦學支出也是逐年提升,所以學校辦學經濟壓力很大。也正是以上這兩個短板,成為制約泰順民辦教育發展的最大瓶頸。

對於主管部門,希望能有更全面的政策支持,在不違背《民辦教育促進法》和省實施細則的基礎上,希望能有更有利於民辦學校的政策微調,比如教師的“五險一金”方面財政的支持,還有一些公辦的優秀教師到民辦學校支教等。此外,規範溫州地區民辦學校之間的惡意師資競爭也很要緊,因為這最終會傷害到民辦學校自己。

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對於民辦學校本身而言,加強自身建設是最關鍵的,如果自己辦不好,無論外部怎麼支持都沒有用,還是要靠民辦學校自己的品牌和質量,獲得老百姓的認可,產生影響力,才會有持續發展的潛力,才能夠走得更遠。

截至今日零时活动结束,超113万人次为口碑民办学校点赞 且听民办学校“掌舵者之声”

泰順縣育才小學校長 洪志靖:

有些政策沒有落地執行不到位

溫州民辦教育的整體發展情況是不錯的,溫州也有很多民辦教育的經驗,溫州主管部門對民辦學校的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辦教育的發展。不足之處是有些出臺的政策沒有落地,執行不到位。

我幹民辦教育3年,雖然很辛苦,但也實現了自己的教育夢想,我的辦學理念、辦學思想正在這所學校逐步實現。這所民辦學校現在越來越好,是我最大的收穫。

民辦學校的優勢就是體制比較靈活,就是說做事效率比較高;短板是現在有些政策對民辦學校還是有些不利的。另外,像師資不穩定,流動性大,學校之間師資互相挖來挖去都成為民辦學校發展的桎梏。師資流動性大的話,老師一年換一個或者半年換一個,肯定對教學和學生的成績是不利的。

民辦學校老師的工作強度比較大,家長對老師的要求也比較高。但是,大部分普通民辦老師的薪資卻不一定高。因此,民辦學校對優秀老師的吸引力是不強的。

我想,民辦學校本身要發展得好,首先要保證學校的教學質量,因為民辦學校如果沒有教學質量,生存空間就很小了,尤其在人口不是特別密集的地方,只能靠辦學質量說話,你只有辦好了,人家才送到你這裡讀。你沒有辦學質量的話,那就得關門。至於主管部門,則需要對民辦學校進行各方面的支持,像是政策支持、資金支持等。

匿名

如區域內不能做到公平

溫州民辦教育很難發展

溫州民辦學校的總體發展情況良好,一些老牌名校也受到了衝擊,這有助於改善一些公辦學校在辦學上的傲慢。其次,溫州這幾年才剛剛出現少量代表著未來希望的民辦學校。這些學校既回應社會的需求,又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堅持,兼具民辦、公辦優勢。以前,溫州民辦學校都是“只要成績,不管其他”的“純”民辦學校,民辦學校的汙名來自這類學校。

不過,溫州的國際學校和特色發展學校還很不成熟,另外,我個人認為,溫州民辦教育生態有惡化傾向。

從公辦學校到民辦學校的校長,最初會有很多的不適應。主要是:

一是成本意識。在公辦學校幾乎不需要考慮成本問題。民辦學校需要考慮投入產出,以追求最小投入取得最大效益。

二是效率意識。由於需要考慮投入產出,最初是財務金錢,後來對時間等樣樣都要求考慮投入產出,於是就特別重視教育和辦事的效率問題。

三是對待教師等態度。公辦學校教師比較穩定,一名新教師招聘進來,幾乎不需要考慮這名教師5年10年會不會還在學校的問題。但在民辦學校,教師流動性很大,學校可以選擇教師,更多的是教師可以選擇學校。由此,民辦學校的“關係”生態與公辦學校截然不同,校長的態度、定位、治校策略與公辦學校不同。

在民辦學校,我最大感受是有無限可能性,可以說“心有多高,舞臺就會有多大”。只要有足夠能力,足夠勤奮,就可以創造教育“奇蹟”。

與所有民營單位一樣,民辦學校不可能“旱澇保收”,所以民辦學校的領導者特別關注目標與手段的關係,關注投入與產出的關係,關注做事的程序、效率和過程的科學性問題,關注做事的績效。在一所優秀的民辦學校,首先可以看到“做事”的優秀。

相對公辦學校,民辦學校的優勢之一便是效率。由於生存問題,由於投入產出問題,相對於公辦學校,優秀的民辦學校特別重視效率,重視目標與手段的關係問題。也因為這個,可以預見,在某些方面,公辦學校可能永遠做不過“優秀”的民辦學校。

優勢之二是行政干預少。公辦學校行政干預太多,學校和教師的很多精力需要應對“非教育”的事情上。更要命的是,這些“非教育”的事情,都是以教育的名義出現的,模糊、混淆了“教育”與“非教育”的邊界,對學校、教師、校長產生系統性的影響。

不過,民辦學校目前還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師資。到目前,最優秀的師資多在公辦學校。民辦學校教師流動主要還是在民辦學校之間。由於民辦教師與公辦教師的邊界還非常清晰,所以要吸引公辦學校師資去民辦學校非常困難。

再比如,“老闆”。目前溫州民辦學校還是以私人投資為主。在這些學校,投資者能力、經歷、態度,就決定著學校的治理結構。一所失敗的民辦學校,都可以找到“不懂教育”又對教育態度傲慢,對校長處處干預的“老闆”。

最後,行政政策決定著民辦教育的興衰。目前,在個別公辦學校出現仇視民辦學校的現象,這影響到行政管理者,故行政管理上出現了以規範為名限制民辦學校的趨勢。

我認為溫州民辦學校之間也存在諸多不公平。同樣在溫州,有的民辦學校是投資幾個億,有的是政府投幾個億建好學校交給“老闆”去辦;有的學校沒有任何公辦教師支持,有的有三分之一的公辦編制;有的學校每年有幾千萬的政府購買服務,有的學校沒有。如果在溫州區域內不能做到公平,溫州民辦教育很難發展。

溫州民辦學校如果要得到更好發展,我認為政府應該去監管學校的治理結構,監管學生的生存狀況等。需要對招生進行監管,但不能以公辦學校的標準和要求。另外,撤除對民辦教師的“歧視”,鼓勵民辦、公辦學校的教師流動,在溫州區域內執行公平的政策;政策上,加大對民辦學校的支持,特別是教師的適度支持。

匿名

該扶持要不遺餘力扶持

該規範的必須嚴格規範

因為溫州是全國民辦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在政策上有所突破。在民辦學校工作會比較辛苦,但教育理念能很好執行,成就感比較高。較之公辦學校,民辦學校擁有機制優勢、薪酬優勢、招生機制優勢、執行力優勢等。然而,也存在師資流動頻繁等短板。

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雖然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能很好執行,但是法規與地方行政部門文件時有衝突,無法適從。

現在民辦教育也遇到了一些瓶頸,像是分類登記管理,把義務段硬性劃為非營利性學校,打擊了舉辦者辦學熱情;原有舉辦學校要登記為營利性也非常困難(按現有政策也辦不了)。國有民辦還非法存在以及各縣對新辦民辦學校各種扶持政策對原純民辦學校影響很大;不考慮網點佈置無限准入新辦民辦學校,在區域內形成生源與師資的惡性競爭。

因此,因根據國務院與省廳的文件結合溫州民辦教育的特殊情況,廣泛徵求意見,制定促進溫州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實施條例,民辦學校需要走規範、質量、品質發展之路,以滿足服務百姓對教育新要求。

主管部門要以法律法規為準繩,該管要管,不該管不要管;該扶持的要不遺餘力扶持,對該規範的必須嚴格規範。

匿名

希望公辦學校民辦學校

多合作、多交流、多提升

溫州民辦教育整體發展勢頭良好,但是優質民辦缺乏。

較之公辦學校,民辦學校的優勢之一就是行政干預總體來說比公辦學校要少一點,辦學的自主權相對來說大一點,比如學校可以進行課程系統微調,安排寄宿學生的自主學習生活;可以搞一些教學嘗試,像是特長生的培養和課程便可以開展起來。

作為校長,民辦比公辦更具挑戰性,也更有壓力。當然民辦校長的自主性會更強,比如對於教師員工的聘用與考核,會更有效。這些年也遇到不少問題,比如教師的頻繁流動、教師薪酬的逐年提升、地方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夠、公辦兄弟學校合作程度不高。

溫州民辦教育的發展目前正受到國家與地方政策、公辦民辦合作交流、民辦教師的福利保障等制約。因此,我希望公辦學校能多多與民辦學校合作對接,多交流,多提升;希望政府能在政策上多多支持民辦學校,尤其是在公辦教師流動到民辦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溫都記者 夏忠信 實習生 李沁怡 葉心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