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徐忠:當前形勢下財政政策大有可爲

多個現象表明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是真積極

財政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礎和支柱,思考財政問題,一定要站在國家的高度而不能是部門的立場。中國的財政部喜歡與美國財政部對比,強調自己的權利太小。實際上,美國財政部相當於我們的國務院,至少相當於我國發改委、財政部和商務部三者之和。中國的財政體制脫胎於計劃體制,財政政策制定實際是分散在多個部門,各部門往往從自身立場出發制定政策,公共財政的現代國家治理體制還沒有建立起來。

就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而言,在健全的財政治理結構裡有相當部分內容應該是制衡。金融危機反映出,每個經濟體都要防止政府亂花錢。從預算的角度來講,預算制定、預算批准、預算執行和事後監督,都要建立足夠好的制衡關係。相比之下,中國的財政透明度很不夠,信息披露大而化之,缺少公眾監督,不要說人大代表看不懂財政報表,我也看不懂。沒有有效的信息披露,事實上監督制衡無法實現。

從這樣的大方向出發,觀察當前的財政運行,至少有以下幾個問題值得重點關注。

預算管理不健全,導致財政運行存在順週期性,沒有發揮好逆週期宏觀調控的作用。財政赤字並不是越少越好,更不是收入增長越多越好。為了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金融部門正在去槓桿,貨幣政策實際上是穩健中性的。在這種背景下,財政政策應該是積極的,然而現在看到的情況是,財政收入以較高的速度增長,今年預算安排的赤字率是2.6% ,與去年3%的水平相比是緊縮的。即使按照一些財政專家所測算的 ,實際的赤字率可能達到3%,那也

不是積極的。因為對地方債務控制後總的財政政策不可能積極 用我一位同事的話講 ,沒有赤字增加的積極財政政策就是耍流氓。

三、整頓地方政府性債務不能一推了之,應著力避免財政風險金融化,對於地方政府性債務監管也要考慮地區性差異,不搞一刀切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以及穩健中性貨幣政策的有效實施, 2017年我國宏觀槓桿率上升速度明顯放緩。但必須看到的是,高槓杆仍是當前風險的集中體現。單純從數字看,非金融企業部門]的槓桿較高,政府部門]槓桿率不高,但實際上大量非金融企業的債務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和國有企業的債務。從這個意義上講,地方政府的加槓桿行為是高槓杆風險的源頭所在。據IMF測算, 2016年如果考慮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中國廣義口徑政府部門槓桿率為62.2% ,已經超過歐盟警戒線標準。背後的原因很清楚,主要是我國的地方性政府債務信息並不完全透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債務背後往往隱含看政府信用擔保和兜底預期,處於一種政府與非政府之間的模糊地帶,屬於準政府債務。

解鈴還須繫鈴人。在沒有理清楚政府與市場的邊界、財政與金融的邊界之前,將一些隱性債務劃到政府債務之外,一 推了之,這對化解風險本身沒有幫助 種期法於能引反地方政府的爛行風業,層貝忌願件低,村劃政以應技雙玉網口門,勢必增加金融機構出現壞賬的風險,甚至引發系統性風險。事實上,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是同時擴張的有此其礎盜立的質是還是相對良好的,可以對其債務償還形成一定的擔保。 地方政府的去槓桿不能只關注負債力,更要天注貧廣萬,完全可以通過資產出售、兼併重組等方式來緩解債務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