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奉命行事」到「拚命行事」?

今天我先講個故事吧。一個獵人帶著獵狗去打獵。獵人一槍擊中了一隻兔子的後腿,受傷的兔子拼命奔跑,獵狗在獵人的指示下去追趕兔子。追著追著,兔子沒影了,獵狗悻悻地回到獵人身邊。獵人大罵獵狗:“你真沒用,連一隻受傷的兔子都追不到!”獵狗很不服氣:“我盡力而為了呀!”再說兔子帶傷跑回洞裡,它的兄弟們都圍過來驚訝地問:“那隻獵狗多兇啊,你又受了傷,是怎麼跑過它的?”受傷的兔子說:“它是盡力而為,我是全力以赴呀!它沒追上我最多挨一頓罵,可我若不全力地跑就沒命了!”

如何從“奉命行事”到“拼命行事”?

我們這些職業經理人面對工作,是選擇“全力以赴”,還是“盡力而為”?是奉命行事,還是拼命行事?兩種不同的選擇,一定是不同的結局結局。

職業經理人常見的三中錯誤想法,其一,老闆給多少錢,我就幹多少活,錢給的這麼少,我為何要創造那麼多的價值呀;其二,老闆給我的舞臺太小,權利有限,不能很好的發揮自己,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抱著騎著驢子找馬的狀態去工作;其三,生命是我的,拼命去努力有意義嗎?再說了,努力未必有回報,很多管理層付出很多,最後的命運不都是被炒掉了嘛!

職業經理人的這些傳統想法無可厚非,但我們捫心自問了沒有呀?你沒有全力以赴,你的消極思想影響的整個部門,甚至是整個公司的氛圍與激情;另外,你表面上浪費老闆的金錢,難道不是浪費你有限的生命嗎?另外,你想過沒有呀?實踐是最好的培訓,你不願意沉下去實踐,也就喪失了你學習與進取的機會,沒有與時俱進的學習,難道還有美好的未來嗎?這些問題的答案,大家心知肚明。

作為老闆的企業家們,如何讓企業的員工思想進行轉變,除了良好的思想教育與心態引導以外,還應該做好哪些工作呢?我根據數百家企業的諮詢經驗,提出系列的機制建設。

首先,所有管理要量化,因為管理當中數據是最美麗的語言,同時每個部門或個人對哪些具體的數據要負責,因為數據量化後才能夠辨別整天在“混”得管理人員,才能發現優秀的人才,因為只有擦亮了眼睛,才能夠看清道路。

其次,建立績效管理,讓管理者的工資同自身的付出掛鉤,這是績效管理的基本原理,績效管理要簡單、明瞭,只要抓住企業的關鍵績效指標即可,千萬不能把老闆希望管理層執行的工作,全部納入績效管理的指標,那是得不償失的一種做法,績效管理中的績效面談是靈魂,老闆要親自面對管理層,直言不諱的提出下屬存在的問題,只有這樣,績效管理才能發揮作用。

第三,建立稽核體系,因為有了明確的數據,有了清晰的流程,也有了績效管理,這樣管理層就會全力以赴的工作了嗎?還有點早,必須建立稽核部門,明確稽核的規則及問責機制,因為績效管理主要關注結果,但企業經營過程更加重要,沒有過程的稽核,哪裡有結果的保障。

第四,建立“阿米巴”模式的經營小團隊,農村的聯產承包責任制激活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企業如何建立這種責任制了,這也就是企業老闆常說的承包,有的是承包利潤,有的是承包費用,有的是對成本負責,無論你採取何種模式開展獨立經營,關鍵依然是管理者要對管理的結果負責,如果能夠創造利潤,除了工資和績效獎勵外,還要進行承包分紅的模式,這個說法,也就是稻盛和夫的“阿米巴”。

如何讓你的員工,從“奉命行事”到“拼命行事”,從“盡力而為”到“全力以赴”,以上方法,或許有用,不信一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