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太原的「小確幸」

村上春樹提出的小確幸,原意是:“雖然小,卻很確實的幸福。”生活在忙忙碌碌裡的都市人,根本無暇停下急匆匆的腳步,早起被鬧鐘吵醒,先叮鈴咣啷一陣忙活,準備一家人的早餐,然後趕早送孩子上學,擠著公交到公司打卡上班,呼吸著霧霾,承受著各種壓力,吃午餐的功夫,掏出手機,拍幾張美食圖片,然後把鏡頭對準自己的臉,嘴角微翹,擺出一副很滿足的樣子,在朋友圈裡曬出自己的“小確幸”。

幸福不是裝出來的,而是自身帶著的灑脫。喜歡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深情,也喜歡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的粗獷,更喜歡袁宏道的那首《雨後遊六橋記》:“落花積地寸餘,遊人少,翻以為快。忽騎者白紈而過,光晃衣,鮮麗倍常,諸友白其內者皆去表。少倦,臥地上飲,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為樂。偶艇子出花間,呼之,乃寺僧載茶來者。各啜一杯,盪舟浩歌而返。”

生活在太原的“小確幸”

流水賬一般的遊記,在忙碌的都市人看來,都是一種奢侈。都說上海人獨特的小資情調是“小確幸”,衣著光鮮,三兩好友,坐在咖啡廳一隅,安靜地品味著下午時光,冬日的溫暖透過玻璃窗射進來,為美女的臉龐鍍上一道金光,多麼溫暖,多麼迷人。都說北京妞們逛秀水是“小確幸”,好容易霧霾離開,幽藍的天空裡爬著幾絲兒白雲,太陽高高地懸在那兒,向人們投射著並不暖和的光芒,但是她們卻很滿足,揚起笑臉用手機拍下這一珍貴的瞬間,呼吸到這一點兒純淨的空氣,滿足在天廣地闊的幸福裡。如果你有心,生活裡處處都有“小確幸”圍繞在你身邊呢。

生活在太原的“小確幸”

面對太原的霧霾天氣,我們會有專屬於自己的“小確幸”嗎?也學上海的小資,去星巴克品一杯昂貴的咖啡?還是學京城的美妞們,遊走在京城的大街去拍一張藍天白雲的照片?

幸福不是人云亦云。那個“小確幸”的“小”相對於相對那個無邊際無個體的“確”,相對那個可能所有意義、感性、詞語、影像都有偽造汙染之嫌疑,那時的“幸”兀立在那個大峽谷前的“我”洶湧召喚的,或許是全景幻燈,既心情爆脹同時又濃縮隱喻的無法紓解的情懷,我們是“再不可能真正爽颯、快樂,兩眼澄澈”的不幸現代人。現代都市人除了一小撮人,多數都掙扎在生存線上。就算你平凡,只要留心,也總能找到一些“小確幸”。

走遍太原,你就像讀懂了人生,請看在太原的街道,是否有自己的“小確幸”。迎澤大街到處都是出口,不用擔心會憋氣;長風大橋就像是你的心情,起起落落,偶爾也會堵車,總能看到未來的方向;在美麗的迎澤公園裡收穫友情,挽手信步,平淡卻令人舒心;柳巷裡的生活,無論寂靜還是喧鬧,總會有一點闌珊燈火在那等你;事業就像新晉祠路上的紅綠燈,不會一帆風順,總有幾處紅燈讓你駐足,留下思考的時間;看汾河晚渡是你的理想,走過,跑過,卻從未靜下心來一步步的游完;愛情就像太原的3路車,你等他他不來,等你剛離開,他就一下子開來三輛;如果你想成功就去爬崛圍山,只要你能篤定地一步一個腳印,就一定能在崎嶇的山路上走出自己堅定的步伐……無論你選擇了哪條街道,途中,一定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小確幸”。

生活在太原的“小確幸”

對於善於自嘲的太原人,喜歡窩在自己的角落,我這個生活在幸福光陰的女人,天天都有小小、短暫幸福的小確幸。雖然上班累得跟孫子似的,工資也只有薄薄的那幾張紅精靈,但我們會把龍城的美景,拍得跟迪拜似的。擠在超市裡,望著瘋漲的菜價,寧可少吃一頓肉,也要把自己打扮成明星的樣子。穿著美麗的羽絨衣吃著便宜的炒麵皮,高跟鞋踩著柏油馬路,幸福得不要步要的,呵呵!

雖然我是忙碌的太原人,但我跟正在發展的龍城一樣,內心深處有許許多多的“小確幸”。這裡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李白曾經盛讚太原“天王三京,北都第一”!我在汾河灣看夕陽西下,身披一身霞光;我去晉祠嘗難老泉水,炎熱的夏季裡享受獨特的清涼;我在龍潭公園的大鼎下跳舞,感受春秋時期的盛名;母親節,我登上凌霄雙塔,為母親摘取最雍容華貴的牡丹;金秋,我去郊區爬山,體味“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樂趣……

在忙碌的空隙裡,我尋找著太原城那時時刻刻流露出來的“小確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