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故事·學書法》第三講:漢元帝劉奭25歲即位,助史游創立章草

《讀故事·學書法》第三講:漢元帝劉奭25歲即位,助史游創立章草


《史游·急就章草》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病逝於未央宮,年僅二十二歲,膝下無子,由誰繼承皇位是大臣們關切的大事。這對劉詢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被皇太后迎入未央宮,即時被封為陽武侯。緊接著,群臣奉上璽綬,登上皇帝寶座,前往拜謁高陵。這些變化就在頃刻間,劉詢有些手足無措,應接不暇。後來,劉詢夫人許平君被封后,劉奭被立為太子。

兒時,劉奭和史游是親密無間的夥伴。山裡的風,水中的浪磨練和激勵著他們。自劉奭封為太子後,史家也苦盡甜來,三兄弟均被封為列侯,史游被接進皇宮,做皇太子的侍讀。

太子的老師個個學富五車,德高望重。其中,《史書》是必修的課程。《史書》者,籀書也。籀書是大篆的別稱,也是當時最為流行的字體,結構嚴謹,用筆十分講究,書寫之時須全神貫注,來不得半點馬虎。

劉奭和史游學習籀書十分用功,在他們眼裡,籀書常採用的彎曲圓轉之筆像是飛龍游蛇,兩人並列而坐,潛心練習。老師坐在他們的對面,身板挺直,一動不動,兩眼炯炯有神,注視著兩人手中的筆。口裡不停說著:“快了,太快了。慢一些,再慢一些!”他不時地要二人停下來,先講說一番,然後又提筆書寫做示範。並告訴他們學習籀書的口訣:“寧慢勿快,寧緩勿急。”簡單地講就是:學寫籀書不能心急求快,要心緩從容,方才能寫出籀書的風範韻致。快了筆意難達,急則心意難到。

無論老師怎麼說,兩人手中的筆卻總不聽使喚,速度不減。老師絞盡腦汁地想辦法,放置了一個銅晝滴漏,渾厚響亮的聲音伴著點點落下的水珠,以規定滴多少水珠才能寫一個字。這個方法雖然很好地控制了他們的整體書寫速度,但並不科學,因為每字大小各異,筆畫不同,有些字可快可慢。

過了兩三年,劉奭和史游的書法進步很快。漢宣帝劉詢看到後大為滿意,對教史書的老師也大加獎賞。

除了練書法之外,兩個孩子還有別的樂趣,他們喜歡在晴朗的夜晚,“一,二,三……”數著天上的星星,總會有一種奇妙的感覺。

一天晚上,劉奭和史游像往常一樣仰首數起星星。數著數著,史游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對劉詢說:“奇怪,今天晚上的星星怎麼會這麼少,總共只有二三十顆,其他的都藏到哪去了?”

劉奭說道:“是啊,記得前天晚上,滿天星斗一顆連著一顆,怎麼數也數不過來。”

史游突然問道:“太子哥,你說說,天上的星星是多了好呢,還是少了好?”

劉奭聽了毫不含糊地說道:“當然是少了好。你想,天上的星星多了,擠得滿滿的,讓人透不過氣來。少了的話,天空會顯得更高、更開闊,人的心胸也開闊起來。”

“是呀,我也這樣想。太子哥,你不覺得咱們寫的那字筆畫太多太繁了嗎?一個字寫大半天,讓人也透不過氣來。”

“這個……這個,我倒不曾想過。”

有一天,他們來到了上林苑。上林苑的東北角是一個很大的果園,正是孟春之時,花瓣剛謝,果實累累贅贅,像蜜蜂的巢窩,有幾個工匠正用剪刀把一些果實剪下。他們感到特別奇怪,便竊竊私語起來。

“太子哥,樹上結的果實不是越多越好嗎?為什麼要剪掉它呢?實在太可惜了。”

劉奭連連搖頭:“不知道……不知道!”

幾個工匠聽到笑了起來。其中一人說道:“這裡面的道理並不深奧。結的果實太多,你影響我,我影響你,結果誰也長不好。剪掉一些,剩下的不就長好了嗎?”

兩個孩子聽了,恍然大悟。史游沉默許久,說道:“咱們學寫的那些字,它的筆畫不也太繁雜了嗎?是不是也可以去掉一些呢。”

劉奭說道:“也許可以。”

兩個孩子就這樣漸漸地成長,他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著嚮往。

劉奭對自己將來的地位很清楚,有一天,他開玩笑似的對史游說:“如果有朝一日我當了皇帝的話,一定任你為黃門令,咱們就可以朝夕相處,時時為伴。”

史游說道:“如果真是那樣,我一定要改造大篆,創造一種新書體。”

漢宣帝劉詢剛毅而好刑名,太子劉奭柔仁而好儒術,父子倆性格截然相反。黃龍元年十二月,漢宣帝劉詢病危之際,對太子劉奭百般相囑,要他切勿更改漢家制度。

漢宣帝死後,劉奭即位,稱漢元帝。他沒有忘記自己兒時的夥伴,遂封史游為黃門令。史游經過長時間的思索和醞釀,首先把所有的大篆字集中起來,細加分析,將不必要的筆畫刪去,採用當時已較為流行的隸書的結構特點和運筆方法。這件事花費了他十多年時間,耗盡心血。

新的字體終於產生了,劉奭發現其書寫速度之快,令人歎為觀止,遂詔告天下以推廣新的字體。又對史游說:“記得當初與卿同學書法之時,複雜的古籀字叫人頭痛,卿是否可以按所創字體,編一部字書,以教初學孩童?”史游聞之,備感興奮:“陛下的主意不錯,這對推廣新的字體極為有用。”

史游又集數年之功編成新的字書。全書共三十四章,分門別類,多為七字韻語,字書較全,可供查閱,以解急時之需,他為該書取名為《急就章》。

漢元帝閱後甚為滿意。史游請劉奭給新書體命名,他思忖許久:“此字結構簡練,書寫流暢,就叫它草書吧。因為其結構特徵俱見於《急就章》中,取‘章’‘草’二字之義,就叫它章草吧。”

章草的出現,是我國書法的發展史上的又一塊豐碑。其功勞主要在於史游孜孜不倦的追求,但如果沒有漢元帝劉奭,這段路會變得更為漫長。

《讀故事·學書法》第三講:漢元帝劉奭25歲即位,助史游創立章草

劉奭25歲



史游畫像

《讀故事·學書法》第三講:漢元帝劉奭25歲即位,助史游創立章草


《讀故事·學書法》第三講:漢元帝劉奭25歲即位,助史游創立章草

章草書法欣賞


《讀故事·學書法》第三講:漢元帝劉奭25歲即位,助史游創立章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