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今日,讓我們再看看大師們的作品~

今時今日,讓我們再看看大師們的作品~

北京榮寶201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預展信息

時間:2018 年6 月12日-13日

(09:30-20:00)

地點:北京富力萬麗酒店三層

(朝陽區東三環61號)

拍賣信息

時間:2018 年6 月14 日( 星期四)

地點:北京富力萬麗酒店三層

(A 廳、B 廳、C 廳、D 廳)

A 廳

09:30 中國書畫·古代

13:30 中國書畫·榮名為寶

14:30 景行維賢·啟功作品專場

15:30 中國書畫·近現代

19:30 一念蓮花開·敦煌寫經及佛教藝術專場

B 廳

10:00 閬風玄圃·國酒、養生收藏品、貢茶專場

13:30 古蘊遺珍·茶器專場

14:00 集古·文房陳設專場

15:00 肇瑞康朝·康熙瓷器專場

15:30 集珍·古董文玩專場

C 廳

10:00 現當代藝術

13:30 以文會友·當代名家書畫專場

14:30 榮寶匯·當代書畫

D廳

13:30 縹緗·古籍善本

拍 品 欣 賞

今時今日,讓我們再看看大師們的作品~

501

任伯年 (1840-1896)

牡丹大吉圖

設色紙本 立軸 1877年作

鈐印:頤印、任伯年、任、任頤印信長壽

款識:光緒丁丑仲春,伯年任頤寫於海上客齋。

著錄:1.《甲戌新春書畫展》首頁,集古齋出版,1994年。

2.《集雅留真:集雅齋開業紀念書畫集》P15,集雅齋,1999年。

展覽:“甲戌新春書畫展”,集古齋主辦,1994年1月7日-24日,香港。

REN BONIAN peony

Ink and color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Dated 1877; 57 7/8×30 3/4 in.

147×78 cm. 約10.3平尺

RMB: 2,000,000-4,000,000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雞的“文、武、勇、仁、信”五德,代表了人們對道德的追求。雞立於大石上,寓意“室上大吉”;雞與牡丹在一起,則寓意“富貴大吉”。這是中國吉祥圖案中歷史最悠久的作品題材之一。因而在許多畫家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類似於本圖的題材。 任伯年的花鳥畫,早年以工筆見長,“仿北宋人法,純以焦墨鉤骨,賦色肥厚,近老蓮派”。後吸取惲壽平的沒骨法與陳淳、徐渭、朱耷的寫意法,筆墨趨於簡逸放縱,設色明淨淡雅,形成明快溫馨的格調。

是圖作於1877(光緒丁丑)年,任氏值三十七歲。從1868年算起,其寓居海上已近十年。其時任伯年住在豫園附近的三牌樓路,並開設扇子店“古香室”,周遭聚集了類似虛谷、張熊、高邕等知名畫家以及收藏家毛樹徵等好友。本圖從創作年代看,應屬於任氏年富力強並積極預備轉變畫風的轉型時期。畫家於畫面下方繪太湖石一塊,玲瓏剔透;中間主體部位繪三隻工筆的雞,其中兩隻立於石頭之上,一正一側,神采奕奕,另一隻則立於太湖石背後的草叢中,回首相望,若有所思;左上方則添一叢牡丹,平增富貴之氣,亦使畫面豐富而均衡。整體圖案工放結合,大氣而不失精緻。畫家創作於同一年份的作品,可以見到的還有《以誠五十一歳小像》(北京中央美術學院藏)、《五十六歲仲英寫像》、《鶴立雞群圖》等等。從畫法和風格上可與本圖相互參閱。

今時今日,讓我們再看看大師們的作品~

504

陸儼少 (1909-1993)

樓臺壑谷

設色紙本 鏡心 1980年作

鈐印:儼少、宛若、庚申七十二

款識:樓臺有日連雲漢,壑谷無年斷水聲。一九八〇年三月,陸儼少寫於杭州。

著錄:1.《畫廊》2003年第5期P42,嶺南美術出版社,2003年。

2.《陸儼少山水畫集》P124,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6年。

LU YANSHAO landscape

Ink and color on paper; mounted; Dated 1980; 35×18 1/2 in.

89×47 cm. 約3.8平尺

RMB: 900,000-1,200,000

陸儼少一生專攻山水,亦擅長花鳥、書法,作品筆力蒼勁老辣,線條沉厚有力。此幅《樓臺壑谷》以俯瞰角度描繪,長幅畫面上重巒疊嶂,讓人有極目千里之慨。不論近景的巍峨山石、蒼松翠柏、亭臺樓閣,或遠處的雲海山巒,皆筆筆精到,柔中寓剛。雲與山虛實相應,險峭均衡的動感,用筆起線沉緩,行則穩健,筆法縝密,轉則柔勁,住則慰藉,舒緩綿厚。雲海山嵐飄浮於重山峻嶺之間,增添澎湃洶湧的氣勢。絕妙的畫雲之法,形成了畫面極富生氣的動態之勢,諸般景物鮮活異常。咫尺畫面,讓人浮想聯翩,顯示了“陸家山水”的獨特魅力。

今時今日,讓我們再看看大師們的作品~

505

陸儼少 (1909-1993)

雲巖飛瀑

設色紙本 鏡心 1980年作

鈐印:陸儼少、宛若、庚申七十二

題識:雲巖飛瀑。庚申四月,陸儼少寫於海上之就新居。

著錄:《陸儼少書畫集》P125,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

lu yanshao landscape

Ink and color on paper; mounted; Dated 1980; 52 3/4×26 in.

134×66 cm. 約8.0平尺

RMB: 2,000,000-3,000,000

陸儼少的畫上追唐宋,有莊嚴典雅之氣象,又力逮元人筆意,呈松茂蒼遠之氣息。其後期的山水作品,通過結構的排比和間隔的組合而形成氣勢雄闊拓展之勢,或是陰陽虛實對比強烈,結構簡練;或是重山覆水層層推遠,境界闊大。此幅繪於1980年的《雲巖飛瀑》為作者創作成熟時期的代表性作品,飽滿的畫面,盡顯山勢的巍峨雄奇;勾雲勾水間,展現雲霧繚繞的仙巒意境。以長線條描水勾雲,山體同樣筆致清晰,筆筆見筆,起落有致;山中茅屋幾間,掩映於蒼樹中,一派遠離城囂、悠然世外之態;湍湍水流之上,一座木橋連接兩崖,與山中茅屋相呼應;敷色則注重濃淡乾溼,繁簡輕重間極盡變化。

今時今日,讓我們再看看大師們的作品~

509

錢松巖 (1899-1985)

遵義

設色紙本 立軸 1974年作

鈐印:松巖、換新天

款識:遵義。一九七四年,錢松巖謹繪於南京。

QIAN SONGYAN ZUNYI CITY

Ink and color on paper; with framed; Dated 1974; 41 1/2×26 3/4 in.

105.5×68 cm. 約6.5平尺

RMB: 3,000,000-5,000,000

1960年9月15日,在中共江蘇省委支持下,錢松巖參加了傅抱石率領的江蘇省中國畫寫生工作團,一行13人離開南京,歷時三個月,行程二萬三千里,相繼走訪了河南、陝西、四川、湖北、湖南、廣東六省的十幾個大中城市。他們遊覽名山大川、參觀工礦企業、瞻仰革命紀念地、創作新作品,成為中國美術界1950年以來一件極為轟動的大事。

韶山、井岡山、遵義、延安等革命聖地都為畫家們創造新中國山水畫樣式提供了新的創作題材,以傳統繪畫語言表現中國革命歷史或政治文化的重要形式,使得新中國的山水畫背離傳統文人畫趣味,朝著革命的方向發展,進而形成了新的形式語言和美學風格。

錢松巖於此感受甚深,並一直難於忘懷,也頓悟了許多現實與藝術之間的問題,曾說:“我通過這次壯遊,覺得不獨反映祖國河山需要山水畫。回憶革命史,歌頌新面貌,也有適用之處,廣大人民本來喜愛山水畫……我恍然大悟,山水畫大有文章可作。”此行激發了錢松巖的創作熱情,將自然山水發揮到了極致,也由此走入了藝術的峰巔之境。

此幅《遵義》為錢松巖於1974年創作,便深受此次旅行寫生的重要影響,遵義會議紀念館置於的群山環繞、蒼松翠柏之間,凸顯“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歷程中所起到的的決定性作用。遠山之端,霞光一片,照耀著遠方,屋頂、樹葉也被渲染成為鮮豔的紅色,喻示著中國革命的曙光揮灑大地。鮮豔的紅色巧妙地將紅色納入到山水畫創作之中,從而使山水畫也具有革命的意義。全畫利用虛實對比的手法,以大塊筆墨、大片空白,營造出一種井然有序的空間感。錢松巖在整幅畫作之中利用現實之景塑造理想情緒,利用繪畫語言展現敘事情節,使穩定感與崇高感充滿畫面,無不使人肅然起敬。

今時今日,讓我們再看看大師們的作品~

514

石 魯 (1919-1982)

清溪茂林圖

設色紙本 立軸

鈐印:石魯畫印

款識:石魯。

安思遠題簽:石魯《清溪茂林圖》。水磨山莊松瀑廬珍藏。

鈐印:安思遠藏

鑑藏印:安思遠

著錄:《藝術為美:安思遠珍藏石魯作品展》展覽圖錄P95,紐約佳士得,2011年。

說明:

此作品原為2015年紐約佳士得春拍《錦瑟年華·安思遠私人珍藏第二部分:中國傢俱、文玩及書畫》第331號拍品。

SHI LU landscape

Ink and color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51 5/8×28 1/2 in.

131×72.5 cm. 約8.5平尺

RMB:1,000,000-1,500,000

安思遠(Robert·Hatfield· Ellsworth)(1929——2014)紐約知名古董商兼收藏家,原蘇富比教育學院中國區首席代表、資深藝術品市場顧問。1960年開辦安思遠高德畫廊經營古董生意,並逐漸成為最具權威的國際亞洲藝術古董商。他是美國及整個西方藝術界公認的最具眼光和品位的古董商兼收藏家,有“中國古董教父”之稱。2015年3月,佳士得在紐約洛克菲勒中心推出了安思遠私人專場《錦瑟華年―安思遠私人珍藏》系列拍賣會,堪稱拍賣史上最為隆重且最具號召力的拍賣盛會,集中展現了安思遠先生融匯畢生心血的收藏精品。六大專場總成交額超1.3166億美元。

今時今日,讓我們再看看大師們的作品~

515

石 魯 (1919-1982)

黃河兩岸渡春秋

設色紙本 立軸

鈐印:石魯

款識:黃河兩岸渡春秋。石魯寫。

說明:此作品原為香港佳士得2013年秋拍“羅桂祥博士舊藏中國書畫專題”第1391號拍品。

SHI LU landscape

Ink and color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45 5/8×27 3/8 in.

116×69.5 cm. 約7.3平尺

RMB: 1,500,000-2,000,000

羅桂祥博士(1910-1995)香港市政局及立法會原議員、第六、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太平紳士,英廷頒賜C·B·E勳爵。香港著名飲品企業“維他”帝國創始人。知名企業家及藝術品收藏家。多年來,羅氏積累的書畫收藏,無論是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堪稱精彩絕倫。其中,如張大千的《潑彩勾金紅蓮》、吳冠中1980年代的代表作《咆哮》(均於香港佳士得2011年5月之中國近現代書畫拍賣中釋出)、傅抱石之《井崗山》和徐悲鴻之《雲海一天目山》(均於香港佳士得2013年5月之中國近現代書畫拍賣中釋出)都屬頂級畫作。羅氏精益求精的收藏理念,展示他獨到之品味和對藝術的熱情。此外,羅博士積極推廣並支持非傳統的藝術家,收藏如石魯、吳冠中和黃永玉這幾位現在被譽為新水墨或當代水墨的代表藝術家之作品;這種嶄新的遠見使其收藏新舊融合、無與倫比。

今時今日,讓我們再看看大師們的作品~

517

潘天壽 (1898-1971)

英雄圖

設色紙本 立軸

鈐印:潘天壽印

款識:雷婆頭峰壽指墨。

pan tianshou EAGLE

Ink and color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36 1/4×13 3/8 in.

92×34 cm. 約2.8平尺

RMB: 3,500,000-5,000,000

潘天壽的指畫可謂別具一格,成就極為突出。如這幅《英雄圖》,造型元素簡潔,卻極具生動氣韻,雖為平凡題材,但卻能產生出不平凡的藝術感染力。此作未署作年,畫面呈現是一長方形的奇崛盤石上一隻山鳥匍歇端頂。盤石很大,約佔畫幅的五分之四,山鳥便被擠到了畫面頂端,這種特殊的構圖在潘天壽其它作品中亦可見到。以指墨勾勒的輪廓線時斷時續,折角分明,更有大小深淺不一的溼墨苔點各擇其位,連串成片。行書款題“雷婆頭峰壽指墨”沿盤石右側豎題,一方面與盤石形成合抱之勢,另一方面使整塊盤石愈顯方峻、墩實和富有重量感。

今時今日,讓我們再看看大師們的作品~

524

傅抱石 (1904-1965)

千山雲起

設色紙本 立軸 1964年作

鈐印:傅、甲辰所作

款識:千山雲起。抱石寫。

鑑藏印:榮寶齋收藏

著錄:1.《中國畫清賞雅集》P156,中國美術出版總社,2003年出版。

2.紀念傅抱石百年誕辰100週年郵品專冊《傅抱石百年誕辰特供郵品》之“千山雲起”。

3.《其命唯新:紀念傅抱石誕辰100週年·民間珍藏傅抱石作品集》P12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

4.《20世紀美術作品國家檔案》入編證書,證書號:00000413,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2011年3月17日。

5.榮寶齋《藝術品》P45,中國出版集團公司,2012年7月。

展覽:“其命唯新:紀念傅抱石誕辰100週年·民間珍藏傅抱石作品展”,中國文化部主辦,2004年7月。

說明:此作品為榮寶齋舊藏。

FU BAOSHI LANDSCAPE

Ink and color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Dated 1964; 17 7/8×27 1/8 in.

45.5×69 cm. 約2.8平尺

RMB: 3,000,000-5,000,000

師古人之跡而不師古人之心——這是石濤的創作精神,亦是以石濤為師的傅抱石先生的創作精神。石濤言:“畫受墨,墨受筆,筆受腕,腕受心。”傅抱石深得其髓,作畫落墨沉著,筆力潤健,胸中丘壑,瞭然於大小尺幅間,別有一番為山川寫照的激越之情。

此幅《千山雲起》為傅抱石1964年所作,畫面以左右、遠近和濃淡的對比方式展開,具有盈盈小尺幅言之不盡的張力。右側近山呈階梯式上揚,山體樹木鬱鬱蔥蔥,亭臺屋宇林立山間,遊人三三兩兩徜徉於美景中;遠處群山連綿起伏,雲霧繚繞其間,伴著山脈延伸至無盡的遠方。傅抱石慣於先將大結構以大氣磅礴之勢傾瀉於畫紙,然後再細緻收拾,小心著墨,並以具有點睛效果的色彩加以點綴,效果非凡。

畫面左側篆書題款的下方有一朱文小圓印“傅”,為傅抱石常用印;右下角表明創作年代的朱文長方印“甲辰所作”巧妙補白,與左上方的題款成呼應之勢。在傅抱石1964年創作的作品中,常常將這兩方印章配合使用,如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井岡山》《乾坤赤》、黃君璧“白雲堂”收藏的《觀瀑圖》、日本藏家收藏的《梅溪泛舟》、1988年香港佳士得拍賣的《撫琴觀瀑》等。此件《千山雲起》為榮寶齋珍藏,並編入《傅抱石百年誕辰特供郵品》冊。

傅抱石學古而不泥古,在其作品中,既能見到元四家對他的影響,特別是黃鶴山樵蒼蒼莽莽的山,破筆的點,以及石濤的水墨淋漓;亦能見到他對中國繪畫的變革與創新。一代大師之美譽,當之無愧!

今時今日,讓我們再看看大師們的作品~

525

傅抱石 (1904-1965)

松菊思予

設色紙本 立軸 1945年作

鈐印:抱石、乙酉、其命唯新

款識:松菊思餘,餘了歸與。乙酉中夏月上浣,傅抱石重慶西郊金剛坡下正齋。

自題簽:松菊思予。抱石自題。

鈐印:

著錄:1.《傅抱石年譜》P140,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年。

2.《其命惟新:紀念傅抱石誕辰110週年·民間珍藏傅抱石作品集》P86-87,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4年。

FU BAOSHI SCHOLARS AND PINE

Ink and color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Dated 1945; 53 7/8×13 3/8 in.

137×34 cm. 約4.2平尺

RMB: 8,000,000-12,000,000

“一個真正偉大的畫家,必須成為人民的畫家”

傅抱石《松菊思予》佳作考

此幅《松菊思予》圖,繪於1945年(乙酉)夏,又有自題簽條,為傅抱石金剛坡時期代表作品。正可謂既真且佳者,其原因考證如下:

一是此幅為1947年上海“傅抱石畫展”展覽作品,有畫家與朋友在此幅畫作前合影為證。1947年10月27日至11月2日在上海南京東路中國百貨公司慈淑大樓二樓南長廳“中國藝苑”舉行的“傅抱石畫展”,是繼“壬午畫展”(1942年)之後傅抱石最為重要的畫展之一。據著名研究者葉宗鎬《傅抱石年譜》中記載,這次展覽“展出作品180餘幅,且多鉅製,山水、人物各半,深得好評。作品大多售出。”《年譜》亦記載,當年9月,傅氏已“攜歷年積藏之個人作品往上海,籌備展覽”,並且在此次展覽之前,《京滬週刊》已連發數十篇文章造勢,如其十分重要的畫論著作《石濤上人年譜》、《中國繪畫之精神》等,還有傅氏友人胡小石撰《傅抱石雲臺山圖卷跋》、俞劍華《從黃君璧傅抱石二教授畫展論現代畫風之轉變》。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在展覽前三天,上海《大公報》闢出專欄,刊登郭沫若、潘伯鷹、張聖時等先生對傅抱石藝術的評價。可見當年的上海文藝界對此次展覽的重視。有其中又以郭沫若的文章最為重要:

“一個真正偉大的畫家,必須成為人民的畫家……(傅抱石)的才力豐裕,學力深厚,工力穩健。作畫大有氣魄而不蕩逸規矩,時新機抒而不賣弄才氣。韓退之於其為文,以‘沉浸濃郁,含英咀華’自標舉,我覺得這八個字是可以移來評抱石其人及其畫的。”

展覽結束當日,《大公報》更請鄭午昌發表《讀傅抱石畫》,對此次畫展作出高度評價:

“……傅抱石先生此次畫展,出品凡一百八十件。山水人物,爭奇競美。大至丈幅,小止方尺……蓋其山水,自王洽而至雲林諸家法,無不化而用之;人物自顧愷之而至周昉諸家法,無不選而法之……”

二是此幅包首處,有“淵海閣裝池”一印。作品在創作完成後裝池題簽者,在傅氏作品中已屬罕見,而透露當年初次裝裱情況的,則更為難得。“淵海閣”, 即南京畫店前身,是南京百年老字號裱畫店。查考記載傅抱石材料較為詳盡的《傅抱石大典》(陸衡編著)一書可知,在有關上海畫展的記錄下,有傅抱石學生沈左堯的一段話:“1947年在上海辦展,(傅)生活拮据,拿不出裝裱費,幸得南京一家裱畫店答應賒欠,計劃才得以實現。”而這家幫助傅抱石渡過難關的裝裱店,正是淵海閣。因此,只有是自己的精心之作、得意之作,才會令傅抱石哪怕賒賬,也要請一流的裝裱師傅寬綾大裱。可見,此幅《松菊思予》不僅能夠彌補傅抱石研究史上的空缺,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價值,同時也更直接地說明了《松菊思予》是傅抱石自己十分看重和珍惜的作品。

在2017年北京保利十二週年春季拍賣的近現代書畫夜場上,傅抱石《訪石圖》以161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與本件《松菊思予》相同情形的是,《訪石圖》同樣為南京“淵海閣裝池”且有傅抱石題簽。可以說,北京榮寶春拍這件傅抱石金剛坡時期的《松菊思予》圖軸,是自1947年展覽時期便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作品。藏家有幸,能夠欣賞和收藏到傅抱石本人如此看重的一件作品;榮寶有幸,能夠為廣大藏家提供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如此之高的拍品,願佳作終歸有緣人。

(素心)

今時今日,讓我們再看看大師們的作品~

529

李可染 (1907-1989)

三峽夔門石壁、行書諸葛亮語

設色紙本 鏡心

款識:1. 三峽夔門石壁。一九五六年,可染寫生。

鈐印:可染

2.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諸葛武侯聊語。一九八九年歲次己巳春三月,李可染於師牛堂。

鈐印:李、可染、寄情

著錄:《大山藏畫》P75、P336,榮寶齋出版社,2009年7月。

LI KERAN LANDSCAPE

Ink and color on paper; mounted; Dated 1956; 17 1/2×19 1/4 in.

26 3/4×9 in.×2

畫:44.5×49 cm. 約2平尺

書法:68×23 cm.×2 約1.4平尺(每幅)

RMB: 3,000,000-4,000,000

“大山”即王大山(1933——1993),河北衡水人,榮寶齋鑑定家,國家一級美術師,國家鑑定委員會委員,擅長明清及近現代書畫的鑑定,為鑑定齊白石作品的權威。曾任榮寶齋(香港)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主持了新中國成立以後的首場藝術品拍賣會。

大山先生與可老交往甚深,可老每有畫中新意總要與大山對談。而大山先生對可老可算是“第一知音”。在藝術觀點上,二人頗為暗合。可老每有新作也是欣然而贈之。

一九五四至一九五九年,李可染進入寫生期。在李可染的藝術生涯中,這是第二個大時期。

其中,一九五六年的寫生歷時八個月,是李可染最艱苦、作畫最多的一次寫生。餐風露宿,萬里跋涉,一口氣作畫二百張。和一九五四年的作品相比,水準大大提高。第一,描寫更加具體、豐富,真實感更強,充滿生活氣息,已完全拋掉了傳統山水畫的老套式和遠離人間煙火的荒寒境界,看起來十分親切。第二,筆墨地位提高,筆力增強,開始大量用漬墨,畫面逐漸變得濃重、深晦。逆光也表現得比較多使用了。

(摘自《名家翰墨》 郎紹君)

今時今日,讓我們再看看大師們的作品~

536

齊白石 (1864-1957)

葡萄

設色紙本 立軸 1944年作

鈐印:

齊大

款識:寄萍老人齊白石畫時年八十又亖矣。

楊善深題簽:葡萄。齊白石筆。善深題。

鈐印:

著錄:1.《二十世紀美術作品檔案——齊白石》P198,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12月。

2.《齊白石作品珍藏卷續》P24,湖南美術出版社,2011年11月。

QI BAISHI grape

Ink and color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Dated 1944; 52 3/4×13 in.

134×33 cm. 約4.0平尺

RMB: 1,000,000-1,200,000

在齊白石眾多的繪畫題材中蔬果類作品是最能觸及老人思鄉情結的一類,他將這些日常所見之物,寄予了深層精神內涵,超越了繪畫的內容和形式。齊白石最愛畫各種蔬菜都是他從小就吃過、種過的東西,無不牽繫著他的兒時記憶與鄉思。

葡萄是白石老人的常畫題材,有“多子多福”之寓意,此幅是其晚年之作,採縱構圖之勢,葡萄藤自上而下,順勢而出,葡萄葉片用大筆溼墨揮寫,墨色淋漓變幻,氣魄雄渾奔放,藤蔓出之以乾澀之筆,屈曲蜿蜒,以書入畫,內含筋骨。沒骨法淡紫色點出的葡萄隱現在藤葉之中,在枯筆的襯托下更顯得晶瑩剔透,玲瓏嬌嫩,呈現出旺盛的生機,也營造了畫面明朗樂觀的基調。

今時今日,讓我們再看看大師們的作品~

538

齊白石 (1864-1957)

螃蟹圖

水墨紙本 立軸 1948年作

鈐印:借山翁、白石、中華良民也

款識:養輝畫友為餘畫像大似,足可橫行。餘畫此贈。戊子,八十八歲白石。

黃養輝題:1.齊白石老人畫蟹真跡。丙辰春日,黃養輝題。

鈐印:黃養輝、養輝書畫、一九七六年

2.齊白石畫蟹真跡。1948年戊子,餘執教於北平藝專,為白石老人寫八十八歲像,形神兩肖,老人甚喜,因即席寫贈此畫並題。歲月如流,距今已廿九年矣,老人為近代畫壇大家之一。其作闊大簡練,殊為可珍也。一九七七年元月,丙辰歲暮,黃養輝志。鈐印:黃易、養輝、七十年代、養輝心賞

鑑藏印:養輝珍藏

著錄:1.《黃養輝藝術文集》P6,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9月。

2.《黃養輝書畫集》P7,五洲傳播出版社,1998年11月。

說明:此作品為黃養輝舊藏。

QI BAISHI CRAB

Ink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Dated 1948; 26 1/2×13 3/4 in. 7×15 3/4 in.

畫:67.5×35 cm. 約2.1平尺

詩塘:18×40 cm. 約0.7平尺

RMB: 1,500,000-2,500,000

“二十世紀中國畫壇的主流是以徐悲鴻為代表的現實主義,形成了享有蓋世之譽的徐悲鴻學派 ……在這個學派的徐悲鴻弟子中黃養輝先生是最傑出者之一。研究黃養輝先生的藝術成就,可得徐悲鴻學派之精髓 。”著名美術理論家左莊偉如是評價黃養輝先生。

黃養輝在齊白石老人八十八歲的時候就給他畫過肖像,畫完後齊老大喜,贈予墨寶作為回禮,並在當中題字大讚黃養輝的畫藝,以螃蟹比喻黃養輝造像能力“橫行於畫壇”。並把黃養輝所做的肖像掛於家中,極為珍視。

此件作品為1948年齊白石為回饋黃養輝創作的《螃蟹圖》,齊白石在題款處風趣地稱讚道:“養輝畫友為餘畫像大似,足可橫行,餘畫此贈之。”由此可見齊老對黃養輝繪畫才華的肯定,足以提筆相贈,畫中包含對其贊悅之情。黃養輝是傑出的書畫藝術家、藝術教育家、篆刻金石家,也是徐悲鴻背後的大能人。1929年,18歲的黃養輝進入中央大學藝術系,拜徐悲鴻先生為師,師生情誼甚篤,頗得真傳。後於1944年33歲時任徐悲鴻大師秘書,直至徐悲鴻在北京去世,深得倚重。徐悲鴻曾給予高度評價:“黃君養輝,於藝卓然有所樹立,知名當世”。

蟹自古以來一直為中國文人墨客喜歡吟詠描繪的對象,一則因為蟹肉鮮美,是最宜於下酒的盤中美食;二則蟹本身有著許多吉祥的寓意,如在古代,通常把科舉鄉試第一名的稱為解元,因為諧音都喜歡討個吉利;再如蟹有八條腿,並且憑藉著八條腿爬行得特別平穩,所以對於仕途人而言,蟹有四平八穩,步步高昇的寓意,對於生意人而言,蟹意味著客源來自四面八方,八方來財,生意興隆;而蟹與荷花在一起則有和諧、和平的寓意;此外煮熟的蟹色澤鮮豔、喜慶紅火,預示著鴻運當頭、好運伴隨。正因為如此齊白石除了喜歡畫蝦,也一直很喜歡畫蟹。

齊白石該幅作品以四蟹為主,雜然爬行,或橫或豎,或動或靜,生機勃勃。畫中乾溼濃淡間水墨之五彩色韻渲染交疊,立體而飽滿,金勾鐵爪,盡顯筆精墨妙,婉若天成。其構圖也頗具玩味,全圖以右下角為中心,呈不等的輻射狀,收放開合自然得體,右下兩株濃墨嫩荷的介入,打破整個畫面的比重,水草下方的一隻螃蟹半遮半藏,正因為這種位置的經營,平添了畫面的盎然意趣,使得觀者在品畫時有了更深層次的遐想空間。

今時今日,讓我們再看看大師們的作品~

550

吳湖帆 (1894-1968)

荷花

設色紙本 鏡心 1944年作

鈐印:吳湖帆、倩庵、鬧紅一舸

款識: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先生雅鑑。甲申秋日,吳湖帆。

WU HUFAN LOTUS

Ink and color on paper; mounted; Dated 1944; 37×17 3/4 in.

94×45 cm. 約3.8平尺

RMB: 2,400,000-3,000,000

吳湖帆,為吳大澂嗣孫(1894——1968)。別署醜簃,號倩庵,書畫署名湖帆。三四十年代與吳待秋、吳子深、馮超然並稱為“三吳一馮”。收藏宏富,善鑑別、填詞。山水從“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衝破南北宗壁障,以雅腴靈秀、縝麗清逸的複合畫風獨樹一幟,尤以熔水墨烘染與青綠設色於一爐並多煙雲者最具代表性。並工寫竹、蘭、荷花。二十世紀中國畫壇一位重要的畫家,他在中國繪畫史上的意義其實已遠超出他作為一名山水畫家的意義。

近百年來,以熟紙畫荷花,最好的應該就是吳湖帆。吳湖帆善用胭脂和白粉,只使一點點胭脂,筆下的荷花便風神特別卓卓可觀。他筆下的荷花每一朵都幾乎像是要發出光來,不禁讓人想到唐代的美人,是得豐肥之美。

吳湖帆筆下的花卉風神特別,卓卓可觀,縝麗豐潤。粉光熒潤,如從風露中折來。風嬌雨秀,極盡妖嬈之態,對世事寵辱不驚的淡定心態。張大千由衷地推崇吳湖帆為,民國畫壇的“當代第一人”。

今時今日,讓我們再看看大師們的作品~

555

吳昌碩 (1844-1927)

富貴牡丹

設色紙本 立軸 1919年作

鈐印:吳俊之印、吳昌石、虛素

款識:國色天香絕世姿,開當穀雨得春遲。可憐富貴人爭羨,未見名花結果時。己未春仲,畫於滬瀆寓廬,吳昌碩年七十六。

著錄:1.《中國近現代書畫十二名家精品集》,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

2.《自得園書畫珍藏集》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

展覽:1.“中國近現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

2.“自得園書畫珍藏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

wu changshuo peony

Ink and color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Dated 1919; 58 1/2×32 1/8 in.

148×81.5 cm. 約10.9平尺

RMB: 1,800,000-2,800,000

吳昌碩的寫意牡丹,一是重氣尚勢,以渾厚豪放為宗,二是“直從書法演畫法”,以書入畫,以印入畫,以金石氣入畫,如寫如拓,高古凝重。比之於白陽,更顯磅礴;比之於徐渭,更厚重蒼茫;比之於八大山人,顯得爛漫;比之於復堂,更沉雄;比之於趙之謙,更老辣。畫面右側,巨石之上,幾株牡丹綻放盛開。花朵豔麗,紅黃相間,光彩奪目,碩大的花朵在枝壯葉茂的映襯下顯得風姿綽約,左側矗立幾枝含苞待放的牡丹,與之形成視覺上的鮮明對比。此幅牡丹以單純樸厚的筆法,大寫意出花卉與奇石;複色運用酣暢自如,豐富的灰色層次使畫面的張力得以增強,蒼茫渾厚之氣蓬勃而出。

今時今日,讓我們再看看大師們的作品~

559

徐悲鴻 (1895-1953)

平安大吉

設色紙本 立軸 1943年作

鈐印:東海王孫、行己有恥

款識:蒨弟存之。卅二年歲闌,悲鴻寫於磐溪。

著錄:1.《萬山紅遍名家力作雅匯》P70-71,北京中藝達晨,2011年。

2.《誠貴堂藏中國近現代書畫》P131,2012年。

XU BEIHONG cock

Ink and color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Dated 1943; 30 3/8×16 7/8 in.

77×43 cm. 約3平尺

RMB: 1,800,000-2,600,000

一九四二年十月,徐悲鴻籌辦的中國美術學院成立,籌備處設於重慶,工作所設於盤溪,並聘張大千、齊白石為研究員,副研究員包括張舌英、費成武、張安冶、陳曉南、吳作人等。本幅於是年歲闌寫於盤溪,應在學院成立之期。

在動物類題材中,徐悲鴻很喜歡畫各種體態的雄雞,徐悲鴻先生此畫中的雄雞,登高而立,昂首向天,氣宇不凡,其一足站立,一足微曲,於穩中暗含動勢;雄雞頂戴朱冠,身披緇衣,尾部羽毛散張,色澤烏中透亮,質感極強,益顯其體態豐滿,具威武之姿,大有“一啼天下白”的氣概,表現了當時的民族氣節和民族精神,體現出徐悲鴻不卑不亢之人品和深刻的思想內涵,是呼喚民眾覺醒的抗爭之作。此畫鈐印“行己有恥”指對自己的不良行為要有羞恥之心,“東海王孫” 表達他與所交往的友人之間的情誼。站在巨石之上引吭高啼的公雞,預示著一個新的開端,一個嶄新時代的來臨,在創院理想實踐之時寫此贈得意門生,無疑具勉勵之意。

張蒨英(1909-2003)江蘇無錫人,1936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直接受教於徐悲鴻。1942年,協助徐悲鴻於嘉陵江畔盤溪籌備中國美術學院。學院成立後,受聘為副研究員,併兼任秘書一年。同時張蒨英還擔任中國全國藝術家協會的常務工作長達五年之久,活躍於陪都文藝界。夫婿費成武,亦為徐悲鴻嫡傳弟子。1946年,二人在徐悲鴻安排下保送赴英國深造,徐悲鴻為其作《十二生肖冊》。費張伉儷旅居英國57年,享譽英國藝壇逾半個世紀。

今時今日,讓我們再看看大師們的作品~

560

徐悲鴻 (1895-1953)

奔馬

設色紙本 鏡心 1937年作

鈐印:東海王孫、真宰上訴

款識:九和先生雅教。廿六年夏盡,悲鴻。

鑑藏印:無涯齋主鑑賞

著錄:《誠貴堂藏中國近現代書畫》P120,2012年。

說明:1.上款人九和先生為大英菸草公司總經理,是新加坡著名收藏家黃曼士的合作人。

2.無涯齋主即馬鑑。馬鑑(1883-1959),文史學者,字季明,浙江省鄞縣(今寧波鄞州區)人,家中排行老五,兄弟馬裕藻、馬衡、馬涯、馬廉均為著名文史學者。

XU BEIHONG horse

Ink and color on paper; mounted; Dated 1937; 30 3/8×52 in.

77×132 cm. 約9.1平尺

RMB: 3,000,000-5,000,000

畫中奔馬以全側面呈現,昂首嘶鳴,鬃尾飛揚,在廣袤的原野中踏衰草而行,勢若御風。馬的身軀、腿部均略為拉長,以更好地呈現飛奔之勢。畫法上,畫家運用大寫意筆墨,勾出馬之外形結構,然後用多層次的水墨渲染處理明暗對比,表現出馬之體積感,最後以幾筆焦墨灑脫揮寫,展現出頸鬃、馬尾在風中飛舞的姿態。整幅造型準確生動,筆墨潑辣凝重,酣暢淋漓,線條簡潔精煉,畫家以中西結合之法描繪出奔馬自由馳騁的意態,使人不由神往。

今時今日,讓我們再看看大師們的作品~

567

齊白石 (1864-1957)

桂花多壽

設色紙本 鏡心 1945年作

鈐印:木人、白石翁、一衿幽事砌蛩能說

款識:寄萍老人白石八十五歲制於京華。

著錄:《誠貴堂藏中國近現代書畫》P48,2012年。

QI BAISHI peach

Ink and color on paper; mounted; Dated 1945; 38 5/8×12 5/8 in.

98×32 cm. 約2.8平尺

RMB: 1,800,000-2,800,000

齊白石晚年畫壽桃甚多,此幀作於1945年,是年日本投降,白石老人心境爽朗,且在家中小酌慶祝抗戰勝利,此圖中洋溢的熱烈氛圍或許便折射出老人內心的愉悅。畫面的主體為一籃壽桃,上側枝葉垂落,秋蟬與蚱蜢平添生趣。籃中的三隻壽桃以沒骨大寫意法畫出,直接用洋紅和藤黃點畫,在輕重和濃淡的變化中描繪出桃子的骨肉感,形狀飽滿碩大;竹籃以焦墨勾出,筆法凝重蒼勁,其粗獷的形態與桃實的鮮豔形成有趣的對照;一叢枝葉以乾澀的淡墨畫枝,溼潤的水墨畫葉,再以濃墨勾勒筋脈,墨點和藤黃色點加以點染;秋蟬和蚱蜢均以細筆畫出,精確的造型和工謹的筆致表現出生動的形態,與壽桃構成動與靜、粗與細的對比。整幅佈局簡單而巧妙,造型誇張而極富表現力,設色豔麗而雅緻,形式上既單純又豐富,氣氛亦十分歡快。

今時今日,讓我們再看看大師們的作品~

572

黃 胄 (1925-1997)

塔吉克民間舞

設色紙本 鏡心 1980年作

鈐印:梁黃胄、梁姓、黃胄寫意、摸索

款識: 塔吉克民間舞。一九七九年十二月於塔什庫爾幹初稿,庚申之春作於京郊,黃胄。

著錄:1.《黃胄新作選》P16,河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

2.《黃胄畫選》P52,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年12月。

3.《中國現代名家畫譜·黃胄》P43,朝花美術出版社,1991年10月。

4.《黃胄作品集附卷·收藏卷(上)》P123,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huang zhou dancer

Ink and color on paper; mounted; Dated 1980; 51 1/8×26 in.

130×66 cm. 約7.7平尺

RMB: 1,500,000-2,000,000

黃胄,原名梁淦堂,字映齋,河北蠡縣人。他獨創性地將速寫融入中國畫,開啟了全新的人物畫筆墨範式,其所畫的新疆人物畫、毛驢圖更是傳世傑作。他還是中國第一座大型民辦藝術館——炎黃藝術館的締造者。

正如齊白石畫蝦、徐悲鴻畫馬一樣,提到美術大師黃胄,人們會很自然地想到他畫的新疆毛驢。毛驢曾是維吾爾族家庭必不可少的運輸工具,黃胄將這一維吾爾族人的“寶貝”畫得可親可愛,充滿了生活情趣。黃胄還特別喜愛畫新疆形形色色的人物。他畫的維吾爾族人物,生動地體現了老人的詼諧,少女的矜持,少婦的凝重,青年的曠達,兒童的嬌憨……各色人物氣質各異,但都惟妙惟肖,呼之欲出。

黃胄運用速寫技法所畫的新疆人物,線條流暢有力,色彩明快豔麗。在黃胄筆下,維吾爾族少女那花花綠綠的裙子,那翩翩起舞時甩起來的小辮子,那一頂頂小花帽,以及她們生動的面部表情,無不傳遞著爽朗歡快的氣息,表現出西北少數民族熱情奔放、樸實樂觀的個性,反映了邊疆同胞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

今時今日,讓我們再看看大師們的作品~

578

何海霞 (1908-1998)

高峽出平湖

設色紙本 立軸 1996年作

鈐印:何瀛、海霞、以西潤中、老霞

款識: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一九九六年二月,八十八叟何海霞作於海上。

著錄:《何海霞全集(4-5)》P168,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年12月。

說明: 此作品得自海霞天地美術館。

HE HAIXIA landscape

Ink and color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Dated 1996; 27×53 7/8 in.

68.5×137 cm. 約8.4平尺

RMB: 2,600,000-3,000,000

此作品為何海霞先生晚年之代表作,先運用潑墨潑彩之技法,復以勾金勾墨提型,營造出一種大氣磅礴的韻律。當代著名畫家周韶華曾說:“何海霞先生對於唐宋院體畫、元明清文人水墨畫,對於小青綠、大青綠、金碧、潑彩、潑墨和水墨淺絳畫法,眾體皆能,可謂是中國畫創作之全能軍。

“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這是毛澤東1956年《水調歌頭 · 游泳》中的後四句。四十年後,1996年,三峽工程大江截流系統工程啟動。身在上海,已年近90高齡的何海霞懷著一種激動萬分的心情,用自己獨有的筆墨語言,繪製了這幅彩墨山水作品《高峽出平湖》。

的確,在何海霞這幅後期作品中,將水墨、青綠與潑彩、潑墨結合在一起,水乳交融,天衣無縫,而且各種元素和物象相得益彰,形成強烈的對比與和諧的統一,營造的則是一種毛澤東“當驚世界殊”的廣闊氣度。何海霞用60餘年的藝術積累,通過大刀闊斧、大氣磅礴的筆墨,融合傳統,體悟自然,千錘百煉,最終寫出了領袖詞句中一瀉千里的氣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