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如何保持外部竞争力?

外部竞争力,抛开背景不提,就是个人能力。一是来自书本,二是来自阅历

。怎么样才算有竞争力?这一点很难,每个人理解不同。体制内,既有机会接触实权干部,政府各部门之间交流也很多,可以建立跨领域人脉。出于权力的敬畏,公务员在与政府打交道的企业和社会组织中也更容易积累人脉,这些关系网也会成为你走入社会最重要的竞争力。

一般来说,国土、规划、建设、水利、信息化等技术部门工作专业性很强,这些部门普遍与相对应的事业单位(研究院)和专业领域的国企人员交流密切,可以通过这些渠道从体制进入社会。但公务员做的大都是行政工作,技术知识容易荒废。有时候专业不对口,学化学的在办公室写材料,学材料的在人事处算工资……这部分人群如果不想好出路,竞争力会急剧弱化,陷入两难。

公务员如何保持外部竞争力?

公检法、卫生、教育、财税这些系统人员多数一辈子会待在体系内,人员自体系流转(教育局到学校、卫生局到医院、财税到银行等),各自形成小的社会生态系统,重点是研究本体系的职业发展通道就好了。

工商、检验检疫、城管、园林、公路、贸易等直接接触社会尤其是面向企业的部门来说,在相关部门积累人脉的重要性更凸显,要充分利用管理上的交叉,多多拓展交际圈和关系网,再不济也可以成为入职本地企业的重要筹码。

既身在体制,那就在领域内做到极致,不荒废学习,知识永远不会过期,更重要的就是积累人脉。政府什么样的职位才能积攒到什么级别的人脉,每高一个级别人脉的价值几何级增长,小科员没有价值。至少也要在这个圈子浸淫十年以上,才有机会形成一定的人际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