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花在刀刃上:攝影初燒如何選擇單眼相機機身?

在攝影的這條路上,器材永遠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如何在器材購的方面不走彎路、少花錢,這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了。在上篇文章《 》中,小編為大家講述了一下作為攝影初燒愛好者該如何選購單反鏡頭,本文即為其姊妹篇。

錢花在刀刃上:攝影初燒如何選擇單反相機機身?

單反機身的選擇要比鏡頭簡單了許多。對於大部分用戶來說,機型的劃分也僅有入門、中高端和全畫幅這麼幾種(中、大畫幅不在本文討論之列)。以佳能為例,入門級機型通常為xx0D(例如650D、700D),中高端機型通常是x0D(例如70D、80D),全畫幅通常是xD(例如5D3、6D),但是卻有一個例外——APS-C的7D。

錢花在刀刃上:攝影初燒如何選擇單反相機機身?

佳能EOS7D

中端機型從外觀上看最大的不同就是身形大了點,多了一個撥盤和一塊肩屏。但實際上,雖然同樣是APS-C幅面的,但是同一時期中端機型無論是在對焦性能還是高感,都完勝入門級機型;另外,可不要認為多了這個撥盤和肩屏是用來裝x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在M檔模式下,我們甚至眼睛無需離開取景器,就可以用一隻手操作兩個撥盤完成光圈和快門速度的調節;而感光度ISO、白平衡、拍攝模式在肩屏上可以快捷操作,這顯然是入門級機型所無法提供的操作體驗。

錢花在刀刃上:攝影初燒如何選擇單反相機機身?

中端單反機型的肩屏

很多所謂的資深數碼人對於初級攝影愛好者都一股腦推薦入門級機型,但是單純從錢的角度來劃分未免太簡單粗暴,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在小編看來,入門級有這麼幾類用戶是不適合選擇的。

1、愛好攝影的初學者。雖然入門機型看起來是針對這類用戶,但是是他們早晚要升級到中端甚至全畫幅的機型,因此從操作方面,顯然是購買一臺二手的中端機型更加適合,尤其是現在的入門級新品套機的價格動輒4xxx元或5xxx元,顯然這種做法可以減少投資,甚至二手再轉賣也會多賣不少錢。

2、注重性價比用戶。這類用戶如果不是已經入了門,就是很精明的數碼愛好者。如果說不想購買二手產品的話,小編認為最值得選擇的就是上一代即將退市的中端機型,例如當年的尼康D7000 18-105鏡頭的套機在京東上竟然賣出過43xx元,性價比高的簡直慘無人道啊。

錢花在刀刃上:攝影初燒如何選擇單反相機機身?

當年最有性價比的中端機型之一——尼康D7000

3、土豪用戶。這類人群,只能說建議怎麼任性怎麼來了,畢竟在他們看來自己揹著是一套裝備,在我們眼裡可是一輛比亞迪F0啊。

錢花在刀刃上:攝影初燒如何選擇單反相機機身?

但是也不能說入門級機型一無是處,畢竟還有這麼幾個人群適用於這樣的機型。

1、非攝影愛好者。目前可以說這類人群是購買單反的最大的群體,畢竟在這個全民造“反”的時代,加上收入的增加,買一套入門級的單反套裝,拍攝點質量好的照片也是可以理解的,當然對於這類人群來說,可能相機就永遠處於自動擋了,不然一旦學會了其他的檔位,相信他們也就入坑了,或者已經在坑邊了。

2、視頻拍攝。自從單反相機增加了視頻錄製功能後,傳統的數碼攝像機DV受到了極大的衝擊,畢竟單反相機的大面積的成像原件可不是白給的。但成像元件長時間的曝光也會發熱並慢慢的損耗,甚至形成死點,當年的佳能5D2的二手機經常會發現這樣的問題,因此成為很多淘寶人又愛又恨的機型。而小編的5D2則是通過在佳能的同學搞出來的一臺官翻機,大家可以羨慕一下了。話說回來,如果更多時候用來拍視頻,顯然入門級機型更有性價比,而且壞了也不用那麼心疼,對不對?

錢花在刀刃上:攝影初燒如何選擇單反相機機身?

單反拍攝視頻

3、追求輕便的用戶。除了性能和操作方面的不同,我們發現中端的機型也要重了好多,這之間的差別就在於機身和內部的五稜鏡的材質以及製造工藝了。因此一些喜歡旅遊的用戶就首選入門級這樣的輕便機型。不過如果單純追求輕便,又要畫質好,相信微單才更適合他們。

錢花在刀刃上:攝影初燒如何選擇單反相機機身?

佳能EOS7D的鋁鎂合金框架機身

總結:總體來看,因為需求的不同,把入門級單反機推薦給所有的初級攝影用戶明顯是一刀切的行為,尤其是對於那些真正愛好攝影的人群。因此,和全新的入門級機型相比,小編更是推薦即將下市的上代中端機型,例如當年的尼康D7000和佳能60D。現在這倆機器基本只能去二手市場上去淘了,不過鑑於年代不遠,價格適中,因此也是值得淘寶的機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