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託,我們沒那麼熟

拜托,我们没那么熟

拜托,我们没那么熟

作者/南川大叔(nanCSS)

拜托,我们没那么熟

朋友曉末做完美容,不見容光煥發,神色倒看上去十分的凝重。

問及原因,她說:“這哪是美容,簡直就是精神虐待,下次再也不來了!”

曉末對我敘述了整個過程,她剛進美容院,就被服務的阿姨開啟了調查戶口般的追問。

“姑娘,今年多大了呀!”

“27歲。”

“那應該結婚了吧!老公是本地人嗎?做什麼工作的?有孩子嗎?”

阿姨一連串的問題,讓曉末有點蒙。

“還沒結婚。”

阿姨一下子來了興致:

“27歲了還不結婚,到30歲就真成剩女了,優秀男人都被挑走了,你可得抓緊啊!”

說到這裡,曉末已經有點反感了:

“結不結婚是我的事情,您有點太操心了吧。”

阿姨一下子被曉末的話嗆到了,又開始轉移話題。

“小姑娘,你平時做什麼工作的?”

“一個月能掙多少錢呢?”

“看你皮膚差,是不是平時工作壓力太大了?”

曉末沒說話,繼續忍著內心的怒火。

對方又接著問:

“你們家幾個孩子呀?”

“爸媽以前做什麼工作的,現在快退休了吧?”

“你多久回一次家?”

.......

曉末實在忍無可忍,她說:

“您再問下去,我恐怕要去投訴了!”

對方這才打住,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好不容易有個時間去做做美容,卻被服務人員問到心情沉悶。

曉末無奈地說:“我知道她問我這些問題,就是想和我套近乎,想讓我辦她們的美容卡,可是初次見面,我沒必要把自己的祖宗十八代全告訴她吧?這也太越界了!”

其實,我特別理解她的心情,就像過年的時候,來家裡串門的親戚不厭其煩地問你的工作、工資、年收入以及什麼時候結婚,被親戚這樣問都會反感,更何況一個陌生人呢?

拜托,我们没那么熟

其實中國人普遍缺少一種界限感:和他人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踏入對方的私人空間。

即使再親密的朋友,也該有界限感。這不單單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而是適時地尊重對方。

在我的微信中,每次一發朋友圈,總有一位朋友的評論很扎眼,有時候還會上升到人身攻擊的層面,偶爾一次的口無遮攔,還可以理解。

但時間久了,總會讓人心裡不舒服,有時候別人給我評論了,我會回覆一兩句,那個朋友看到我給別人的回覆也會懟我,說一些沒輕沒重的話。

我不再認為她是性子直,而是口無遮攔,根本沒有所謂的界限感,認為人與人之間開一些玩笑無傷大雅,就該說話直接一點,不用那麼多的彎彎繞繞。

可是兩個人之間的界限,並不是單方面判斷的,而是由雙方來界定的,不是嗎?

越是熟悉的兩個人,越知道對方的痛點在哪裡,說出的話會更傷人。

如果你真的重視對方,就該落實到一言一行中,而不是說一些不過腦子的話來刺激他。

之前,一位學弟對我抱怨,說他每次做完工作,一個同事老是過來挑他工作上的毛病,並指指點點說一大堆。

我說:“資歷深厚的同事來指點你,不見得是件壞事。”

他情緒激動地反駁:“根本不是這樣,我們是一起進公司的,論業績他從來沒有超過我。他是看我工作完成了,就想挑我的毛病拖延時間……”

其實在工作中,這樣不懂分寸的人不在少數。

比如領導在上面講話,下屬卻嘻嘻哈哈在下面開領導的玩笑,還一本正經地覺得自己調節了工作氣氛;

比如有的人自己的工作一團糟,還特別關注同事的收入、同事的家庭甚至人家是不是懷了二胎。

沒有界限感的行為,總是容易讓別人感到不適和恐慌。

而有些聰明人,則會很好地拿捏分寸,充分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

拜托,我们没那么熟

有一期《奇葩說》裡談及了辯論與主持的區別。

蔡康永說:“辯論是在舞臺上充分展示自己,而主持則要退到一個相對輔助的角色。”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主持《康熙來了》,他從來不搶嘉賓的風頭,甘當綠葉。

而在《奇葩說》中,他有條不紊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未退讓。

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是很微妙的,尤其在職場中,別人都不是傻子,很多時候,知而不言、笑而不語才是聰明人。

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拿捏好分寸,既讓別人舒服,也會讓自己少很多麻煩。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則帖子。

發帖人說,她和老公戀愛六年,結婚兩年。

老公是個媽寶男,每次兩口子吵架,老公總喜歡跟他媽抱怨,然後婆婆就從老家坐高鐵趕過來教育她,而且聲稱是“孩子吵架了,家長不能不管,要來調解”。

而婆婆越調解事情越糟糕,她忍受不了想要離婚。

但婆婆不讓,說她耽誤了她兒子兩年的青春,要上她單位去問問領導為什麼用這樣的員工,還要她還回兩年前結婚的鑽戒、5萬元彩禮以及其它一些衣物……

她很害怕,求助網友,問該怎麼辦?

有網友怒罵:退個鬼啊,都結婚兩年了,憑什麼退彩禮?更何況,兩年的青春連五萬都不值嗎?她兒子的時間是青春,難道女人的時間就不值錢了嗎?

也有類似經歷的網友說:和我婆婆一樣一樣的,也是每次吵架老公都要給她打電話抱怨,然後婆婆趕過來教育我。

攤上這樣一個沒有主見的老公,只能說遇人不淑。

但最讓人反感的是,婆婆永遠擺不正自己的位置,在兒子兒媳之間當“和事佬”,強加干涉兒子和兒媳的事情,還揚言要去兒媳的單位去鬧,清官都難斷家務事,更何況單位的領導呢?

即使再親密的家人,都要給對方留足私人空間,懂得尊重對方的選擇權。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沒資格去幹涉和指引他人的人生。

一個有分寸感的人,一定懂得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畢竟別人的人生好與壞都不需要你買單,你那麼操心幹嘛?

沒有誰會永遠懂得誰,打著“我是為你好”的名號去幹涉另一個人的生活,結果帶來的只能是分崩離析,被人厭惡和痛恨。

這個世界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和老天的事。

我們要做的,就是管好自己的事,不干涉別人的事,順應老天的事。

拜托,我们没那么熟

《請回答1988》中說:所謂的界限,就是到那裡為止的意思。

拜託,我們沒那麼熟,別動不動就和我開一些“無傷大雅”的玩笑,別人笑那叫做玩笑,別人笑不出,那就叫做惡意添堵。

拜託,我們沒那麼熟,別動不動就給我講一些你所謂的大道理,沒有人有義務豎起耳朵認真地聽你說教。

拜託,我們沒那麼熟,別總是一次又一次的發“砍價”“投票”之類的消息,還說這是舉手之勞,“舉手之勞”是我的謙詞,不是你用來道德綁架的說辭。

你要知道,界限感不是疏遠,不是冷落,不是傲慢,而是尊重。只有尊重別人,人際交往才會越來越舒服。

如果遇到沒有界限感的人,別忍著,直接說一句:“拜託,我們沒那麼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