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你那麼笨,是因爲你經常上百度!

怪不得你那麼笨,是因為你經常上百度!

多思考,少上網

據卡巴斯基研究室調查數據,在全球6000多人中,36%的人遇到問題不是先去自己認真思考分析,而是上網搜尋答案,在超過45歲的人中,這個比例更高,達到40%。

過度依賴網上搜索,去尋找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一切都現成的,懶得去獨立思考判斷了。

古話說,“腦子越用越靈光”,長期不去思考,大腦就會更加懶惰,甚至萎縮。但是,人的大腦有惰性的傾向,能不思考就不想去思考,能簡單思考決不會複雜思考,因為思考是耗費精力和能量的。而不斷對世界對問題有所反映,經常去分析、去綜合、去思考,卻是大腦最好的運動體操。動不動就看別人怎麼做、過去怎麼做、書上怎麼做、網上怎麼做、領導要求怎麼做,人的大腦中沒有自己的東西了,沒有自己的判斷了,人能不變笨嘛?

網上現在魚龍混雜,各種傳言不斷,甚至流行全國,比如公交卡放進微波爐能充值, 小龍蝦是一種蟲子,外國人都不吃,一個雞有好幾個翅膀,用來做烤雞翅......你聽過吧,中槍了嗎?

第二,答案太容易得到,大腦不知道珍惜,很難轉化成長期記憶。

就像人一樣,如果一切東西特別容易得到,我們就不會太去珍惜。大腦一樣,面對一個問題,如果通過網絡很容易搜索到答案,大腦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找到答案上,解決了它就放鬆了,而對答案本身,卻不容易記住,很難轉化成長期記憶,留著下次調用。

而通過自己去分析、綜合、思考,費了一番功夫得到的答案,則完全不同,不僅記得牢,而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調用方方面面的知識和記憶,並且把這些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的知識體系。

怪不得你那麼笨,是因為你經常上百度!

多思考,少上網

第三,網上答案五花八門,真的靠譜嗎?

對一些問題,網上各類回答也是五花八門。比如我今天查了一下:“為什麼有些孩子看起來不太學習,但成績卻不差呢?”網上提供的答案,真是腦洞大開,有的回答語焉不詳,不知所以,比如一定要掌握學習方法,一定要養成學習習慣,可究竟哪些方法,哪些習慣,如何養成,並沒有確切的答案,更沒有科學的研究作為依據;有的回答,要早睡早起,要注意飲食習慣,更是離題萬里;等等吧,幾乎沒找到我想要的東西。如果這些答案被你採納,豈不是誤人子弟嗎?

第四,經常上網刷屏,分散你的注意力,消耗你的意志力。

所有人都有這樣的經驗,一臺電腦、一部手機,可以隨時耗掉你幾個小時時間,還有幾十上百兆流量,等你回過神來,感覺自己什麼都沒有學到、什麼也都沒有記住,很後悔自己又無謂地浪費了這麼多時間。注意力和意志力是寶貴的資源,我們應該把它們多放在你思考的問題上,如果需要查找相關資料,來幫助你分析和思考,還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把所有問題的解決都託付給網絡,恐怕是找錯了對象了。

總之,遇到問題,自己先分析、思考、判斷,網上的東西只能作為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