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惡意害死了那個女孩

“甘肅女孩跳樓”這則新聞是週六看到的,熱度今天才被推上首頁。6月20日下午,甘肅慶陽一名高三女生,跳樓自殺。

他們的惡意害死了那個女孩

她曾因受老師猥褻而患上創傷性應激障礙,親手向法院寫下控訴狀,一字一句地將老師對她的獸行描述出來,最後法院以“情節顯著輕微,不構成犯罪”為由,不起訴這位老師。

她讓我想到房思琪,人的善良和堅強都是靠身邊人的善良真誠和關愛一磚一瓦堆起的銅牆鐵壁,它在我們遇到惡的時候保護自己。甘肅女孩和房思琪一樣,她們內心那堵銅牆鐵壁早就在築成時被碾成粉末,於是放棄。

這是書香教養作糖衣包裹著的惡意。

再繼續看這則新聞的詳情內容,撲面而來的惡意已經不再是施以獸行的老師,毫不誇張地說,那是人性裡萬劫不復的惡意。

他們的惡意害死了那個女孩

女孩已經走在生死邊緣,樓下有些群眾開始聚集起來看“熱鬧”,在朋友圈,在短視頻app上,標上跳樓的紅色大字,用女孩的生命博眼球。

有人開始等的不耐煩,“跳啊,還不跳”的聲音在人群中稀稀拉拉地冒出來。僵持一會兒後,女孩鬆開了消防員的手,從曝光的一條視頻裡可以聽到,女孩降落的那幾秒,除了驚訝聲,裡面還夾雜了一些歡呼和掌聲。

一條年輕無辜的生命在你眼前隕落,起鬨鼓掌的那些人,你們居心何在?

與之相對比的,是消防員趴倒在樓邊上痛苦的哭喊聲,消防員無助地用拳頭捶地,撕心裂肺地哭喊。他剛剛新婚,營救結束後依舊沉浸在沒有救下女孩的愧疚裡,無法與妻子相見,正接受心理輔導。

樓下起鬨的那些人,在我看來,他們的惡意和老師的獸行毫無差別。

他們的惡意害死了那個女孩

這是一種狡猾的惡意。

沒有人會拿女孩的死向他們問罪,他們逃之夭夭繼續生活,女孩的死只是他們日常裡圍觀的“熱鬧”之一。

如果說那位老師是兇手,那事後所有無視女孩求救,起鬨女孩自殺的人,都是幫兇。他們都參與了女孩結束生命的決定,幫兇當然不會覺得自己有錯,雪崩的時候,也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

熟悉嗎?認真細想這些人,你就會發現最近互聯網上這類人並不罕見。把主角換成任何一個風口浪尖的紅人,她們站在金字塔上,那些不堪的罵聲目的是什麼?是想看她從塔上狠狠摔下來才能心滿意足?

這是打著“不公平”幌子的惡意。

他們的惡意害死了那個女孩

這種不知從哪裡而來的恨,東野圭吾在《惡意》裡專門探討過,貪婪、嫉妒,那些十分負面的能量,匯聚而成的惡意讓人汗毛凜凜。原罪被放大,總能在一角找到自己。

每個人心裡都時常孕育某種惡意,有些人選擇不下手不出口,因為知道這種惡意只是某種情緒集中爆發的產物,為此將惡意釋放給別人就是一種暴力。

有些人卻瘋狂筆誅墨伐,惡言相向,沒有人不知道這個世界的真相,所有人也都明白如何變強大,當你無法感同身受別人的痛苦時,你所表現的正義感就是一把利刃。

有一些東西是經久不衰的,雖然它總是遭受某些人的輕蔑和不屑,但總是真誠可靠的,例如善良,它是我們所有人都不該越過的底線。

圖 / 網絡

文 / 阿飄


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找到我:

微博:@胡辛束

合作請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