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的他曾多次把一代明君拒之門外,後來卻成就了偉業

三顧茅廬又名三顧草廬,出自於《三國志》。而這個歷史故事明確說明了管理者要禮賢下士,知人善用 三顧茅廬的故事歷來為世人所稱頌,尤其是受名著《三國演義》的影響教深。

27歲的他曾多次把一代明君拒之門外,後來卻成就了偉業

其實呢,在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的時候,其實中間還有一段前因!漢末,天下大亂,硝煙瀰漫,劉備,曹操等人各佔據一方勢力,明爭暗鬥,損傷無數。這是雙方相差懸殊,劉備屢敗屢戰,屢戰屢敗,最終狡猾的曹操打敗了劉備,走投無路的劉備無奈之下投靠了劉表,商量對策。

27歲的他曾多次把一代明君拒之門外,後來卻成就了偉業

但是在這期間風險無數,差點被殺,之後碰到了劉備的一位好友司馬徽,然後好友司馬徽為劉備分析到,其實曹操最不缺的就是什麼武將,而是缺乏一個為他出謀劃策的軍師,所以曹操並不打算就此善罷甘休,在與劉備的戰爭中,他看中了劉備的一位軍師徐庶。

27歲的他曾多次把一代明君拒之門外,後來卻成就了偉業

其實徐庶也是劉備無意間得到的一位人才,在之後大大小小的戰爭中,靠著徐庶的足智多謀贏得了不小的勝利。徐庶非常的有頭腦,是為軍師的好料子。因此,這正是曹操看中他的亮點。

27歲的他曾多次把一代明君拒之門外,後來卻成就了偉業

曹操十分想讓徐庶進曹營,但是徐庶確實分衷心,於是曹操就撒了一個謊說:徐庶的母親生病了,需要徐庶回去探望。於是徐庶準備回去探望,在即將離別之際,徐庶告訴劉備:臥龍崗有一位才人,名叫諸葛亮。他智力超群,足智多謀,如果能夠得到他的幫助,那麼得到天下就是件容易的事了。

27歲的他曾多次把一代明君拒之門外,後來卻成就了偉業

那麼第二天劉備就帶著張飛和關羽準備了禮物進了臥龍崗,但是書童卻告訴他諸葛亮剛好出遊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劉備等人只好作罷。

27歲的他曾多次把一代明君拒之門外,後來卻成就了偉業

27歲的他曾多次把一代明君拒之門外,後來卻成就了偉業

27歲的他曾多次把一代明君拒之門外,後來卻成就了偉業

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當前國家的形式,劉備一聽,倍感吃驚,不得不由衷佩服,並且諸葛亮幫助,當時的諸葛亮年僅27歲。

從三顧茅廬這個歷史典故中我們不難理解:做人和做事都不能輕言放棄,真誠實意的對待他人。也不能看出劉備這個人鍥而不捨的特點。虛心請教,對他人的才能絲毫不嫉妒,只有佩服。而諸葛亮為了國家的安定,耗費了他畢生所有精力,竭盡全力的幫助劉備出謀劃策,其實這也與劉備“三顧茅廬”有著密切的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