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效仿齊桓公,終究也成爲一代霸主

退避三舍這一歷史故事出自《左傳》,當時晉文公繼位之後,開始整頓國家,從各個方面進行了改革,軍隊實力大大增強,生產力也快速發展起來了,晉文公在位時把晉國治理的井井有條。

他曾效仿齊桓公,終究也成為一代霸主

他曾也想過向齊桓公那樣做一個霸主,成就一方霸業。這時候中國的天子周襄王遇難,向各國討伐軍隊,當時的周襄王有一個異母兄弟名叫太叔帶,他勾結了一些大臣,想帝國要了一些兵力,之後奪取了王位,周襄王被逼無奈,帶著幾個身邊的隨從逃亡了鄭國,於是他發出命令要求各國的諸侯護送她回到洛邑去,然而當時的事情卻沒有按照他想象的方向進行發展。

他曾效仿齊桓公,終究也成為一代霸主

一些國家的諸侯有得慰問了天子周襄王,有的給周襄王送些食物水,但是卻沒有人願意借兵討伐敵人,其中有一位隨從說:如今天下大亂,能夠打敗敵人的只有秦,晉兩國,其它國家也只是徒有虛名而已。

他曾效仿齊桓公,終究也成為一代霸主

於是周襄王派人去請晉文公護他回朝,晉文公知道後立馬前往,帶領軍隊討伐敵人,因為力量的懸殊,把敵人打退,又把太叔帶和他的那一幫奸臣一併殺死。護送天子周襄王回朝。

他曾效仿齊桓公,終究也成為一代霸主

幾年過去了,又有宋襄公的兒子,宋成公來討救兵,說是楚國帶領五個國家的兵力來討伐宋國,一些大臣們都說:楚國在位時,經常征伐其他國家,如果主公想要稱霸中原的話,這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晉文公思前想後,覺得有些道理,於是便擴充了軍隊實力,帶上三個軍隊的兵力,去救宋國。最終打下了楚國身旁的兩個小國――衛國和曹國。

他曾效仿齊桓公,終究也成為一代霸主

當時楚國並不想與晉國交戰,所以一聽說晉國出兵,於是楚國便退了兵,當時晉國以為早晚都能攻打下楚國,捎了封書信給了楚國的國君:雖然這場戰爭不一定贏,但是一定要拼個你死我活。即使這樣楚國還是不願意晉國交戰,只派少量的兵力和晉國對抗。當時楚國要求晉國釋放,這兩個小國,但誰知在這裡面前兩個小鍋背叛了楚國,先和楚國來了個絕交。

他曾效仿齊桓公,終究也成為一代霸主

於是他立刻下令,帶領全軍去晉國駐紮的地方,靜文宮立刻命軍隊往後撤,但是軍中的一些將士卻想不開:哪有將軍給臣子讓位的道理啊!狐偃解釋說:曾經楚國幫助過晉國,晉國答應,如果楚國出兵,那麼寧願退避三舍,今日往後退就是為了實現這個諾言。

他曾效仿齊桓公,終究也成為一代霸主

出國的一些將軍看到晉國退兵,便想著到此為止。但是成得臣確不願意。楚國還向晉國下了戰書,但是晉國回信到:從前貴國的恩惠,我國不敢忘記,所以退避三舍,但是如果貴國執意討伐我國,那麼我們只好較量一下!但是成得臣卻不把晉國放在眼裡,所以又中了晉國的埋伏。前後夾擊把楚國打得落花流水。

他曾效仿齊桓公,終究也成為一代霸主

當時成得臣認為自己打了敗仗,無顏再回到自己的國家,於是在路上便自殺了。晉國佔領了楚國的領地,凱旋而歸,周襄,王和大臣都認為是晉文公立了大功,還慰問了晉國的軍隊,當時兩國還定下了盟約。一代中原霸主就這樣誕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