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是強者的通行證,抱怨是弱者的墓志銘

蘇格拉底說:“未經省察的生活,沒有價值”。懂得自省,經歷才有價值,生活才有意義。強者不是天生就強,而是在一次一次的失敗中成長,在生活中自省,一步一步走向強大的。強者從不抱怨,因為他們深知,抱怨沒有一絲絲的好處。只有弱者,才會喜歡抱怨,因為弱者想到的不是去解決問題,而是首先把問題和責任推給別人,不懂得反省自身的不足。抱怨帶來的結果是原地踏步甚至退步,反省卻是一種進步,這一退一進之間,差距就顯現出來了。

自省是強者的通行證,抱怨是弱者的墓誌銘

反省,是一種人格的自我修養。每一個從出生下來,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都是從無知到有知,再到創造。從無知到有知的過程中,是一個人的學習過程,成長過程。在學習與成長過程中,都會走錯路,說錯話,但是有些人在錯誤中越走越遠,最終在生活中沉淪;而有些人卻從錯誤中反省自己,不斷的提高自己,最終實現人格的自我提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自省是強者的通行證,抱怨是弱者的墓誌銘

在晚清時期,出現了四大中興名臣,其中有著中興第一名臣的曾國藩無疑是個通過反省成功蛻變的名人。我們都聽過“樑上君子怒罵曾國藩”的故事:小時候曾國藩在屋裡背書,恰好屋裡有個“樑上君子”想趁著曾國藩背完書休息後偷點值錢的東西,但未曾想到曾國藩這一篇文章翻來覆去讀了十幾遍也背不下來。這位小偷忍無可忍,跳下來大罵:“這種笨腦殼,還讀什麼書!”罵完將曾國藩所讀的文章從頭到尾一字不落的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這個故事雖然是笑談,做不得真,但曾國藩的天資不出色卻是真的。梁啟超曾評價他說:“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可以這樣說,曾國藩他之所以能夠被稱為“完人”,不是因為他的天資,而是因為他的努力和進取,不斷的自我反省。

曾國藩的一生,是不斷反省的一生,他堅持每日反省,堅持了30年。但是,他真正將自己的人生想通,應該是他父親去世後,回家丁憂時,在家反省兩年後才醒悟的。丁憂之前,他還曾向咸豐要官,當時的曾國藩,與官場是格格不入的。

可經過兩年的反省後,他醒了,從此脫胎換骨從新做人。當咸豐再讓他出山抗擊太平軍時,他再不談任何條件了,只做事不提條件,說哪打哪,對於皇權從不說不,真要說不,就是想辦法拖著。而且,他把自己的身段放得一低再低。終於,他在官場上,越來越遊刃有餘了。這段時期的曾國藩,已成為一個非常圓通的人,已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相當有質感的成功男人。

自省是強者的通行證,抱怨是弱者的墓誌銘

自省是強者的通行證,抱怨是弱者的墓誌銘

人們常講:“不要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說的其實就是反省。每一項偉大的發明,都是經過科學家無數次的反覆試驗,不斷改進,不斷糾錯,最終才發明成功,這不斷的試驗、糾錯、改進,五一不是一個反省的過程。

曾仕強在講《經易》時說到,歷史也好,人生也有,總是在吉凶悔吝中不斷的循環往復。當一個人走入順境,做了一點事而自我感覺到成功時,也就是遇到“吉”,你接著就會“吝”,也就是自大、自滿、自負,你肯定不想這樣,但你身邊的人會讓你慢慢走進這個地方,因為這個時候,你周圍人一定會把成績都推給你,把功勞讓給你,把好話送給你,把敵對的話,刺耳的話,提醒你的話都收起來,你這時就會覺得能力越來越大了,慢慢就開始飄了,也根本看不清周圍的人和事物的真像了,緊接著,自然“兇”就來了。

當你遭遇挫折,遭遇痛擊,遭遇失敗後,你才開始“悔”不該當初,開始洗新革面,從新做人,從新改過。或許這時你才有機會再走到“吉”,但是,按照自然的規律,吉後又是吝,吝後再生兇。

那麼怎樣才能逢凶化吉呢?那就是要不斷的去悔過,去反省,漸漸形成:“吉—吝—悔—吉”這樣的三角圖,以避開兇。

自省是強者的通行證,抱怨是弱者的墓誌銘

抱怨,阻斷了人進步的空間,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生活中,我們總是遇到很多喜歡抱怨的人。事情已經發生了,他們第一個時間想的不是去解決問題,而是責怪天,責怪地,責怪別人。喜歡抱怨的人,往往在抱怨中,錯過了處理問題的最佳時機,導致最後遺憾終生。

抱怨壞處非常多,總結起來,至少有這幾點:

抱怨,讓人變得弱勢。當你抱怨的時候,你實際上是在表現自己的弱勢和無能為力,想通過抱怨獲得別人的憐憫和同情。越喜歡抱怨,內心越脆弱。

抱怨,等於放棄了自我的成長。推脫自己的責任,尋找藉口,放棄自我反省、自我揚棄、自我提高的機會,這種人不會去改變自己,只能在抱怨中麻醉自己,結果註定一事無成。

抱怨,會破壞人際關係。總想讓別人按照自己的要求改變,其實這隻能事與願違,只能讓別人越來越反感,漸漸的,失去了友誼。

抱怨,容易形成消極的思維定勢。抱怨是一種語言而不是行動,當一個人過多地被語言困擾的時候,他會失去行動力。慢慢的就會形成負面思維,遇到事情總會消極看待。常常在他人身上找缺點,而不是發現別人的閃光點。長此以往,就會變成一個人人都害怕靠近的人。

自省是強者的通行證,抱怨是弱者的墓誌銘

自省是強者的通行證,抱怨是弱者的墓誌銘

做人,要多反省,少抱怨。《菜根譚》裡面有一句話:“反己者,觸事皆成藥石;尤人者,動念即是戈矛。”經常自我反省的人,日常接觸的事物,都成了修身戒惡的良藥;經常怨天尤人者,只要思想觀念一動就像是戈矛一樣總是指向別人。可見,自我反省是通往行善高尚的途徑,怨天尤人是走向奸邪罪惡的源泉。兩者之間,有著天壤之別。

懂得反省,人生就走向光明,越走越亮;選擇抱怨,人生就滑向了黑暗,越走越黑,至少被黑暗吞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