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让邓鸿出任云南城投的董事长

假如让邓鸿出任云南城投的董事长

成都环球中心

看着成都环球中心的照片,油然而生的赞美只能止于两个字:好美!

如果一切顺利,这座好美的建筑即将归入我们云南的企业云南城投的麾下。这是成都可以骄傲很多年的建筑,如今我们云南人也可以跟着骄傲一下。

可是我总是有种不太好的担忧,就是没有邓鸿的成都会展,我们云南人能行么?建一座漂亮的建筑,总能用钱和审美来解决。可是建好以后要运营好就不简单,连邓鸿都没能完全运营起来的环球中心,云南城投行吗?更何况除了环球中心还有更多属于成都会展旗下其他的产业等着云南城投去发展。

我说的是假如。

假如云南城投收购成都会展,最终获得各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后,假如让邓鸿出任云南城投的董事长,会有什么好处?

邓鸿运作成都及周边区域的会展与旅游产业经济的能力,无须赘述,这都是为外界所称道的事实,其对城市建设和会展经济的贡献,都是可以用令人惊叹的词语来形容。如今邓鸿将成都会展拱手让渡给云南城投,似乎在暗示着其放弃经营20多年的会展强项转型白酒产业。

2017年4月,邓鸿携80亿大举进军酒业,打造环球佳酿酒业有限公司。据了解,环球佳酿酒业拟在泸州建设中国酱酒文化主题公园项目和龙马潭区浓香酿酒基地两大项目,总投资近80亿元,用以打造中国酱香酒谷核心区及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

尽管看上去邓鸿好像打起了战略转向的主意,但是,其持有的成都会展23.03%股权,是云南城投用12.7亿股股票作价55亿元支付的,并非现金。邓鸿作为重组后云南城投第二大股东,要拿到这部分现金,至少要等重组发行股份基准日起三年后才能慢慢兑现。从这个角度讲,那么大一笔资产,邓鸿不仅追求保值的问题(每股不低于发行价4.35元,重组预案价,可能会调整),同样也有增值的需求。那么如何保证手里股票三年后市值不缩水,关键在于资本市场对云南城投业务发展运营的认可。

也就是说,重组后,云南城投发展向好,这是基本前提。需要云南城投在吃进大量资产后,有效整合资源,配合国家经济产业布局创新发展,实现更大的利润。

这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事情,我相信以云南城投现有国企的机制和人才部署,恐难实现。云南城投需要更加优化的人才体系来匹配它的发展野心。

假如让邓鸿出任云南城投的董事长

邓鸿

作为成都会展的创始人和带头人,成都会展已经形成自己的人才体系,可是,没有邓鸿的成都会展,是否会物是人非呢?对成都会展最熟悉的邓鸿,有充分条件满足云南城投的产业布局和资源整合需求。在云南省国资委和控股股东云南城投集团的把控下,聘请第二大股东邓鸿作为职业经理人,是眼下云南城投重组成都会展后面临资源整合难题中比较合适的人选。

而且,邓鸿以职业经理人身份出任云南城投董事长,可以让投资者拥有更强大的信心,这是邓鸿磨砺多年自带的标签。

还而且,许雷目前是云南城投集团董事长,同时也是上市公司云南城投董事长,还是成都会展的董事长。由邓鸿出任上市公司云南城投董事长,也能解决目前许雷一家公司体系多重身份问题。

这并非没有先例。云南省国资委引入新华都对云南白药控股股东白药控股实施混改,原紫金矿业总裁王建华出任白药控股董事长。虽然此次云南城投的情况和白药控股没有可比性,但从人才上引进新鲜血液的角度看,也并非不可。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可能性有多大呢?

携80亿大举进军酒业打造环球佳酿酒业有限公司,邓鸿权衡的天平到底会倾向哪一头,这是个大问题。抛掉成都会展转投酒业,让邓鸿回头出任云南城投董事长,可能性低。

其次,尽管邓鸿作为云南发展会展与旅游产业的先导榜样有很好的优势,可是邓鸿身上敏感的过去式因素,对于一家省国企来说,是非常忌讳的。云南在这个问题上会冒风险吗?

云南城投发展很快,其中靠买买买壮大资产规模是手段,尤其近年来拿下银泰系和成都会展。问题是连云南城投高管都承认一个现实,就是盈利能力弱。以前,房地产投资和开发是主业,开发项目的能力这么多年其实并未增长多少,因为“不专心”,信奉股权投资信条,常常买进倒出,获取溢价收益。比如昆明湖项目,其中一块地卖给万科,收回超10亿进账,那2017年的年报,在净利这块就好看多了。

这不是长久之计,现在又增加了商业、会展旅游等业务,几大口就吃成个胖子。胖子和健将是有本质区别的,云南城投太需要一个牛逼的人才团队,来解决胖子的问题。

我们不能靠买买买倒是走出去了,可思维意识还落下在云南,这行不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