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爲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圖文作者/陳驍勇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環山溝位於光山縣南向店鄉,青龍河在群山間蜿蜒盤旋,在山谷間轉了一個彎兒,滋潤出一方世外桃源。​

這裡諸峰環峙,林壑尤美,環山也因此而得名。青龍河出群山匯入五嶽湖,如一條飄動的綠絲帶,將靈秀的環山與婉約的五嶽連接在一起。

環山之美秉造化而生,地靈蘊人傑。千百年來,環山人篳路藍縷,不管是負笈求學,還是外出謀生,小橋、古樹、流水,承載了遊子永遠的鄉愁。​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一、金榜橋

金榜是環山的一個村民組,於是這座橋便是金榜橋。

橋不長,區區三四十米。如一鉤彎月,疲累了休憩,飄落在窄淺的河面;又如一貫玉虹,臨水梳妝,慵懶地舒展自己的腰肢。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金榜橋溝通青龍河東西,當330多年前胡煦從橋上走過後,它就如同王者加冕,用易學來註腳,用命理來加持。置身橋上,讓人感嘆,命運很奇妙,似乎有一條路通向遙遠的未知。

從草野庶民到朝堂重丞,胡煦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別人看到他歷經康雍乾三朝為官、官居侍郎的光鮮,而他總自得於自己在易學上的成就。 ​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胡煦所著《周易函書》五十二卷,煌煌鉅著闡述人和宇宙的關係。在同一時代,遠在三萬裡之外的英國,一顆蘋果不經意間砸中了牛頓的腦袋,於是便有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東西方同一時代的思想巨擘,分別從精神和物質的層面詮釋了宇宙的至理。

胡煦易學晦澀難明,一般人很難讀懂,但是不影響每個人對天道的禮敬。青年時代不經意間的一次偶遇,便成為一代思想家胡煦哲學思維的發軔。​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胡煦家在南向店鄉老虎山村,距此十里,同屬青龍河系。河名青龍河,山名老虎山,虎踞龍盤,也是一方絕佳寶地。

而立之年的胡煦,已進學十餘年,兩次以秀才身份赴省鄉試,均落第而歸,家徒四壁。讀書人最大的追求就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他不得已蟄居家鄉面壁苦讀,以期來年再試。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1684年又逢秋闈之年,這一年的秋天格外清爽。胡煦重整行裝,再次發起衝擊,期望得中舉人,打通入仕之途。​

他特意換了一個出行方向,緣青龍河而上,徜徉在綠水青山間,平復自己忐忑的心情。破舊的揹簍裡只有一箱舊書,幾件泛白的青衫,少許盤纏。胡煦如一隻孤鶴,形單影隻,眼神已不復當初進學時的意氣風發,只有對未知前途的迷惘。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進入環山時,日已暮,風輕拂,幾縷炊煙,一彎拱橋。過了此橋,便是通往省城的驛道。

胡煦借宿農家,房東大娘告訴他,此地名為“金榜”,此橋名為“金榜橋”。胡煦大喜,心中的抑鬱之氣剎那間排解,頓覺高中有望。他趁著暮色,登橋遠眺,只見兩山排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青龍河綿延在薄霧裡,似乎直入雲霄。​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胡煦心中歡喜更甚,“金榜”二字給予他無窮的力量。他在農家駐留數日,白日寄情山水,登金榜橋吟詩做賦,夜晚掌燈苦讀。

十年寒窗苦讀書,一朝風雨便化龍。當年鄉試,胡煦高中舉人,授安陽教諭,從此步入仕途。胡煦後來官至兵部侍郎、刑部侍郎,所著《周易函書》對後世易學、理學研究影響深遠。近代哲學家、新儒學代表人物牟宗三認為胡煦是中國的最大之純粹哲學家,後世研究易學者無不從《周易函書》中汲取營養。​​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胡煦周易哲學的起點已經無法考證,但登臨金榜橋的心路歷程一定給他深刻的啟發。胡煦感念於此,為此橋題寫“金榜”二字。其子胡季堂,代父為此橋鐫石紀念。隨著胡煦官位的晉升,環山人將他借宿讀書的地方命名為“亮馬燈”,意味著驛道的車馬往來,總能看到先生苦讀的三更燈火。從“亮馬燈” 到“金榜橋”,何嘗不是偶然中的必然?​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胡季堂廕生出身,未參加科舉直接入仕,官至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直隸總督,追贈太子太傅,是信陽人中政治成就最高的人物之一。

父子兩帝師,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更為奇妙的是,他們都與這方寶地,與這座拱橋有關。兩人縱有經緯之才、萬般風流,都已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而金榜橋歷經多次水毀重修,兀自頑強地矗立在青龍河上,引得一代代莘莘學子來此朝聖。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留連在金榜橋上的學子,正在找尋 “金榜題名”的心靈暗示。居金榜之地,登金榜之橋,安知不會再現三朝帝師的佳話呢?

 二、烏桕樹

“日暮伯勞飛,風吹烏桕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錢鈞將軍最深刻的記憶是家鄉的烏桕樹,這裡有凋敝的老屋,還有倚門盼歸的母親。

錢鈞的故居位於距環山溝十里的錢小寨。環山的棵棵烏桕樹,烙下了將軍幼年艱難謀生的印記。放牛、油漆、燒炭、騸馬、習武,將軍在這裡積澱了苦難的童年,也掀開了戎馬一生的壯闊篇章。將軍一生中23次受重傷,15次被子彈穿體而過,壯士百戰成中將,留下了歷劫不死的傳奇。​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1930年的三月,天氣乍暖還寒。烏桕樹從沉睡中醒來,伸個懶腰,舒活一下筋骨,從枝頭綻出鮮嫩的葉片,綠中泛黃,芽尖點絳,沉寂一冬的環山頓時生動起來。青龍河畔少了一個吹著烏桕葉笛的少年,百里外的大別山林裡多了一個手槍隊長。環山溝沒有了這個奔波的快樂少年,春之樂章似乎少了一個樂符,這一少就是永遠……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這一天中國革命史和中國航空史發生了一件大事。國民黨的一架飛機油料燃盡,降落在湖北宣化店竹竿河的沙灘上。錢鈞帶著手槍隊,擊潰了地方民團組織,繳獲了迫降的飛機,這架飛機就是赫赫有名的“列寧號”。從此,中國共產黨有了自己的飛機,鄂豫皖特區蘇維埃政府有了自己的航空局,航空局首任政治委員將是這位還有些稚氣的手槍隊長。 ​

硝煙還沒散去,手槍隊長斜倚在異鄉的烏桕樹幹上,吹了吹還有餘熱的盒子炮管,目光深邃悠遠,彷彿穿透百餘里的時空,落在家鄉的門前: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家鄉的老屋邊,烏桕樹又長高了吧?有人採一片新葉,折成一篷小船,漂流在河水裡,目送它消失不見。

母親呢?也許還在佝僂著背,把去年冬天採摘的烏桕籽,一點兒一點兒地舂碎,壓榨出燈油換點鹽巴。可是我不在家,母親裹著小腳,誰來幫她送到集市上呢?

第四次反圍剿戰爭還是失利了,錢鈞隨紅四方面軍主力,被迫撤離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開始了長征。歷史的鐘擺已經走到了1932年的深秋,錢鈞也成長為紅四方面軍三十三團的政委。​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千佛山的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前有重兵圍堵,後有追兵剿殺。這裡位於在四川、甘肅交界處,從離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算起,已經走了萬里之遙。年輕的政委看著朝夕相處的兄弟一個個倒下,心如刀割。

忽然,一顆子彈射穿了政委的左腹,鮮血瞬間彌散滿衣衫,也染透了貼身藏著的小木牌。木牌長年被汗水浸潤成烏黃色,用家鄉的烏桕木雕成,正面刻著 “彬”字,背面刻著“楞嚴”二字,這是母親在他三歲時走幾十裡山路,到大山寨向僧人討要的,“彬”是政委的小名。母親用紅絲線仔細穿好,小心地掛在他的胸口。絲線早已磨斷不見,木牌浸滿鮮血,亦如絲線一樣鮮豔。​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要死了嗎?外面的戰鬥還在繼續,可是政委什麼也看不見,眼前瀰漫著一片紅色的海洋,像似戰友的鮮血,更像家鄉的紅葉。

這時候正是家鄉紅葉爛漫的季節。“巾子峰頭烏桕樹,微霜未落已先紅。”政委自然不知道宋代詩人林和靖寫過一首呤誦烏桕的詩,只是彷彿記得家鄉的烏桕葉應該紅了。不是那種純粹的紅,紅的、黃的、橙的、紫的,明麗柔潤,色彩斑斕,在夕陽下流溢著光暈。母親也許正在夕陽下張望,霞光在她如烏桕樹幹般彎曲的身子上鍍了一層紅。 ​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政委已經昏迷了一天一夜,只是還有一口氣沒有斷。同志們都以為他要犧牲了,於是從地主家找來一口薄棺,含淚要把他入殮。眼前的紅光漸漸淡去,政委感覺有點兒冷。冬天到了嗎?只有到了冬天紅葉才落盡,烏桕樹梢頭如同點點白梅的桕籽在哪裡呢?拿一根竹筷,劈一個小口,將桕籽放入,用力一捏,桕籽劃出一道白線,打在童年小夥伴的後背,引來一片嘰嘰喳喳的叫聲。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不對!不是小夥伴的聲音,是團長和戰友的哭聲。政委緩緩睜開歸眼睛,看到一張張硝煙燻黑的臉,咧了咧乾裂的嘴唇:我錢鈞,又活過來了!

將軍已於28年前故去,走前還念念不忘家鄉的烏桕樹。​

在環山溝,烏桕樹越發繁盛。道路旁,小河邊,村口處,烏桕樹頑強地為遊子留下鄉愁。在青龍河的碧波漣漪裡,烏桕樹把自己的倒影妝扮得嫋嫋娜娜,低飛的水鳥翅膀掠過水麵,倒影便與閃爍的日光,並水裡的萍藻游魚一同盪漾。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三、青龍河

她從大別山的崇山峻嶺中走來,由一眼細泉,匯聚成溪,待到環山時,已經被稱作青龍河。

河水恬靜溫柔,兩岸樹木蔥鬱,繁盛的枝葉從兩邊伸出,遮蔽了整條小河。陽光從林蔭中透出,水面便閃爍著點點的光暈。只有雨季,她才偶然張揚一下自己的嬌蠻,捲起一個個漩渦,把淺灘上修長的水草梳理成油碧的絲毯。​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千百年的流淌,青龍河已經見慣了躬耕勞作,聽慣了田園牧歌。已經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八個年頭,環山溝一如既往地沉寂。

打破寧靜的,是一個叫做阮正的“天麻姑娘”。

又是一年秋風起。河柳下的簡易碼頭上,紅衣少女沒有像往常那樣洗衣,她正小心翼翼地清洗著一個個小“土豆”,這是剛剛試種成功的天麻。素手執起天麻,在澄碧的河水裡輕輕悠動,泥土便在水中染出一片黃暈,又漸漸淡去。陣風過後,河柳葉、烏桕葉、楓香葉翩翩飄落,像撒下五顏六色的花瓣,一片紅葉調皮地落在姑娘烏黑的髮梢,少女宛然未覺。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阮正辦起了天麻種植廠,天麻廠的名氣越來越大。青龍河的每一道漣漪,都化作一根輕柔的弦,彈出窮則思變的清越初音。

周邊的鄉親來了,《人民日報》的記者來了,天南海北學技術的人來了。鄉郵電所每天開通一班小貨車,送來一車全國各地寄給“天麻姑娘”的信件,再拉走一車寄出的天麻種苗和技術資料,同時寄走的還有脫貧致富的希望。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阮正要去人民大會堂,“天麻姑娘”要參加全國黨代會,向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彙報環山溝人的夢想。青龍河水拍打著灘邊的卵石,像似捲起一堆碎雪,水聲時而輕緩,時而激越,奏響壯行的鼓點。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斯人早逝,芳華不在,只在青龍河畔留下“天麻姑娘”的美麗傳說。河水執著地奔向遠方,環山溝人仍然孜孜以求地探尋擺脫貧困的道路。

河柳綠了又黃,黃了又綠,青龍河不斷積蓄力量。

脫貧攻堅讓青龍河不再平靜。如同一粒石子投進河裡,激起了一層層漣漪,逐漸地擴大,擴大……幾千年來固化的思維也隨著波紋破碎,化做一圈圈粼粼的碎屑。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路還在那裡,還是九曲十八彎,只不過你再也找不到原來破敗的影子。寬闊、明亮、潔淨,你想盡所有的溢美之詞,都無法表達在路上漫步的心情。在烏桕樹和河柳的濃蔭裡,深吸一口帶著水草氣息的河風,思緒也隨著無邊的綠色綿延向遠方。

​橫跨青龍河兩岸的是新建的金榜橋和連心橋,一座優雅,另一座簡約。與層巒的青山、蒼鬱的古樹、苔染的石壁、滴露的竹枝一起,在河中映下自己的倩影,月白的身影閃爍在凝碧的波痕之中。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河壩前形成一方平靜的水面。當晨霧起時,晨光灑向水面,河水升起嬌羞的紅暈。漸漸的,河面上鍍上了一層金光,微風輕拂,金光被扯成無數塊兒碎片。壩前,覓食的游魚,嬉戲的鴨子,以及竹叢裡垂釣的老翁,使青龍河生機勃勃。 ​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河岸上是易地扶貧搬遷點。青瓦白牆,綠樹掩映。環山溝最貧困的群體,在這裡過上了有尊嚴的生活。河邊的步道上,婀娜的垂柳輕拂著荷鋤的鄉親,裝點著水美的家園。河水輕緩地流動,盈耳的只有潺潺的微響,喁喁細語裡講述一個個自強不息的脫貧故事。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過了金榜橋便是農耕文化園。遍佈的杏兒、桃兒、石榴、梨子、葡萄,光是聽到名字,就彷彿在河風中聞到了果香。在漫山的板栗叢中,散佈著幾千株野櫻桃,剛剛嗅到春天的氣息,櫻花就把滿山妝扮得分外妖嬈。
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光山縣:南向店鄉環山村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展鄉村大旅遊!​​​

​青龍河安靜地流淌,如同千百年來一樣。所不同的是,沖刷去歲月的滄桑,帶走了貧困的酸澀,留下的是幸福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