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上的女英雄——郝改秀

來到紅旗渠指揮部的第二天上午,領導同志開了介紹信,讓我到採桑營去採訪。

出了指揮部,坐上小木船,渡過漳河水,向西北順著一條蜿蜒的山間小路向前走。約摸走了四里來路,小路忽然變成90度直角向南拐。又行了一刻鐘,突然從西邊的山頭上傳來了轟隆轟隆的開山炮聲,循著炮聲一望,飛沙走石,霎時遮瞞了天空,砂石几乎落到頭頂上。我想採桑營工地大概快到了。又轉過一個弧形彎,便聽見一串銀鈴般的笑聲,抬頭一看,原來是個頭戴柳帽、帽沿下露出一張紫棠色的臉、臉上有一雙銅鈴似的大眼睛姑娘。她看著我,笑著好像在說:“你看我們像不像紅旗渠的女闖將。”她背後還有幾個女青年,個個都是左肩揹著鋼釺,右手拿著點炮藥捻,初次見到此景,怪有點嚇人的。

來到營部的蓆棚辦公室裡,一位中年男子接見了我。他看了介紹信,便作了自我介紹,他就是我要找的領導———郭起伏同志。

紅旗渠上的女英雄——郝改秀

談了來意後,他笑著說:“你要從她嘴裡掏出材料是非常不容易的,最好在這裡住幾天,聽聽群眾反映就知道了。”

我確實在這裡住了四五天。

改秀的家,解放前確實窮極了,一年吃不了一頓飽飯,睡不了一個安生覺。解放後在共產黨領導下,才翻了身。改秀小學畢業後,準備在農村幹一輩子。

大躍進的1958年,林縣縣委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我們應予極大的注意”的指示,開始了弓上水庫建設。改秀學了毛主席指示,聽了工作隊的報告,在大會上第一個報了名,要求去參加水利建設。沒幾天閒話就傳來了:“抬夯,打釺,不是好乾的活,她要能吃消了還要男人幹什麼!”階級敵人也放風說:“一個黃毛丫頭還想吃天鵝肉,除非公雞會下蛋。”改秀想,我去定了,不建好弓上水庫決不回來。她母親也說:“你就在家好好勞動,也不算不聽黨的話。”改秀拿著《紀念白求恩》和《為人民服務》跟媽媽邊學邊議,媽媽思想通了,還為改秀準備了行裝、工具,之後她便很快上了水利戰場。

真的,改秀不虧是毛主席教導的好青年,貧下中農的好後代。在水庫上,她處處搶重活幹,揀重擔挑,英雄大戰河交溝時,她是聞名全縣的十二姐妹之一,曾創下一天打炮眼8.4米的全縣最高紀錄。她榮幸地出席了縣委召開的勞模大會。她在大會上表示要不驕不躁,沿著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前進。就在那年,她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紅旗渠上的女英雄——郝改秀

1960年,正是我國三年經濟困難時期,林縣人民沒被困難所嚇倒,遵照毛主席“愚公移山改造中國”的教導,提出了重新安排林州河山的豪情壯志。林縣人民深深知道,在這十年九旱的山區,水是農業的命脈,是關鍵的關鍵,有水就有糧。1960年的春節剛過,大地還未解凍,雪花還在飄飛,林縣縣委就帶領全縣人民投入了“引漳入林”的戰鬥。你想咱們的女闖將郝改秀咋能呆在家中?那天,改秀找到支部書記說:“我有了鍛鍊,還是讓我到引漳入林工地上去吧。”支書說:“你回來不久,就在村上擔任養豬工作吧,這也是光榮的事業。”改秀說:“養豬工作當然光榮,不過我是水利上的一名老兵,我有經驗,還是讓我重上戰場吧!”支書在她強烈的要求下,終於答應了她。

這次,媽媽不但沒有阻攔她,還親自為改秀準備一切所需,讓她重上水利戰場。

漳河的兩岸有座鳳凰山,這鳳凰山高山地面300公尺以上,站在漳河看不見山頂,站在山頂頭昏目眩,好多人來到這裡不敢向下俯視。而紅旗渠偏偏要從它的腰間經過,你想在這懸崖陡壁上挖一條渠,該是多麼不容易!任務下達後,改秀和十二姐妹也像男同志一樣搶先報了名。當場一個腰粗膀寬的小夥就挑釁道:“改秀,咱這是來戰鬥的,可不是納鞋繡花,你咋真個膽大妄為!”改秀和幾個女同志一聽,幾乎異口同聲道:“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我們聽毛主席的話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你別看不起俺們婦女,咱可以比比看。”那個愣小夥子不服氣的答應了。

紅旗渠上的女英雄——郝改秀

鳳凰山的戰鬥打響了,男女青年個個頭戴柳帽,腰繫繩索,有的手持鋼釺,有的雙臂搶錘,懸在山腰間。這時你聽吧,在漳河兩岸的懸崖峭壁上,叮叮咣咣,呼呼啦啦。一片響聲,震動四方。期間一個女青年手持雙釺,腳蹬釺根,這人便是郝改秀同志。那兩個舞動鐵錘的姑娘,雙肩一起一落,有節奏地叮咣叮咣的響著———這便是郭松針和王鳳巧。在她們背後的一塊石頭上還用石灰水寫著一首快板詩:

鳳凰山,鳳凰山,不算高,不算難。

我們姐妹毅志堅,決心要向你挑戰。

啥時不把你劈倒,我們總不下戰場。

是的,這就是姑娘們決心的寫照,她們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在大戰鳳凰山的月餘時間裡,她們輕傷不下火線,小病不離戰場,在這期間姑娘們創造了日進兩米三的記錄,超額完成了任務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在總結表彰會上,她們被推上了舞臺,原先和她們挑戰的愣小夥也心服口服,他說:“改秀啊,真是個女英雄,我代表男子組表示一定要向你們學習,下次決心超過你們。”

幾天之後的一個下午,我和起伏同志一塊來到工地,同志們的那種躍進氣氛,那種幹勁,用筆墨是難以形容的。

下工號吹響了,同志們絡繹不絕的返回營地,就在這時,我倆發現一位青年女子把柳帽掛在左肩上,右肩上揹著一個失去軲轆的小推車壞棚子向我們走來。起伏同志指了指說:“她就是郝改秀。”等到面前一看,正是我來時在路上碰到的那位銅鈴似的大眼睛姑娘,我問她為什麼背這東西,她說:“毛主席說過貪汙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這東西揹回去,收拾收拾還能用,就讓它為社會主義再出點力吧!”

紅旗渠上的女英雄——郝改秀

回到營地,向左一看,黑板報上用紅色粉筆寫著:

採桑公社女英雄,改秀便是頭一名。

學習毛著最認真,主席咋講她咋行。

雙手扶釺真能幹,掄起鐵錘似閃電。

裝藥點炮她都行,推起小車一溜風。

古人都贊穆桂英,她比桂英強十分。

寫於1960年3月

呂貴生 1936年8月生於林縣河順鎮申村。18歲從林縣一中畢業,畢業後先在姚村公社從事教育工作、黨委抽調寫稿,後任某學區校長、支部書記等。曾在《河南日報》等媒體發表《兩個保管員》《老羊倌牛發山》《初冬漫步柳林村》等。

紅旗渠上的女英雄——郝改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