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認真,你看不到別人的認真

如果你不認真,你看不到別人的認真

我有一個讀書群,每天帶著群裡的小夥伴一起讀書(最近在讀傳播學)。我要求大家每天發筆記,不發筆記的就清理掉。群不大,一共300多人,但是寫的讀書筆記有10多萬字。所以這個群一整天都在刷屏,尤其是到了晚上。但是刷屏的又不是聊天,而是每個人認認真真寫的筆記。

這件事情我做了一年多的時間,有很多人跟著我走了下來,都說啟發很大,於是持續跟下來。但是我內心清楚,這個啟發其實不是來自我的講解,而是在於認認真真寫了筆記,行動帶動思考。

慢慢地這件事情做出了一些口碑,越來越多的小夥伴加入進來。但是剛剛進來的時候,會有人不適應。我會收到一些反饋,比如

(1) 為什麼沒有人聊天交流,都在發筆記

(2) 筆記自己寫了就行,為什麼要發出來

(3) 發出來了以後為什麼沒有人點評反饋

(4) 這樣做對群成員非常不友好不能長久

……

我很感謝給我反饋意見的小夥伴,正是因為對社群的關心,才會熱切地提出諸多幫助我們改進的意見。

但是在社群設計和運營方面,我有自己的想法和體系,與市面上的套路與方法,有很大的區別。

市面上很多社群思考的層次還是 “變現”,以及如何“持續變現”,我個人認為這是比較淺薄的。是的,變現雖然很有吸引力,但是仍然非常淺薄的。而更有趣的是,即使這麼淺薄的事情,仍然有很多人做不到,所以你知道這是有多麼的淺薄啊。

社群真的可以做好多偉大的事情,結果一群人在以社群變現為導向開展工作,賺到了一些錢就洋洋得意。這就好比把一輛蘭博基尼拆掉然後去賣廢鐵,然後到處分享自己是怎麼賺到這筆錢的。

如果你不認真,你看不到別人的認真

社群本質是人的事業。你能吸引到什麼樣的人,就會決定社群的前途命運。你的價值觀、理念其實是在時空中是被客觀標定的,只能吸引到你能力範圍內的那群人。

換成上帝視角來看,如果你是一個60分的人,現在要做社群了,那你吸引到的人大概就在及格線上下徘徊。這個分數在短期內不會有太大變化,所以你能團結到的人,就和你的層次相當或者再差一些。

社群是一個生態體系,生態體系最好的發展方式就是自然生長。你有見過誰運營出了一座熱帶雨林麼?

這不是在否認運營的作用,而是我們做事的時候要深刻地知道,孰輕孰重,有舍有得。如果你能明白這一點,那麼換回到社群的工作中,你就知道什麼是可為的,什麼是不可為的。

在這些方法中,每一招都打在“你要認真做事”的點上。

但是這樣也有一個問題,如果你沒有做事,你根本就不知道社群裡的其他人在幹什麼,或者乾的事情到底有什麼意義。

當有一群人共同閱讀一本書,各自寫下筆記的時候,如果你也讀了,他人的工作對你的價值是非常大的,因為你會感同身受。但是如果你沒有讀,看到每天十萬字的內容,你就會覺得,這些文字沒有意義。

我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如果你和我都同樣做了一件事情,那我們相遇的時候,可以不需要任何形式的的破冰,可以直接進入“老友相見”的環節,彷彿自己早就認識。

為什麼?因為有共同的行動啊!

而一旦抓住這些要點,其他的技巧我認為是錦上添花的事情,於是我會捨棄。比如在我的讀書社群,寫筆記的人平均一天要花1-2小時在讀書、思考和輸出總結上。如果換成社群變現者的認知視角,讓你的“客戶”一天花60-120分鐘在你的產品上,這不是比今日頭條還長的用戶停留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就選擇不再做一些“一群人對著聊天框一起說話”的高互動環節了。

但是如果不認真寫筆記,你就容易忽略我的特意設計,而對我捨棄的高互動環節比較有需求。這樣一來,社群成員的不同特性就區分開來。持續下去,那些認真寫了筆記的人會由於得到了進步而繼續投入行動;那些沒有寫筆記的人,會因為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退出。這樣迭代,社群成員的特性得到提純,我們團結的是越來越能行動的人。這樣的人也越來越容易獲得進步。

但是很多分社群的創始人不會、不能也不敢讓社群成員為自己的成長做一些事情,或者提一些要求,甚至施加一些小懲罰。而正因為缺乏這些設計,導致整個社群失去了靈魂。

不過這樣也能理解,很多人做社群就是為了賺錢。所以如果要冒著風險得罪客戶,就會帶來沒有收入的風險。那這樣不如大家和和氣氣的,也方便以後好賣貨。

但是對我而言,我並沒有把社群當成是變現的工具,而是一個成長進步的練習場。在這樣的動機下,設計出來的規則,是會不一樣的。哪怕要得罪一些人,強迫他們做一些事情(比如寫筆記),這樣是沒有“私利心”,其實反而更有價值的。因為時間一長,加上同行對比,明白的人自然就知道,那麼多社群,到底誰對自己好。

如果你不認真,你看不到別人的認真

而且我認為,當你在認真做事的時候,你的需求和一名“看客”是完全不一樣的。

如果你只是看看,那你花費的腦力很小。

而如果真是做做,那要費的功夫就大了。

在做與不做之間會產生巨大的認知差異,日積月累下來,你就能看到一個人慢慢的變化了。我做社群第五年,已經見證到太多人的成長與蛻變了。不是因為我的課講的好,而是他們在社群環境的影響下,真正做了事情。

由此及彼,於是我想到我們的變化終究還是要用行動來承載的。你是什麼樣的人,往往就能看到什麼樣的世界。那些我們身上所不具備的屬性,對我們而言,其實也不存在生活中。

所以,如果你不認真,你也看不到別人的認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