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小區業主聯合漲房價,今年這種事爲什麼這麼多?


4月份,南京有幾個樓盤的業主群醞釀聯合漲價,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

這不,杭州也爆出類似消息了,網上流傳的幾個文件顯示,杭州多個小區業主達成所謂"上調二手房價"的共識,並給出相應的指導價。

按照指導價,這些小區的房價都將上浮1萬以上。

小區業主搞價格聯盟,今年愈演愈烈。

雖然這種事很難成功,但對於目前的房地產來說,卻值得我們警示。

房住不炒喊了一年多,房價不但沒能穩住,倒是激發了小區業主的炒房慾望。隨行就市等著漲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慾望了,主動出擊,帶動房價上漲,才是他們想要的。

前幾天,易居研究院出了一個"房價失真程度"排名,

又有小區業主聯合漲房價,今年這種事為什麼這麼多?

在40個城市排行榜中,杭州房價扭曲率為第三,南京房價為第九。價格限制僅限於統計中的價格。過去,當單一的合同,開發商出售多少錢,統計數據是多少錢,現在不同,開發商將拆除房屋價格兩個,一部分的淨,捆綁銷售部分。統計只收集淨停止價格,但停止銷售捆綁銷售上升將不會受到關注。那些購買新房子的人,只要房子是可用的,價格就會直接轉到周圍的二手房價格。

我們曾經認為,通過控制新房的價格,二手房的價格可以通過新房子來定價。現在,情況並非如此簡單。房地產整體扭曲,通過強有力的調控,可以快速幫助房地產市場降溫,但如果房地產價格長期保持下去,錨定效應很快就會失效。

二手房業主畢竟不是開發商,他們完全是靠自己的價格來控制的。社區的業主已經投標價格聯盟,律師說,價格聯盟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它是不違法的,只要所有的業主同意增加價格。

坦率地說,到目前為止,最關鍵的上漲預期並未受到顯著影響。一個非常關鍵的數據顯示,第一季度,第一套房僅佔第一套房的30.8%,兩套房佔43.8%,而三套房及以上佔25.4%。而第一套房仍然在運行。

也許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做不到,但這種現象表明,監管並不能使它不可能生活在房子的心目中,但在2018,它更具挑戰性。

我們都知道,目前的監管只是一個過渡,我們都在等待長效機制來拯救我們的房地產,讓所有人都活下去。但從目前來看,撤軍時間表仍然不明顯,所謂的長效機制仍不可見。

比如,房地產稅遲遲未能回應公眾預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房地產稅和空置稅之間搖擺,租房市場發展緩慢,租金卻在加速上漲。

如果調控遲遲不能取得實質性突破,繼續只在限購限貸上做文章,類似小區業主集體漲價的情況還會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