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史文庫鐵棺:深入虎穴奪虎子

戰史文庫鐵棺:深入虎穴奪虎子

前情提要:伊-56潛艇於10月24日夜間在萊特灣附近取得了第一個戰果,擊沉一艘大型運輸船,齋藤軍醫長第一次親身感受了魚雷實戰發射的激動。此時正值捷號作戰的高潮階段,在伊-56的前方還有更多的目標在遊弋,吸引著水下獵手的注意力……

第二個戰果

熱帶果然是熱,連風扇吹的都是熱風。我躺在床上翻看《苔絲》,但熱得難以集中精神。我的枕頭是陶瓷制的,剛枕上去時還能感到絲絲涼意,但很快就變得溫熱,與枕頭接觸的皮膚都滲出汗水。由於難以靜下心來,我索性合上了書。

10月25日凌晨,被汗水浸透的後背帶來難受的溼粘感覺,把我從睡眠中喚醒。我拉開床簾,將身體移動到沙發上,貪婪地享受著風扇送出的風,回頭看看自己的床鋪,涼蓆上有一大塊溼乎乎的汗跡。過了不久,伊-56準備上浮充電,艇內下達了全體就位的號令,剛才還很安靜的艇內立即變得嘈雜起來。在潛艇上浮前,要先用聽音機仔細搜索周邊海域,在確認附近沒有其他船隻後才能浮出水面。海面上似乎有些風浪,可以感覺到艇身緩緩地大幅搖擺起來。

“停止潛航,浮出海面。”在一連串抑揚頓挫的號令後,主壓載水艙開始排水,聽到釋放壓縮空氣和引擎啟動的聲音,感覺非常愉悅。伊-56開始充電沒多久,警戒雷達突然捕捉到回波信號,同時報告發現船隊,於是在急促的電鈴聲中,潛艇停止充電,緊急下潛,從司令塔內傳出連續的作戰指令和報告:

“靜默潛航!”

“精確聽音!”

“深度,下降到十六半。”

“深度十六半。”

“聲吶室,聲源位置?”

“聲源來自右舷15度。”

“聲源為船隊。”

“有很多聲源。”

“聲源在不斷接近中。”報告絡繹不絕。

隨時螺旋槳噪音由遠及近,司令塔內似乎決定發起新一輪攻擊。

“魚雷戰準備!”

掌水雷長扯下掛在床簾上方的缽卷綁在額頭上,用手背用力地揉搓自己的大鼻子,猛吸一口氣,然後就穿過防水門趕赴戰位。

從聲源判斷,目標是一支中型運輸船隊,沒有驅逐艦護衛。我坐立不安,想去發令所看看情況,可是還沒等我跨過艙門,聽到升降潛望鏡的聲音,現在的深度是16.5米,正是攻擊深度。海面的風浪似乎平復了很多,水平儀的指針沒有明顯的晃動。

先任將校和平時一樣坐在陀螺羅盤一側,觀察著深度表和水平儀。潛艇正高速接近船隊前方的陣位,不久減速到最小航速,再度調整深度,不時利用潛望鏡觀察。

“靜默航行!”艇長的命令通過傳令兵傳達到發令所。我正想著是不是潛望鏡又要上升時,卻聽到一聲拖著尾音的號令:“準備~~”緊接著就是高亢的射擊口令:“放!”

戰史文庫鐵棺:深入虎穴奪虎子

■ 伊-53潛艇艙室內景。在進入戰鬥配置後,所有艇員都要各就各位。

在魚雷射出的同時,耳朵鼓膜再度感受到強烈的壓迫,氣壓計的指針劇烈地晃動著,大概過了半分多鐘,從遠處又傳來了魚雷命中所特有的爆炸聲。“命中了!”潛航長興奮地說道,接著又是一聲爆炸!因為運輸船隊沒有護衛艦,艇長可以通過潛望鏡確認戰果。

在完成第二次攻擊後,伊-56再度下潛至40米深度進入靜默潛航。敵軍的運輸船隊似乎並未減速,採取之字運動向南方逃遁。先任將校爬上司令塔與艇長交談了幾句,不久回到發令所。聽先任將校說,艇長在攻擊前通過潛望鏡觀察,發現敵艦的側影在水平線上重合疊加,因此為攻擊哪一個目標而一度感到苦惱。運輸隊船隊以三列縱隊前進,對於潛艇來說是絕佳的目標,這意味著呈扇面射出的魚雷有更大地幾率擊中目標。實際上伊-56以小偏轉角齊射了6枚魚雷,一舉擊沉了3艘敵船。

我離開發令所前往魚雷艙。因為一夜間連續進行了兩次魚雷戰,掌水雷長和他的部下可謂全力以赴,連續作業。此時安裝在艙室頂部的手動式起重滑車正吊著魚雷緩緩移動,發出咔咔的響聲,魚雷兵們小心翼翼地搬運著如同怪物般的沉重魚雷,將它們一枚接一枚地裝入發射管內。在裝填入管前,需要在魚雷頭部設定好引信,因為裝填完畢後就無法調整引信了。

魚雷艙內每個人都光著膀子,汗流浹背,水兵們肌肉結實的背部反射著燈光,油亮油亮的,大滴大滴的汗珠匯成一條條小溪從背部流淌下來,浸溼了褲子。我注意到在魚雷發射管一旁綁著一瓶兩升裝的日本酒,瓶頸上吊著一張寫有“必中”二字的紙條。魚雷的外殼上塗滿粘膩的潤滑油,每裝填一枚魚雷,掌水雷長都會撫摸著雷殼,向囑咐孩子一樣自言自語:“要好好地往前走,千萬別跑偏了。”“你的暴躁脾氣讓我很擔心,但這次可要乖一點啊……”

看到6枚魚雷穩穩當當地裝入發射管內後,我從魚雷艙回到發令所。我發現在離開的這段時間裡,在發令所羅盤上方的艇內神社的神臺上懸掛了四塊白木牌,其中一塊寫著“擊沉大型運輸船一艘”,另外三塊寫著“擊沉中型運輸船一艘”,字體瀟灑飄逸,很是漂亮。

出於慎重考慮,艇長打算暫時不向內地彙報已經取得的戰果。如果用無線電發報,等於將伊-56的確切位置暴露給敵人,令我們陷入被動,成為敵人的獵物。在敵軍完全掌握制空權和制海權的海域,我們不能隨意發送信息,哪怕是一封電報也不行。

勝利的赤飯

由於剛才的攻擊,伊-56的航向調整為偏向西北,為了確定潛艇正確的位置和之後的航線,需要進行天體觀測,艇長決定冒險上浮。在浮出水面後,航海長、炮術長和信號長三人登上艦橋,按照事先商量好的方案,各自使用六分儀觀測星空,同時潛艇開始快速充電作業。

天體觀測和充電作業都順利完成,伊-56一面以雷達警戒,一面調整航向,隨後開始潛航。由於是快速充電,從蓄電池艙內冒出刺鼻的硫酸蒸汽。回到軍官艙後,航海長交給我一些紙片,讓我協助計算天體觀測的結果,他之前教過我計算方法。於是,我利用計算圖表算起來,航海長在海圖上標繪出航跡,輪機長則在一旁悠閒地躺在床上看《刺青判官》。

計算完成後,炮術長和信號長測定的位置非常接近,只有航海長的測定結果稍有偏差。“這下可麻煩了,只有航海長的結果不同。”我說道。輪機長聞言放下書湊了過來:“給我看看,這是航海長的結果嗎?嗯,航跡圖看著就像清純少女的婀娜身姿。”輪機長又藉機嘲笑道。航海長朝他揮了揮拳頭,沒好氣地說:“輪機長,你還是滾回你的位置去吧!”

“好,好。”輪機長鑽回自己的床鋪,卻裝模作樣地背誦起《軍人敕諭》,明顯是模仿航海長之前拿海軍刑法嚇唬人的做法。

“真是不像話!”航海長也被他逗樂了,無可奈何地搖著頭。這時,從聲吶室傳來信號聲,又有新的聲源出現了。

自從進入戰區以來,已經有段時間沒有正經吃過一頓飯了,我叫主計長跟廚房打招呼,搞點像樣的飯菜,他說正開米罐取米。我親自跑到廚房,看到鍋里正煮著半紅半白的米飯,主計兵告訴我馬上就好。

我回到軍官艙,航海長正催促著勤務兵去看看飯做好沒有。“航海長,赤飯(紅豆飯)和白米飯正煮著呢,很快就好了。”我做了一回主計長的代言人,航海長聽聞後立刻露出食神本色,急不可待地說:“那可真是太好了!今天吃赤飯呀,那可是擊沉四艘敵船後的赤飯啊!”在等待開飯的時候,又有幾次捕獲聲源,但都在潛艇攻擊範圍之外。由於戰區美軍艦船頻繁出沒,聽音機經常發出感應信號,乘員們已經司空見慣了,再也沒有初次接觸敵軍目標的那種新鮮感和興奮勁了。

戰史文庫鐵棺:深入虎穴奪虎子

■ 赤飯就是紅豆飯,即在米飯中加入紅豆煮成。在日本有喜慶時食用紅豆飯的習俗,因此伊-56在取得戰績後廚房製作了紅豆飯以示慶祝。

煮好的飯菜終於端上了桌,這段時間不怎麼露面的艇長也回到軍官艙,匆忙吃完飯就返回司令塔。輪機長吃過飯後繼續看書,那本《刺青判官》已經快看完了。電機長則捧起《黑鐵文庫》(海軍內部發行的文娛書刊——編者注)看漫畫,他的大眼珠子骨碌碌地轉著,邊看邊笑。填飽肚子的航海長擦了擦汗,喝光一杯冰咖啡,翹起下巴指向軍官艙和艇長室交界處的蓄電池艙通風口,對輪機長說:“輪機長,蓄電池艙的溫度好像增高了不少,通風口冒出不少厲害東西(指硫酸蒸汽)呢!”輪機長的眼睛一刻也沒有離開手上的書,帶著事不關己的語氣說:“在29度的水溫下快速充電就是那樣,我能有什麼辦法。”

這時,暗號長拿著電令板走進軍官艙,將一份電文遞給航海長:“這是截獲的敵軍明碼電報。”航海長看了看,頓時眉毛上揚,顯露出高興的神色:“太好了,輪機長,伊-11在夏威夷幹掉了兩艘運輸船。”輪機長終於放下書,從床上爬起來,接過電報仔細閱讀,航海長則攤開夏威夷海圖,用尺子和圓規測量距離後說:“那裡距離夏威夷大約200海里。”我也湊過臉去,敵軍的電文如下:“船隊中的兩艘船遭遇敵潛艇攻擊,目前仍在燃燒,請迅速救援。附近有敵大型潛艇監視,目前的位置是東經XX度,北緯XX度。”

這時,結束魚雷裝填作業的掌水雷長滿頭大汗地回到軍官艙,當他聽說伊-11的戰績後,一改平日的沉靜,專注地看著電令板,眉開眼笑:“好樣的!我就知道他們一定會取得戰績!”掌水雷長一屁股坐在我的面前,從自己的床鋪裡取出一瓶秘藏的青梅酒,非要跟我喝一杯,在悶熱的艙室內並不適合喝酒,但我們兩個還是象徵性地喝了一點,以示慶祝。

戰史文庫鐵棺:深入虎穴奪虎子

■ 位於吳港的海軍潛水學校校園鳥瞰。

在伊-11出擊前夜,我和掌水雷長偶然地出席了該艇乘員的壯行宴,並在次日早上到碼頭為該艇送別,當時我們代表伊-56與伊-11的軍官們共同發誓必定擊沉敵船,現在兩艘潛艇都實現了各自的誓言。那天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彷彿就發生在昨天。我指著掛在床頭的手錶說:“掌水雷長,那個手錶的錶帶是伊-11出擊時,我和艇上棚橋七四郎軍醫長交換的,聽說是他在艇內親手製作的,很不錯吧,他還是柔道四段呢!”

“哦,是嗎?”

“我從潛水學校調到第6艦隊時,說是為了留個紀念,大家相互交換自己的隨身物品。由於交換過於頻繁,連袖釦都湊不齊了。”

“那時潛校調動了多少人?”

“43人。”無意中我又回憶起在潛水學校的往事。我完成軍醫學校的進修後,從東京乘車前往廣島,在大竹車站下車後赴潛水學校任職,在那裡的潛艇衛生研究所度過了一段短暫卻很愉快的研究生活。那時,我和醫務科的林分隊長、石井分隊士,還有少數幾位從軍護士每週都會出遊一次,到宮島、巖國、廣島等地遊玩。我還想起同僚的妻子或未婚妻來訪的事情。隨著時間推移,當時的同事、同學陸續調離,不知不覺中大多數人都被編入潛艇部隊,據我所知當時調離的人中已經有一人亡故、兩人戰死,如今還有多少人平安地活在世上呢?

全軍突擊

在萊特灣海戰當天,潛航中的伊-56時常上浮到海面附近監聽電訊,通過截獲的電文得知,在菲律賓群島以東海域,以萊特灣為中心,日美兩軍的海空決戰已經進入高潮,場面極為駭人,戰局混雜紛亂,勝負難辨。

電信兵和暗號長為監聽和解讀電文忙得不可開交,艇員們的心情隨著電文的一字一句而起伏不定。10月24日電,“‘武藏’被3枚魚雷命中,但不影響航行”,“‘妙高’正收到敵艦載機攻擊”;10月25日電,“二戰隊全軍覆滅,‘最上’重創起火”(這裡的二戰隊是指從蘇里高海峽突入萊特灣的第二遊擊部隊——編者注),“發現敵艦隊桅杆”,“‘大和’號擊沉、重創敵航母各一艘”……連續不斷傳來的電文將正在進行的海上決戰的緊張氣氛傳遞到伊-56艇內,所有人都興奮莫名,熱血沸騰。

戰史文庫鐵棺:深入虎穴奪虎子

■ 這幅畫作表現了1944年10月24日夜間在蘇里高海峽海戰中遭到美軍攻擊的日軍“最上”號重巡洋艦。

大概在10月25日上午,暗號長拿著電令板走進軍官艙,神情比之前更緊張,舉止也顯得僵硬,航海長和先任將校在讀過電報後表情愈發嚴肅。

“發生了什麼事?”我問道。

“軍醫長,聯合艦隊要發起最後的突擊了。”暗號長直視著我的眼睛說。聽聞此言,輪機長猛然拉開床簾,他穿著不合身的短上衣和防暑褲,從床鋪上跳下來,腳上趿著艇內鞋站在通道上說:“給我看看。”他的臉幾乎貼在電令板上,小聲地念出來:“……我迎擊部隊捕捉到敵機動部隊一部,各部確信天佑神助,全軍突擊!”

文末的“全軍突擊”四個字擲地有聲,在我的腦海裡激盪迴響。

在以經濟航速潛航了一整天后,伊-56在日落後不久浮出水面。和以往一樣在嚴密的警戒下進行快速充電作業。在充電結束時,雷達捕獲到回波信號,伊-56立即下潛,但艇內的氣氛卻與前兩次遇敵有所不同,我預感會有大事發生。我到發令所詢問,被告知目標可能是美軍的戰艦,而非運輸船。

“進入靜默潛航,關閉風扇。”

“魚雷戰準備!”

“聲吶室,進一步確定聲源!”一道道命令被迅速傳遞下去。

戰史文庫鐵棺:深入虎穴奪虎子

■ 太平洋戰爭時期,美國海軍航母艦隊的威武陣容,這種大型艦隊是日軍潛艇的首要攻擊目標。

冷卻機在發出一陣令人毛骨悚然的響聲後停止了運轉,風扇的扇葉轉速變慢,隨後戛然而止,同時通風口的冷氣也完全中斷了。發令所的所有人員都綁上缽卷,連從來只戴戰鬥帽的先任將校也不例外。溫度表的水銀柱迅速升高,魚雷也做好了隨時發射的準備,作為戰鬥配餐的蘇打餅乾和汽水也已分發到各個艙室。這期間司令塔連續命令聲吶室確認目標方位和性質,全艇都沉浸在一種大敵將臨的氛圍中。

“右舷32度有聲源不斷接近,有數個聲源,其中有疑似大型艦的螺旋槳噪音,感二。”從傳聲筒裡傳來聽音長熟悉的聲音。儘管艇內悶熱無比,卻如原始森林一般寂靜無聲。

“疑似有三艘大型艦船,另有多艘驅逐艦的螺旋槳噪音。”

在安靜的艇內,司令塔傳令兵的命令聲和聽音長的報告聲交互響起。

“確認三艘高速大型艦的聲源,對方以輪形陣航行。”

當聽音長報告有眾多驅逐艦護航的情況時,聲調驟然緊張,所有人的表情也似乎瞬間僵住了,面面相覷。雖然沒人說話,但大家都好像在心中說道:“到底是遇上了。”但是,此時此刻已經沒有餘地去思考生死了。

“深度十六半”,接到報告後,司令塔迅速下達了指令。伊-56謹慎地將潛望鏡探出水面,稍作觀察後就迅速收回,之後艇長通過傳聲筒向全艇做了陣前訓示:“本艇探測到以輪形陣航行的大型艦隊,我等堅信天佑神助,現在決定攻擊,望全體乘員在各自的崗位上傾盡全力。”

殺入輪形陣

伊-56在海中加速,開始搶佔敵軍艦隊前方的陣位,聽音長持續報告聲源方位和信號感度。羅盤的指針在緩緩轉動,表明潛艇正在水下轉向。

“深度四十!”

“深度四十!”

“現在開始突入敵陣形外圍!”

儘管不可能看到敵艦,但大家還是不由自主地抬頭仰望天花板,伊-56正從外圍警戒驅逐艦的艦底穿過。此時,隨著信號感度的增強,即便不借助聽音機,我們也能聽到螺旋槳的噪音越來越近,並且感受到敵方艦隊的強大。大致可以確定,這支艦隊中有3艘大型戰艦,2艘中型戰艦,大概是巡洋艦,此外還有14~15艘驅逐艦,其中大約有4艘在輪形陣的內圈護衛大型戰艦。

“通過艦底!”我聽到頭頂上傳來螺旋槳攪動海水的聲音,那種感覺令人倍感恐懼,我突然感到胸口猶如被壓上萬鈞巨石一般,扶在司令塔直梯上的右手早已汗透手心。傳聲筒再度傳出號令:“深度十六半,繼續靜默前進。”

深度表的指針漸漸接近17米的刻度,並在到達時稍有停頓,然後緩緩指向16.5米的刻度。馬上就要上升到攻擊深度了,艇內鴉雀無聲,幾乎連呼吸聲都消失了。

“全體人員原地靜止!”想必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艇體的震動,防止魚雷發射後發生偏離。操舵手全神貫注地盯著水平儀進行操縱,舵輪發出的低沉聲音就像是幽靜樹林中的蟲鳴,清晰可聞。潛望鏡再度探出水面,很快又降下來。

戰史文庫鐵棺:深入虎穴奪虎子

■ 在發起魚雷攻擊前,日軍潛艇艇長使用潛望鏡觀察目標情況。

“突入!”傳令兵高聲傳令。

我的身體不由自主地繃緊,幾乎失去了重心,手急忙抓住身邊的東西穩住身體。

“突擊!……”

“準備!……”

“發射!”從艇首傳來魚雷射出的尖銳聲音,那一瞬間我的耳朵再度因為氣壓變化而刺痛不已。一枚、兩枚、三枚……六枚魚雷在很短時間內就全部射完。每射出一枚魚雷,氣壓計的指針就會上升一點,並且劇烈顫動。聲吶室傳來報告:“魚雷直奔聲源!”

秒錶的指針一下一下地轉動著,但不知為何總感覺比平時慢。突然有爆炸聲傳來,是魚雷提前爆炸了嗎?我覺得很意外,但秒錶並沒有停止計時。

20秒……21秒……25秒……26秒……

“咣!咣!咣!”連續聽到撞擊鋼板的聲音,接著是五次爆炸聲!屏息而待的艇員們在那一刻恢復了呼吸,興奮地擊掌相慶:“太好了!”“打中了!”“萬歲!”歡呼聲在各個艙室內響起,打破了之前的沉寂,我緊繃的神經也放鬆下來。就在此時,又傳來更大的爆炸聲,猛烈的衝擊波使得水中的潛艇也劇烈搖晃。這也難怪,伊-56發射魚雷的位置距離目標僅有800米,敵艦爆炸的震動足以波及潛艇。

攻擊得手的伊-56立即調轉航向,並加速深潛,直到接近到100米深度時才放緩下潛速度,並恢復艇身水平。聲吶室報告:“聽到艦船沉沒的聲音。”乘員們彼此交換著眼神,眼睛裡全是勝利的喜悅。最早的爆炸聲應該是魚雷擊中了大型戰艦外側的驅逐艦,或者是護航的驅逐艦挺身擋雷。聲吶室繼續報告驅逐艦群已經散開。

當伊-56在接近下潛極限的深海中穩定後,司令塔裡終於傳來了艇長的聲音:“在天佑和皇威的神助下,我艇攻擊了敵大型航母,同時擊沉護衛的驅逐艦,現在全體人員三呼萬歲!”話音未畢,“萬歲”聲就已經響徹艇內,那強度似乎能夠將艇殼震破。

PS:儘管齋藤繪聲繪色地描述了伊-56在一天兩夜裡非常成功的魚雷攻擊,但是可以肯定其中存在虛構和誇張的成分,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潛艇極少會完成如此成功的襲擊,伊-56的所謂戰果也大多沒有得到證實。

下期預告:在10月25日夜間,伊-56遭遇一支美軍航母艦隊並攻擊得手,宣稱擊沉航母、驅逐艦各一艘。此後伊-56下潛到100米深處,試圖利用深海的掩護逃離,但是美軍驅逐艦已經展開搜索,真正的生死考驗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