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禮與外交

国礼与外交

禮物互贈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國禮是國家元首之間贈送的禮品,它承載了國家願望的抽象化表達,作為國與國之間高層交往的媒介,在外交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国礼与外交
国礼与外交国礼与外交
国礼与外交

水滸故事瓷盤

對藝術的接受和感知是全人類普遍具備的能力,哪怕是不同族群、掌握不同語言的人同樣可以共同欣賞藝術,藝術作品中被寄予的文化隱喻往往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前夕,時任羅馬尼亞總統伊利埃斯庫和英國首相布萊爾分別送了一份國禮給美國總統布什,伊利埃斯庫送的是一張蠟筆漫畫,所描繪的內容是布什總統手持獵槍逮住了一隻兔子,而這隻兔子的臉酷似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寓意深刻,美國能夠推翻薩達姆政權。布萊爾送的是一個以英國戰爭時期的領袖丘吉爾命名的禮盒套裝,包括鋼筆、墨水、雪茄和一本印有丘吉爾名言的綠色燙金人造革小冊子。不禁讓人聯想起20世紀90年代,時任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海灣戰爭前向時任美國總統老布什發出的呼籲:“別再猶豫!”再如1951年,正值抗美援朝戰爭的白熱化狀態,毛澤東主席審時度勢,導演了一出“瓷盤外交”的好戲,他指示中央辦公廳責成江西省委燒製“水滸故事瓷盤”,作為國禮瓷贈送斯大林,要求“高級、特製、美觀”,能充分反映中國的“民族特色”。隨後江西省委派專員赴景德鎮督辦此事,景德鎮市政府以明、清兩朝的御窯和建國瓷廠為具體負責單位,組織瓷界名家設計、燒製這套“水滸故事瓷盤”。設計組根據《水滸傳》108將行俠仗義的故事,設計出了108個故事情節前後相連的瓷盤。此外,為了更好地表達毛主席此番國禮瓷的深刻用意,江西省委增加了兩隻盤子,一隻盤子上撰寫了七律序詩,內容為:“時逢世亂豈忘危,振羽搏風任所之,節俠長伸忠義氣,英雄高樹虎羆旗。宏圖再造循天運,野史新描入典彝,焜耀八方昭日月,巍巍華國萬年期。”可以看出該詩中所隱含的寓意,即國際形勢仍然不穩定,西方國家虎視眈眈,希望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蘇聯能夠在此時出手朝鮮戰場。另一隻盤子跋尾盤書“替天行道”四字楷書。這兩隻瓷盤均使用了引首章“大雅”和壓腳章“水滸”,首尾呼應。落款題粉彩水滸故事瓷盤,歲次辛卯(1951年)江西省委會撰,墉生書。與前面108只瓷盤加在一起總共110只,每隻瓷盤均落有中共江西省委贈。中央辦公廳認可江西省委的意見,經過建國瓷廠製作小組工作人員的精心製作,最終燒製出三套,從中精選出一套送往北京。毛澤東主席對此十分滿意,將這套水滸瓷盤作為國禮瓷,以江西省委的名義贈送給斯大林。斯大林收到毛澤東主席派專人送來的這套國禮瓷後十分高興,對這套瓷盤上的水滸故事中所深藏的寓意也是十分明白。於是此後不久,斯大林便命令蘇聯空軍和高炮部隊出兵參與朝鮮戰場的正面戰爭,配合中國人民志願軍,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60多年過去了,這套水滸故事國禮瓷在當時的外交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斯大林逝世後,這套國禮瓷被蘇聯國家博物館(今俄羅斯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以藝術為媒介的交流可以跨越文化和族群,而這些國禮恰恰是以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也承載了頗有意義的象徵與隱喻,可以說國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時世界的軍事和政治格局,真正關乎國運。

国礼与外交国礼与外交
国礼与外交

《四海昇平》景泰藍賞瓶、《繁花》手包套裝、《和美》純銀絲巾果盤

和平年代,外交過程中贈送的國禮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除了傳統的工藝品之外,很多我國自主生產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物品也成為了國禮。如1982年姚依林副總理出訪蘇聯,將景德鎮人民瓷廠生產的92頭青花梧桐餐具贈送給時任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的阿爾希波夫;2014年北京APEC會議期間,習近平主席夫婦將《四海昇平》景泰藍賞瓶、《繁花》手包套裝、《和美》純銀絲巾果盤三件國禮,贈送給與會的各國領導人及配偶等等,這些贈送一方面增進了友誼,另一方面也為我們的民族工業產品、手工藝品走出去起到了很好的推介效用。

從歷史上來看,每一件國禮的選擇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其中飽含著選擇的智慧。而在今天新的時代背景下,應該如何選擇國禮?怎樣構思一些符合外交場景的國禮?這樣的思考對純粹學術研究而言,可能會有些冒險,但是這樣的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合理得當會成為國家外交事業的智慧支持。所以我認為,當下在選擇國禮時應注意如下幾個原則:其一,要體現我國光輝燦爛的悠久歷史文明,彰顯我國文化特色;其二,要體現我國工業、手工藝的最高發展水平,具有國際化的品質,並能夠達致產品推介的效應;其三,包裝要精美,還要富有豐富內涵,便於攜帶和展示;其四,要根據特定的外交場合及目的,定製富含特定外交寓意的國禮。在這四個原則中,尤以第四個原則難度最高,需要文化底蘊深厚的學者、專業的設計者、明確的設計理念、技藝精湛的現代工藝水準等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團結協作的專業團隊共同打造。如在將來“一帶一路”倡議推進、落實中,將古代“一帶一路”的路線圖繪製在中國的瓷器上或者繡在中國的絲綢上,作為國禮贈送給有關各國元首,想必會更加生輝。通過這份國禮,可以觸摸到“一帶一路”的輝煌歷史,是否也會形成一種心理認同?因為在歷史上我們就是通過陸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而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今天更要加強彼此之間在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可以說,對於國禮的選擇是頗有學問的事情。

(選自《新湘評論》)

国礼与外交

本週熱文

国礼与外交
国礼与外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