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禁令生效後 2030年1.11億噸垃圾將無處可去

長期以來, 中國一直是世界上廢塑料的最大傾銷地。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發現廢塑料可以加工為能夠出口的再生顆粒,同時國際城市發現,將垃圾扔到船上送到中國比自己處理更便宜,因此中國市場購買廉價廢塑料,出口國也有地方扔垃圾了。

中國禁令生效後 2030年1.11億噸垃圾將無處可去

但是在 2017年11月,中國停止接收大量的海外塑料垃圾,使得垃圾出口被鄰國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吸收。如果各國沒有垃圾設施處理中國拒絕的所有垃圾, 塑料就會在家門口堆積如山。據報道,到2030年,全球大約有1.11億公噸的塑料吸管、 袋子、瓶子將無處可去。

雖然中國的新政策導致垃圾危機急劇增長, 但積累並不是它的錯。佐治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艾米·布魯克斯表示:"在過去28年中, 中國一直在進口廢塑料,後來他們意識到,全世界都依賴中國消化他們的廢物。2016年,中國除了處理來自43個國家的垃圾以外,還承擔了高收入國家近90%的塑料進口,歐盟是最高的出口商, 其次是北美洲和日本。

目前中國大多數垃圾分類仍然依靠手工分揀,工人成為某些疾病的直接接觸對象。2013年中國樹立 "綠色壁壘",這項政策對廢塑料可能含有的汙染物數量設定了嚴格的限制。去年11月, 這項禁令擴大到所有非工業塑料廢料。

不過也有例外,如果廢塑料包裝符合嚴格的進口要求,即低於0.5%的汙染,中國仍將允許入境,美國舊金山市就利用了這個規則漏洞。

舊金山和美國其他城市普遍缺乏垃圾處理設施實現其零浪費的目標。舊金山最大的垃圾回收公司Recology聘請了更多人手進行分揀, 並放慢回收過程,以便在2017年的最後幾個月內,將汙染水平從最高的5% 降至1%,現在甚至達到0.5%,低於中國設定的進口要求, 所以他們能夠繼續把垃圾打包到中國。

但是並非所有的城市都擁有舊金山的垃圾處理設施,這意味著中國將繼續在邊境上轉移垃圾,或者退回原籍國,擱淺的廢塑料可能會被焚燒,或者填埋在垃圾場裡,如果中國周邊的國家無法大量處理垃圾,塑料可能會洩漏到周圍環境中,汙染地下水和海洋生物。

布魯克斯說,她希望目前的塑料供應過剩能讓領導人更好地計劃未來,甚至完全消除浪費。她的研究發現, 大約90% 的交易塑料是一次性使用的聚合物, 她希望這些數據鼓勵政府制定法規減少一次性塑料。她說:"我的夢想是推動國際協議,中國的禁令已經導致歐盟考慮對一次性塑料徵稅,讓更多的城市去處理自己的廢棄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