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公主和辯機和尚到底怎麼愛上的,爲何結果很悲慘

西方世界裡喜歡描述王子公主及貴族伯爵的愛情故事;東方中國人也不例外,喜歡描述才子佳人,公主嫁給功臣子弟、狀元以及少數為修兩國之好而遠嫁異國的。好像普通人是沒有戀愛權利的。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飽暖思淫慾”,普通人飯都吃不飽,還談什麼戀愛呀?而且,史乃“王侯將相史”,誰管你俗人膩歪?

但在古代,有那麼些人是真的不能談戀愛。太監因為喪失了硬件設施,就算讓你談,也談不了。和尚、道士等修道之人自然也是不能談,這是宗教約束,也是清心求佛修道的必要條件。歷史之久,無奇不有,偏偏有這麼一個和尚,他不僅談戀愛了,而且還是和公主談的。這公主是唐朝鼎鼎大名的高陽公主。她一生充滿了離奇,是皇帝的女兒無疑,但是皇帝的哪個媳婦生的卻怎麼也搞不清楚。咱不說這個,單說她與那個和尚。

高陽公主和辯機和尚到底怎麼愛上的,為何結果很悲慘

唐太宗_圖

在《新唐書 列傳第八 諸帝公主》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合浦公主,始封高陽。……主益望,帝崩無哀容。”這講的就是唐太宗時期大名鼎鼎的高陽公主,且不說死的是他爹,封建社會中皇帝死了,就算內心狂喜,也得裝裝悲傷的樣子吧。然而,高陽公主“無哀容”,可見其人的冷漠與驕縱。她與和尚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皇帝爹死了,她為什麼無哀容?

說起高陽公主,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是一個和尚,一個大名鼎鼎的和尚。相傳,這個和與公主有一段不可描述、難以形容的關係。這原本是見不得光的秘事,卻因一個小偷而公諸於世。這小偷也是奇遇,本以為自己只是隨隨便便偷了一個和尚的玉枕而已,誰知道倒黴催的被抓住了,還因所偷玉枕不是平民之物,引出了一樁被人詬病的風流韻事。這玉枕被認出來是高陽公主的,那為什麼會在一個和尚的屋子裡呢?話說這高陽公主和駙馬房遺愛去打獵,遇見了正值青春年少、儀表堂堂、滿腹經綸的辯機和尚,一來二去、眉眼傳情由是相好。

高陽公主和辯機和尚到底怎麼愛上的,為何結果很悲慘

高陽公主和辯機和尚_圖

房遺愛是大臣房玄齡次子,由唐太宗招為十七女高陽公主駙馬。按理說,當上了駙馬就相當於一步昇天了吧。可仔細一想,卻也不是這麼回事。在現代,多男人都不願意娶一個能力比自己強、比自己能掙錢的女人,因為他們不喜歡這種感覺,也容易被別人冠上吃軟飯的標籤。在古代,娶一個公主,外人看來是榮耀,對家裡人來說卻是折磨。

房遺愛成了駙馬,便是高陽公主的專屬,公主心裡若是有他,他便是駙馬,公主心裡沒他,他就是一個高級的奴才。公主的喜怒哀樂就是房遺愛的喜怒哀樂,聽起來似乎很浪漫,若是情願也就罷了,若是不情願,那可真是一輩子的折磨。但這些都不是最關鍵的,關鍵是駙馬從此只能有公主一人為妻,而公主卻可以為所欲為。畢竟人家的爹是皇帝!迫於輿論,公主們可能會暗中進行,而婆家顧及天子顏面和自家清白,定也會打掩護。由是暗度陳倉,好不快活。

高陽公主和辯機和尚到底怎麼愛上的,為何結果很悲慘

房玄齡(579年—648年8月18日)_圖

公主與和尚相好了,駙馬房遺愛,迫於公主壓力不敢言傳、更不敢加以阻止。高陽公主為了堵住駙馬的嘴還特地送了兩個貌美如花的婢女。遺愛平日被公主看的嚴,哪裡敢偷食,如今一下給了兩個,便也日日笙歌,哪裡顧得自己綠帽高戴。實為敢怒不敢言者。後因玉枕一事被曝光,高陽公主自不會有性命之憂。

而辯機就慘了,史書記載,辯機被唐太宗下令腰斬(被腰斬的人不會立即就死,有的還會再爬出一段距離)。辯機被斬後,公主為此茶飯不思、竟為辯機與父皇反目。而當時更有名的和尚玄奘也曾為辯機求過情。

高陽公主和辯機和尚到底怎麼愛上的,為何結果很悲慘

玄奘(602年~664年)_圖

這辯機不是普通的和尚,否則也不會有玄奘為他求情。他才華橫溢,氣質非凡,相貌也是萬一挑一。和高陽也算是才子佳人了,可惜他是個和尚。公主與人私通,既已讓世人知曉,唯有鮮血才能堵住悠悠眾口。

辯機在佛學界有很高的地位,辯機十五歲出家,並駐長安西北的金城坊會昌寺。因為其卓越的佛學成就,被選入玄奘譯場,並根據玄奘的口述成《大唐西域記》一書。當時記載類似玄奘西遊的文本有很多,唯獨《大唐西域記》流傳下來了,學者研究可能與辯機出色的文筆有關。辯機被選入玄奘譯場是年齡大約在26歲,與其他同入選的僧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辯機所作的佛學貢獻不只僅限與此,否則也不會至今在佛界仍享有至高的地位。

高陽公主和辯機和尚到底怎麼愛上的,為何結果很悲慘

辯機和尚_圖

這樣一看,似乎高陽公主與辯機之間也算是男才女貌,但始終為世人所不容,高陽公主也為此揹負罵名。可學界卻提出了異議,他們覺得這事不該是這樣的。辯機與高陽公主的事在宋朝編纂國史《新唐書》時被正式寫入正史,由此開始高陽公主才漸漸變成了今天我們所看見的風流模樣。而較早成書的《舊唐書》中卻沒有提及此事。

按現在的道理講,就算高陽公主與辯機確有其事,也不足以置辯機以死地。但現在是現在,我們永遠都無法揣測出古人完整的心思,也不可能復原出所有史實。於浩瀚的歷史中,高陽與辯機只是一個細節,史家不屑於去記,也不屑於深究,只當為一樁普通的韻事。現在,我們沒有更全面的史料,單憑藉《舊唐書》《新唐書》中的不同,只能說明此事存疑。真相就留給後人去猜想吧。

《歷史堂》出品 文:汪鴛淵

參考文獻:《新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