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風雲激盪三十多年 任正非說:「偏執狂才能生存」

“偏執狂才能生存”,既是任正非的座右銘,也是華為的氣質。華為人偏執地認為,研發就是生命,自己的技術才是核心競爭力。於是,任正非的偏執成就了今天的任正非,也造就了今天的全球通信電子業巨頭。

華為風雲激盪三十多年 任正非說:“偏執狂才能生存”

丈夫卸甲不歸田:軍人轉型赴商海

1983年,國家調整建制撤銷基建工程兵,任正非復員轉業至深圳南海石油後勤服務基地。

1987年,因工作不順利,任正非轉而“集資”21000元創立華為公司。創立初期,華為靠代理香港一家公司的程控交換機獲得第一桶金。

華為風雲激盪三十多年 任正非說:“偏執狂才能生存”

商海搏擊越險灘:《華為基本法》問世

1992年,任正非“孤注一擲”投入C&C08機的研發。

1993年年末,C&C08機交換機終於研發成功。其價格比國外同類產品低三分之二,為華為佔領了市場。

1995年開始,任正非和華為從兩個方面對管理作了探索。對內,華為開始對歷史經驗做出總結,這些智慧集中表述為《華為基本法》;對外,華為開始以IBM為標杆來學習。

1998年,華為開始接受IBM等外部諮詢顧問的管理改造。1999年初,由IBM作為諮詢方設計的IPD變革在華為正式啟動。外界也將IPD成為華為從“游擊隊”向“正規軍”的轉變。

華為風雲激盪三十多年 任正非說:“偏執狂才能生存”

鑄就華為天下勢:世界級企業

世界級企業是任正非畢生的奮鬥目標。從1997年開始,華為在俄羅斯建立了合資公司,以本地化的模式開拓市場。2001年,華為在俄羅斯市場銷售額超過1億美元。

2003年,華為在獨聯體國家銷售額超過3億美元。

這一階段,華為相繼開拓了俄羅斯、南美、東南亞、沙特、南非等國家和地區的市場。

2001年開始,華為以10G SDH(同步數字體系)光網絡產品進入德國為起點,通過與當地著名代理商合作,華為產品成功進入德國、法國、西班牙、英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任正非的世界級企業版圖日漸豐滿。

2003年1月23日,思科正式起訴華為及華為美國公司,理由是後者對公司的產品進行了仿製,侵犯其知識產權。面對思科的打壓,任正非一邊在美國聘請律師應訴,一邊著手結盟思科在美國的死對頭3COM公司。2003年3月,華為和當時已進入衰退期的3COM公司宣佈成立合資公司“華為三康”,3COM公司的CEO專程作證華為沒有侵犯思科的知識產權。

最終,雙方達成和解。

2007年初,任正非致信IBM公司CEO彭明盛,希望INM公司派出財務人員,幫助華為實現財務管理模式的轉型。

華為風雲激盪三十多年 任正非說:“偏執狂才能生存”

初心勿動願尤堅:“華為不上市”

2011年12月,任正非在華為內部論壇發佈了《一江春水向東流》這篇文章,透露了華為的人人股份制。任正非透露,設計這個制度受了父母不自私、節儉、忍耐與慈愛的影響。任正非還創立了華為的CEO輪值制度,每人輪值半年。此舉為避免公司成敗繫於一人,亦避免一朝天子一朝臣。

2013年,任正非入選美國《時代》雜誌全球一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

2014年6月17日,任正非首度面對國內媒體,直面華為管理優劣,回應“接班人”、“上市”等問題。任正非說,家人不接班、華為絕對不上市。

2017年,任正非被《財富》雜誌評選為“2017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第一名”。

丈夫卸甲不歸田,商海搏擊越險灘。

鑄就華為天下勢,初心勿動願尤堅。

華為風雲激盪三十多年 任正非說:“偏執狂才能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