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我們在中年時遇到困難感覺特別沮喪

多年前的同事,偶然遇到,相貌有些蒼老,關鍵是神態透著不快樂。記得當年的他,年輕、有才華,早早地升職,財務基礎很好。有次團建活動,他美麗的太太出現,很是給他人生加分。

這次再見,都已中年。寥寥數語,生活與工作的糾結與困難,透著無奈沮喪。

這幾年他的職位的上升通道遇到瓶頸,趕上經濟形勢下行,業務出現問題。像他這種早年就升職到高層的,人力成本高、資歷深也不太方便被更年青一些的人管理,首先受到降薪壓力。

太太和孩子都是多年在他高收入下養尊處優過來的,對他降薪比他本人還不適應。父母已到耄耋之年,雖有養老金,但醫療保健的費用是萬萬不能消減的。按說中年夫妻應該風雨同舟,共擔風險,但多年來在舒適區裡的養成模式,是男人掙錢養家,女人只負責貌美如花。收入上行時期,幸福的感覺來得特別溫馨,風險來臨,家庭抗風險能力和夫妻面對困難的和諧共力,還不如一對擺攤賣早餐的夫妻。

我問了問他現在的收入,其實即使在下降了之後,也遠比大多普通的工薪層高不少。糾結迷茫更多來自於不能掌控的未來,職場的和家庭的。

事業進入下行期,要麼順勢調整,只要內心通透釋然,畢竟還有早期的積累,換種姿態生活,自然愜意,沒什麼不好。

如果內心依然有事業的火燃燒,那就在家庭資產相對安全的規劃下,再做衝刺。人到中年,但內心青春,創業和再就業的成功機會可能會更多一些。

對於家庭中的另一半,多年的公主和王子的相處方式,當然要面對現實,不能只分享不分擔。相處模式調整成功,是夫妻關係的再次成長,是感情隨著歲月際遇的真正成熟。在這個年齡調整到位,對未來的衰老疾病相伴的老年都是一次預演。

最忌的就是不甘心,不行動。在糾結裡對職場傷心,對情感失望,對日漸失去的風華束手無策,既不適應,又不調整,還不放棄。

這樣的中年,可不就只剩下沮喪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